绪论 1
一、世界空战发展史是一百多年来世界空战产生和发展过程的历史性概述 1
二、世界空战发展史概述 3
三、赢得未来空战需要研究世界空战发展史 10
第一章 飞机的发明使战争进入三维空间(1903—1914)——飞机问世后的最初空战 11
第一节 飞机的发明 11
一、古代各民族的飞行尝试 11
二、近代欧洲对飞行器的探索与发明 14
三、莱特兄弟完成有动力可操纵飞机的发明 21
四、军用飞机的早期研制 25
第二节 空战的出现 28
一、气球和飞艇在军事领域的早期应用 28
二、飞机在军事领域的最初运用 30
三、意土战争和巴尔干战争中的空战(1911—1913) 32
四、早期航空队的建立 36
第三节 关于空战的地位和作用的最初认识 38
一、对飞机军事价值认识的发展 38
二、杜黑与米切尔空战理论的早期萌芽 41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两大集团的战略意图 45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空战概述 45
第二章 空战全方位进入广阔的战争舞台(1914—1939)——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局部战争空战 45
二、两大集团的空中力量 46
三、战争史上的第一个空战高峰 47
第二节空 战在支援地面战场过程中迅速发展 49
一、一战初期航空兵主要用于空中侦察(1914) 49
二、一战中期多种空战样式全面亮相战争舞台(1915—1916) 51
三、一战后期空战不断发展(1917—1918) 55
第三节 德国和英国间的战略轰炸 61
一、德国对英国的飞艇战略轰炸 61
二、英国与德国之间的轰炸机战略轰炸 63
第四节 空中力量在一战后局部战争中大显身手 69
一、一战后空中力量的重新崛起 69
二、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战争空战 73
三、西班牙内战空战 75
四、苏、日哈拉哈河战役空战 79
第五节 飞行员对空战发展的卓越建树 83
一、飞行员在机载武器方面的创新开创争夺制空权的斗争 83
二、飞行员在飞行技术和空战战术方面的创新推动空战的发展 85
三、王牌飞行员的功绩 88
一、杜黑的空战理论 91
第六节 经典空战理论的形成 91
二、特伦查德的空战理论 96
三、米切尔的空战理论 98
四、其它重要空战理论 102
第三章 大规模空战的巅峰(1939—1945)[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空战 105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空战概述 105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两大集团的战略意图 105
二、两大集团的空中力量及其战略 108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空战进程 112
第二节 德国在波兰和西线战场的空中“闪击”(1939.9—1940.6) 115
一、德国对波兰的空中“闪击” 116
二、德国对丹麦和挪威的空中“闪击” 121
三、德国在西欧战场的空中“闪击” 126
第三节 不列颠之战 136
一、不列颠之战前的德国与英国空军 136
二、不列颠空战 139
三、德国火箭袭击英国 145
第四节 北非和地中海战场空战 147
一、北非战场空战 148
二、地中海战场空战 154
第五节 苏德战场空战 170
一、苏德战争爆发前的德国和苏联空军 170
二、德国对苏联空中“闪击”并夺取战略制空权(1941.6—1941.8) 174
三、苏联空军在莫斯科保卫战中首次夺取战役制空权(1941.9—1942.4) 180
四、苏联空军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再夺战役制空权(1942.7—1943.2) 186
五、苏联空军在库班空战中首次夺取战略制空权(1943.4—6) 193
六、苏联空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全面夺取战略制空权(1943.7—8) 199
七、苏联空军在战略反攻中保持战略制空权(1944春—1945.5) 206
一、美英对德战略轰炸——二战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空中进攻 209
第六节 美英盟军在西线战场的空中进攻作战 209
第四章 大规模空战的巅峰(1939—1945)[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空战 209
二、诺曼底登陆战空战 222
三、莱茵—鲁尔战役空战 230
第七节 太平洋战场空战 233
一、日军依靠空中力量扫除进军东南亚的三大障碍 233
二、珊瑚海空战——战争史上首次舰载机大战 240
三、中途岛空战——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242
四、美军转入进攻后的太平洋战场空战 247
五、美国对日本的战略轰炸 254
一、飞行员成为战争中举足轻重的作战力量 261
第八节 飞行员的非凡作用推动空战的发展 261
二、飞行员的战术创新推动空战向更高层次发展 265
三、飞行员的英勇精神和辉煌战绩达到空战史上的高峰 269
第九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经典空战理论的检验和发展 272
一、关于制空权理论 272
二、关于支援地面作战理论 276
三、关于战略轰炸理论 280
四、关于防空作战理论 283
五、关于军事空运理论 286
一、美苏军事战略演变对空中力量的影响 288
第五章 高技术推动空战样式和方法不断发展(1946—199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空战 288
第一节 战后军事战略演变与航空高技术发展对空中力量的影响 288
二、高技术航空武器装备快速发展推动空战样式和方法不断变革 290
三、局部战争凸显空中力量的作用 295
第二节 朝鲜战争开辟喷气式飞机空战时代(1950.6—1953.7) 297
一、双方战略意图及空中力量 297
二、美军依靠空中优势扭转不利战局(1950.6—1950.10) 300
三、志愿军入朝作战后美空军的作战行动(1950.11—1951.7) 302
四、中朝方面在清川江以北对美空军的最初抗击活动(1950.11—1951.8) 305
五、空中“绞杀战”与反“绞杀战”斗争(1951.8—1952.6) 306
六、志愿军空军配合地面部队攻占大、小和岛(1951.11) 311
七、围绕重要目标的空中攻防战(1952.6—1953.7) 313
第三节 高技术暂露头角的越南战争空战 317
一、双方战略意图及空中力量 318
二、美军在南越“特种战争”中实施空中机动作战(1961.10—1964.8) 320
三、美军的“北炸”战略空袭行动(1964.8—1968.11) 322
四、美军在南方地面战争中的空中支援活动(1965.3—1968.11) 328
五、“越南化”战争阶段美军在越南南方的空战活动(1969.1—1973.3) 331
六、“越南化”战争阶段美军对北方的“后卫” 空中战役行动(1972.5—1972.12) 334
七、美军对胡志胡小道的空中阻滞作战 339
第四节 战法不断创新的中东战争空战 341
一、第三次中东战争空战 342
二、第四次中东战争空战 346
三、黎巴嫩战争空战 356
第五节 精确点穴的“外科手术”式空袭作战 361
一、以色列空袭伊拉克核反应堆 361
二、以色列空袭巴解总部 363
三、美国空袭利比亚 365
四、美军空降袭击巴拿马 369
一、双方作战意图和作战准备 373
第六节 主导陆海斗争胜负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空战 373
二、双方完成海空战斗部署(1982.4.2—4.30) 374
三、海空封锁与反封锁斗争中的空战(1982.5.1—5.20) 376
四、登陆和抗登陆斗争中的空战(1982.5.21—6.14) 380
第七节 战后局部战争期间空战理论的发展 385
一、关于制空权理论 385
二、关于支援地面作战理论 388
三、关于战略空袭理论 389
四、关于防空作战理论 390
一、军事高技术为信息化空战奠定坚实基础 393
第六章 信息化空战使战争形态发生革命性变化(1991—2003)——海湾战争以来的空战 393
第一节 美国高技术发展和霸权主义战略催生信息化空战 393
二、美国霸权主义全球战略催生信息化空战 398
三、信息化空战发展概述 401
第二节 海湾战争空战 402
一、战争起因、双方战略意图及力量对比 403
二、多国部队以信息化手段夺取制电磁权(1991.1.16—2.24) 408
三、多国部队以信息化空中力量实施大规模空袭(1991.1.17—1.31) 410
四、多国部队以信息化空中打击为地面作战进行战场准备(1991.1.31—2.23) 414
五、多国部队信息化空中力量实施近距空中支援作战(1991.2.24—2.28) 416
第三节 科索沃战争空战 417
一、战争起因、双方战略意图及力量对比 418
二、北约部队利用信息战优势夺取制信息权(1999.3.24—6.10) 421
三、北约部队以信息化空战夺取制空权(1999.3.24—3.27) 424
四、北约实施“以炸迫降”的超强度战略空袭(1999.3.28—5.27) 427
五、北约继续实施削弱南战争潜力和作战实力的不对称空中打击(1999.5.28—6.10) 430
第四节 阿富汗战争空战 432
一、战争起因、双方战略意图及力量对比 432
二、美军以信息化精兵利器实施全纵深空中打击夺取制空权(2001.10.7—10.9) 435
三、美军信息化空中力量实施“网络化”垂直打击(2001.10.10—10.18) 438
四、美军以信息化空中力量支援地面作战、围剿塔利班残余力量(2001年10月19日至塔利班停止有组织的抵抗) 441
第五节 伊拉克战争空战 444
一、战争起因、双方战略意图及力量对比 445
二、美军信息化空中力量突施“斩首”行动(2003.3.20) 447
三、美英信息化空中力量实施“快速决定性”空中打击(2003.3.21—4.8) 449
第六节 海湾战争以来空战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457
一、海湾战争以来信息化空战实践对传统空战理论的检验 457
二、海湾战争以来空战理论的创新 459
三、关于信息化空中力量建设的理论 463
四、关于信息化空中力量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论 466
主要参考文献 470
后记 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