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自述 7
1 这就是我(1961) 9
2 我的婚姻(1972) 29
3 年纪渐长:老年与成长(1980) 36
4 临近85岁(1987) 53
治疗关系 56
5 一种更新的心理治疗方法(1942) 58
6 指导性方法对非指导性方法(1942) 70
7 赫伯特·布莱恩的案例(1942) 78
8 帮助关系的特点(1958) 96
9 情感反射与移情(1986和1987) 112
10 当事人中心/以人为中心疗法(1986) 120
过程中的人 137
11 埃伦·韦斯特——以及孤独感(1961) 138
12 迈向现代价值之路:成熟个体的价值判断过程(1964) 149
13 我们应该结婚吗?(1972) 165
理论与研究 175
14 我在两项研究中的收获(1986) 177
15 提高心理治疗技术中对谈话进行电子录音的 183
应用(1942) 183
16 治疗中人格改变的必要充分条件(1957) 190
17 在当事人中心框架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人格和人际关系理论(1959) 204
人的科学 224
18 有关当前行为科学假设的一些想法(1968) 225
19 走向更人性化的人的科学(1985) 239
教育 255
20 对教与学的个人观点(1957) 256
21 在促进学习中的人际关系(1967) 259
22 教育政策(1977) 276
助人职业 287
23 我能成为团体中的一个促进者吗?(1970) 288
24 助人职业面临的一些新挑战(1973) 304
25 助人职业的政策(1977) 320
人的哲学 338
26 对“人性”的一种诠释(1957) 339
27 一个心理治疗师的美好生活观:充分发挥功能的人(1961) 346
28 我们是否需要“一个”现实?(1978) 355
一个更人性化的世界 365
29 社会意义(1960) 367
30 缓解文化间的紧张(1977) 369
31 一个心理学家看核战争(1982) 375
32 拉斯特工作坊(1986) 386
33 苏联专家的内心世界(1987) 404
参考书目和文献 425
索引 428
译后记 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