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3
第1篇 工程建设管理 3
1 工程概况 3
1.1 基本情况 3
1.2 规划设计和工程立项 4
1.3 工程实施 5
2 建设管理体制 6
2.1 建设管理体制及组织模式 6
2.2 工程建设组织机构 7
2.3 项目管理 8
2.4 管理机制 10
3 项目决策论证 12
3.1 项目策划及决策 12
3.2 可行性论证及立项 13
3.3 环境评价及社会效益 19
4 工程投资、效益及评价 27
4.1 建设资金筹措及渠道 27
4.2 投资经济效益 27
4.3 经济评价及指标体系 28
5 施工管理 33
5.1 施工管理的机制及信息反馈 33
5.2 合同、造价管理 36
5.3 质量管理 37
5.4 进度控制 43
5.5 安全管理及文明工地创建 45
6 工程监理 49
6.1 监理机制 49
6.2 工程监理过程 54
6.3 质量事故、质量缺陷情况及处理 57
6.4 监理总结 58
7 工程运行管理 60
7.1 运行管理机制 60
7.2 枢纽工程管理 60
7.3 取水及灌区管理 64
8 工程验收 65
8.1 蓄水安全鉴定、并网安全性评价 65
8.2 历次阶段验收和单位工程验收情况 66
8.3 专项工程验收情况 76
8.4 工程竣工初步验收 78
第2篇 工程建设 83
9 工程规划 83
9.1 工程任务和效益 83
9.2 径流调节 83
9.3 特征水位的选择 85
9.4 装机容量 86
9.5 水库泥沙淤积和库容 88
9.6 枢纽运行方式 89
9.7 灌溉工程 91
10 枢纽布置及方案比较 93
10.1 坝址区自然条件 93
10.2 早期的勘测设计工作 93
10.3 可研报告(1989)的枢纽布置 94
10.4 枢纽布置和施工导流方案比较(1994年) 94
10.5 可研报告(修订)的枢纽布置 96
10.6 初步设计和施工图的枢纽布置 96
10.8 对选定枢纽布置的评价 97
10.7 各设计阶段枢纽布置的对比 97
11 工程地质 99
11.1 坝址工程地质 99
11.2 岩体工程地质特征及力学参数复核 102
11.3 坝基基础开挖与保护 104
11.4 基础验收和坝基质量检测 105
11.5 主要建筑物部位工程地质 106
11.6 特殊地质现象的处理 108
11.7 施工期基坑变形观测 108
11.8 综合评价 110
12 枢纽水工建筑物 112
12.1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112
12.2 枢纽布置 112
12.3 坝体发电建筑物 113
12.4 引水发电建筑物 118
12.5 泄洪闸 121
12.6 隔墩坝段 123
12.7 副坝 123
12.8 主、副厂房及开关站 125
12.9 基础处理 127
12.10 坝基防渗设计 128
12.11 安全监测设计 131
13 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 137
13.1 电气一次 137
13.2 电气二次 139
13.3 金属结构 141
13.4 水轮发电机组 144
14.1 施工总布置的原则 151
14.2 施工总布置分区规划 151
14 施工总布置 151
14.3 工程区对外交通和场内交通 153
14.4 施工用水、供电系统布置 154
14.5 开挖弃渣和弃渣场布置 155
14.6 施工总布置的特点 155
15 施工总进度计划 157
15.1 工程分期和施工总进度计划 157
15.2 工程筹建期 158
15.3 施工准备期 161
15.4 主体工程施工期 164
15.5 工程完建期 169
16 导流工程 170
16.1 导流明渠设计及水力学计算 170
16.2 施工导流工程 175
17 工程截流 180
17.1 截流水工模型试验 180
17.2 截流工程设计 182
17.3 截流工程的实施 183
17.4 工程截流小结 185
18.1 水库移民安置 187
18 水库淹没与移民 187
18.2 沙坡头旅游区防护 189
18.3 专项工程复建 192
18.4 水库淹没处理和移民安置评价 194
19 工程主要技术问题 195
19.1 砂在沙坡头工程中的应用 195
19.2 粉煤灰在沙坡头工程中的应用 196
19.3 基坑开挖与软岩建基面的施工保护 197
19.4 “雁”形屋面板在枢纽工程主厂房的应用 198
19.5 南干电站和6号泄洪闸帷幕灌浆缺陷处理 199
19.6 混凝土温度控制 203
19.7 混凝土的裂缝处理 206
19.8 消力池抗磨混凝土 206
19.9 抗硫酸盐侵蚀措施 207
19.10 泥沙问题及上游控导工程研究 208
19.1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调整 209
19.12 大型原位试验及地质力学参数的确定 210
19.13 混凝土表面质量缺陷及处理 210
19.14 成品砂的配置 210
19.15 抓斗法施工30cm厚柔性混凝土防渗墙 211
19.16 导流明渠坡面混凝土拉模法施工 213
19.17 渠进口导堤混凝土浇筑柔性拉模施工 215
20 工程主要设计变更 217
20.1 调整建基面地质参数 217
20.2 南干电站右岸坝肩连接段增设副帷幕 218
20.3 南干电站尾水渠增设退水节制闸 219
20.4 优化河床电站主厂房屋面结构 219
20.8 调整宽缝混凝土填筑设计 220
20.7 采用纤维抗磨混凝土 220
20.6 优化泄洪闸消力设计 220
20.5 优化电站结构设计 220
第3篇 试验研究 225
21 地质勘察及试验研究 225
21.1 前言 225
21.2 可研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 226
21.3 1996年可研(重编)阶段工程地质勘察 226
21.4 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 229
21.5 技施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 234
21.6 坝址工程地质条件 239
21.7 综合工程措施 244
21.8 坝基极软岩勘探试验研究及工程实践小结 247
22 水工模型试验 251
22.1 前言 251
22.2 模型设计及验证 253
22.3 明渠导流水工模型 256
22.4 黄河干流截流水工模型试验 263
22.5 水工整体模型试验 271
22.6 枢纽优化方案泥沙模型试验 276
22.7 水工模型试验研究结论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