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贫困 2
1.1 殖民地意识回归 3
1.2 僵化观念挡道 6
1.3 消极否定思维 9
1.4 漠视现代权威 11
1.5 病态逆反心理 12
1.6 偏爱坐而论道 14
1.7 少付出高索取 15
1.8 崇尚短期行为 16
1.9 腐败细胞扩散 18
1.10 社会责任淡化 20
1.11 社会舆论倾斜 21
第二章 博采 24
2.1 不卑的危机观念 24
2.2 难解的集团意识 27
2.3 残酷的尽职精神 29
2.4 柔软的思维方式 31
2.5 坚定的实感主义 33
2.6 平民的自由文化 34
2.7 勤奋的垦荒气质 36
2.8 乐观的进取精神 38
2.9 开放的兼容风范 39
2.10 爽朗的自信性格 41
2.11 冲破传统的魄力 43
2.12 创造理论的勇气 44
2.13 统一意志的民主 45
2.14 劳动至上的观念 47
2.15 民族自尊的激情 48
第三章 更生 50
3.1 华夏神话的现世精神 50
3.2 诸子百家的建设思维 53
3.3 哲学大师的辩证观念 55
3.4 改革先驱的批判艺术 58
3.5 民族英雄的牺牲气概 60
3.6 嬴政长城的现实光泽 62
3.8 黄河文化的开放扩张 65
3.7 太史公氏的原则立场 65
第四章 昕潮 68
4.1 新价值观体系的崛起 68
4.2 蔑视精神迷信的勇气 71
4.3 引进世界文化的气度 73
4.4 更新传统观念的创举 75
4.5 追求榜样群体的呼声 77
4.6 推进民主建设的创举 78
4.7 学习实用知识的兴趣 81
4.8 躁动开放自立的个性 82
4.9 积极反思文化的行为 83
4.10 振奋民族精神的契机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