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于海亭等主编
  • 出 版 社: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11063263
  • 页数:37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阐述了常见精神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

第一节 心-脑与精神活动 1

第一章 总论 1

一、中医学对人的精神活动(七情)认识 2

二、脑解剖生理与精神活动 6

三、脑神经递质与精神活动 8

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病因学 9

一、情志失调与脏腑气血功能紊乱 10

二、心理、社会因素 11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精神科发展思路与探讨 13

一、理气解郁法 15

第四节 精神疾病常用中医治法及方药 15

二、活血化瘀法 16

三、清热泻火法 18

四、涤痰开窍法 20

五、养血安神法 22

六、温阳振奋法 23

第二章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26

第一节 阿尔茨海默病 26

一、中医论述 27

二、临床表现 27

三、诊断与鉴别 29

四、治疗原则与用药 31

五、辨证论治 31

六、预后评估 32

第二节 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33

一、中医论述 33

二、临床表现 34

三、诊断与鉴别 35

四、治疗原则与用药 35

五、辨证论治 36

一、中医论述 38

第三节 颅脑外伤所致的精神障碍 38

六、预后评估 38

二、临床表现 39

三、诊断与鉴别 40

四、治疗原则与用药 41

五、辨证论治 42

六、预后评估 43

第四节 病毒性脑炎所致的精神障碍 43

一、中医论述 43

二、临床表现 44

三、诊断与鉴别 45

五、辨证论治 46

四、治疗原则与用药 46

六、预后评估 47

第五节 癫痫性精神障碍 48

一、中医论述 48

二、临床表现 49

三、诊断与鉴别 51

四、治疗原则与用药 51

五、辨证论治 52

六、预后评估 54

第一节 内脏器官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55

第三章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55

一、中医论述 56

二、临床表现 57

三、诊断与鉴别 58

四、治疗原则与用药 58

五、辨证论治 59

六、预后评估 61

第二节 内分泌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62

一、中医论述 62

二、临床表现 63

三、诊断与鉴别 65

四、治疗原则与用药 65

五、辨证论治 66

六、预后评估 68

第三节 营养代谢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69

一、中医论述 69

二、临床表现 70

三、诊断与鉴别 71

四、治疗原则与用药 71

五、辨证论治 71

六、预后评估 74

第四章 多因素相关的精神病性障碍 75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 75

一、中医论述 76

二、临床表现 77

三、临床分型 79

四、诊断与鉴别 80

五、治疗原则与用药 81

六、辨证论治 83

七、预后评估 85

第二节 心境障碍 86

一、中医论述 86

二、临床表现 87

三、诊断与鉴别 90

四、治疗原则与用药 93

五、辨证论治 96

第三节 偏执性精神障碍 99

六、预后评估 99

一、中医论述 100

二、临床表现 100

三、诊断与鉴别 101

四、治疗原则与用药 102

五、辨证论治 102

六、预后评估 103

第四节 急性短暂性精神病 103

一、中医论述 104

三、诊断与鉴别 105

二、临床表现 105

四、治疗原则与用药 106

五、辨证论治 106

六、预后评估 108

第五章 与应激直接相关的精神障碍 109

第一节 概述 109

第二节 急性应激障碍 111

一、中医论述 112

二、临床表现 112

四、治疗原则与用药 113

三、诊断与鉴别 113

五、辨证论治 114

六、预后评估 115

第三节 创伤后应激障碍 116

一、中医论述 116

二、临床表现 117

三、诊断与鉴别 118

四、治疗原则与用药 119

五、辨证论治 119

六、预后评估 121

一、中医论述 122

第四节 适应障碍 122

二、临床表现 123

三、诊断与鉴别 123

四、治疗原则与用药 124

五、辨证论治 124

六、预后评估 125

附 典型病例介绍 126

第六章 与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 128

第一节 神经性厌食和神经性呕吐 128

一、中医论述 129

三、诊断与鉴别 130

二、临床表现 130

四、治疗原则与用药 131

五、辨证论治 132

六、预后评估 133

第二节 神经性贪食 133

一、中医论述 134

二、临床表现 134

三、诊断与鉴别 135

四、治疗原则与用药 135

五、辨证论治 136

一、中医论述 137

第三节 失眠症 137

六、预后评估 137

二、临床表现 138

三、诊断与鉴别 139

四、治疗原则与用药 139

五、辨证论治 140

六、预后评估 143

第四节 性欲减退、阳痿及性高潮障碍 144

一、中医论述 145

二、临床表现 145

三、诊断与鉴别 146

五、辨证论治 148

四、治疗原则与用药 148

六、预后评估 150

第五节 早泄与遗精 150

一、中医论述 151

二、临床表现 151

三、诊断与鉴别 151

四、治疗原则与用药 152

五、辨证论治 152

六、预后评估 155

第七章 神经症 156

第一节 概述 156

一、神经症的病因学特点 157

二、神经症的分类 158

三、神经症的治疗 159

第二节 焦虑症 160

一、中医论述 160

二、临床表现 161

三、诊断与鉴别 162

四、治疗原则与用药 163

五、辨证论治 165

六、预后评估 167

第三节 强迫症 167

一、中医论述 168

二、临床表现 169

三、诊断与鉴别 170

四、治疗原则与用药 171

五、辨证论治 171

六、预后评估 173

第四节 恐惧症 174

一、中医论述 174

二、临床表现 175

三、诊断与鉴别 176

五、辨证论治 177

四、治疗原则与用药 177

六、预后评估 179

第五节 躯体形式障碍 179

一、中医论述 180

二、临床表现 181

三、诊断与鉴别 181

四、治疗原则与用药 182

五、辨证论治 183

六、预后评估 186

第六节 神经衰弱 186

一、中医论述 187

三、诊断与鉴别 188

二、临床表现 188

四、治疗原则与用药 190

五、辨证论治 190

六、预后评估 192

第八章 癔症 193

一、中医论述 194

二、临床表现 194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96

四、治疗原则与用药 197

五、辨证论治 198

六、预后评估 200

第九章 儿童精神障碍 202

第一节 概述 202

第二节 夜惊 204

一、中医论述 204

二、临床表现 205

三、诊断与鉴别 205

四、治疗原则与用药 205

五、辨证论治 206

六、预后评估 207

第三节 抽动障碍 207

二、临床表现 208

一、中医论述 208

三、诊断与鉴别 209

四、治疗原则与用药 211

五、辨证论治 212

六、预后评估 213

第四节 儿童多动综合征 214

一、中医论述 214

二、临床表现 215

三、诊断与鉴别 216

四、治疗原则与用药 217

五、辨证论治 218

六、预后评估 220

第五节 儿童精神分裂症 220

一、中医论述 221

二、临床表现 222

三、诊断与鉴别 223

四、治疗原则与用药 224

五、辨证论治 224

六、预后评估 225

第六节 儿童期情绪障碍 225

一、中医论述 226

二、临床表现 227

三、诊断与鉴别 229

四、治疗原则与用药 232

五、辨证论治 233

六、预后评估 236

第七节 遗尿症 236

一、中医论述 236

二、临床表现 237

三、诊断与鉴别 237

四、治疗原则与用药 238

五、辨证论治 238

六、预后评估 240

一、心理治疗的概念 241

第十章 常用心理疗法介绍 241

第一节 概述 241

二、心理治疗的分类 242

三、心理治疗的效用及其机制 243

第二节 建立治疗关系的技术 244

一、摆正治疗师的位置与角色 244

二、建立信任和理解 245

三、接纳患者的倾诉 245

四、引导疏理 246

五、安慰、劝导和承诺 246

二、鼓励和肯定 247

第三节 心理治疗注意事项 247

一、学会倾听 247

三、解释和引导 248

第四节 常用心理治疗方法 248

一、精神分析疗法 248

二、暗示、催眠疗法 255

三、认知疗法 258

四、人本主义治疗法 261

五、森田疗法 263

附 成功心理治疗病例 265

第一节 改良电抽搐治疗法 269

第十一章 精神疾病的其他常用治法 269

一、适应证 270

二、禁忌证 270

三、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270

四、治疗前的准备 271

第二节 生物反馈治疗法 272

一、概述 272

二、治疗原理及心理生理机制 273

三、适应证 274

四、禁忌证 274

五、常用的治疗仪 274

六、治疗方法 275

第三节 针刺与电针疗法 276

一、治疗精神疾病的常用穴位处方 277

二、针刺与电针的注意事项 279

第十二章 精神疾病的预防和康复 280

一、精神疾病的预防 281

二、精神疾病的康复 282

第十三章 常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287

一、抗精神分裂症药 287

阿立哌唑  287

利培酮  288

奥氮平  290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292

喹硫平  293

氟哌啶醇癸酸酯  294

奋乃静  295

氯氮平  296

五氟利多  298

氯丙嗪  299

氟奋乃静癸酸酯  300

舒必利  301

氯普噻吨  302

氟哌啶醇  304

三氟拉嗪  304

氯硝西泮  306

二、抗焦虑药及催眠药 306

劳拉西泮  307

佐匹克隆  308

舒乐安定  309

阿普唑仑  311

苯巴比妥  312

三唑仑  314

丁螺环酮  315

唑吡坦  316

氟西汀  318

三、抗抑郁药 318

文拉法辛  321

吗氯贝胺  322

舍曲林  324

米安色林  326

西酞普兰  328

曲唑酮  329

米氮平  331

塞萘普汀  333

帕罗西汀  334

氟伏沙明  336

氯米帕明  338

阿米替林  339

马普替林  340

多塞平  342

四、心境稳定剂 343

碳酸锂  343

丙戊酸钠  345

卡马西平  346

五、益智药 347

石杉碱甲  347

吡拉西坦  348

吡硫醇  349

氨酪酸  350

醋谷胺  351

阿米三嗪  351

附录一 中西医结合精神疾病辨证分型诊断标准 353

一、精神分裂症的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标准 353

二、躁狂抑郁症的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标准 354

三、神经症的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标准 356

附录二 精神疾病常用方剂选 359

参考文献 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