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运行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波兰)哥白尼著;叶式辉译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301095473
  • 页数:346 页
图书介绍:尼古拉·哥白尼(1473~1543)是波兰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天体运行论 》主要阐述了地动说的一些原理。比如,宇宙和大地都是球形的,天体以太阳为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的运动由自转、公转和岁差三种运动构成,描述天体的位置有必要用到球面三角形等等。哥白尼的学说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而且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由于时代的局限,哥白尼只是把宇宙的中心从地球移到了太阳,并没有放弃宇宙中心论和宇宙有限论。虽然哥白尼的观点并不完全正确,但是他的理论的提出给人类的宇宙观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评价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说:“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动,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第一卷  1

第一章 宇宙是球形的  4

第二章 大地也是球形的  4

第三章 大地和水如何构成统一的球体  5

第四章 天体的运动是匀速的、永恒的和圆形的或是复合的圆周运动  6

第五章 圆周运动对地球是否适宜 地球的位置在何处  7

第六章 天比地大,无可比拟  8

第七章 为什么古人认为地球静居于宇宙中心  9

第八章 以往论证的不当和对它们的批驳  10

第九章 能否赋予地球几种运动?宇宙的中心  12

第十章 天球的顺序  13

第十一章 地球三重运动的证据  16

第十二章 圆周的弦长  21

第十三章 平面三角形的边和角  29

第十四章 球面三角形  32

第二卷  41

第一章 圆圈及其名称  43

第二章 黄道倾角、回归线间的距离以及这些量的测定法  44

第三章 赤道、黄道与子午圈相交的弧和角;赤经和赤纬对这些弧和角的偏离及其计算  45

第四章 对黄道外任一天体,若黄经、黄纬已知,测定其赤经、赤纬和过中天时黄道度数的方法  48

第五章 地平圈的交点  48

第六章 正午日影的差异  49

第七章 如何相互推求最长的白昼、各次日出的间距和天球的倾角;白昼之间的余差  50

第八章 昼夜的时辰及其划分  57

第九章 黄道弧段的斜球经度;当黄道任一分度升起时,如何确定在中天的度数  57

第十章 黄道与地平圈的交角  58

第十二章 通过地平圈的两极向黄道所画圆的角与弧  62

第十一章 这些表的使用  62

第十三章 天体的出没  63

第十四章 恒星位置的研究和恒星在星表中的排列  64

第三卷  81

第一章 二分点与二至点的岁差  83

第二章 证明二分点与二至点岁差不均匀的观测史  84

第三章 可以说明二分点和黄赤交角移动的假设  86

第四章 振动或天平动如何由圆周运动形成  87

第五章 二分点岁差和黄赤交角不均匀的证明  89

第六章 二分点岁差与黄道倾角的均匀行度  90

第七章 二分点的平均岁差与视岁差的最大差值有多大  95

第八章 这些行度之间的个别差值和表示这些差值的表  96

第九章 二分点岁差讨论的回顾与改进  98

第十章 黄赤交角的最大变化有多大  99

第十一章 二分点均匀行度的历元与非均匀角的测定  99

第十二章 春分点岁差和黄赤交角的计算  100

第十三章 太阳年的长度和非均匀性  102

第十四章 地心运转的均匀化和平均行度  104

第十五章 证明太阳视运动不均匀性的初步定理  107

第十六章 太阳的视不均匀性  110

第十七章 太阳的第一种差和周年差及其特殊变化的解释  112

第十八章 黄经均匀行度的分析  113

第十九章 太阳均匀行度的位置与历元的确定  114

第二十章 拱点飘移对太阳造成的第二种差和双重差  115

第二十一章 太阳的第二种差的变化有多大  117

第二十二章 怎样推求太阳远地点的均匀与非均匀行度  118

第二十三章 太阳近点角的测量及其位置的确定  119

第二十四章 太阳均匀行度和视行度变化的表格显示  119

第二十五章 视太阳的计算  120

第二十六章 ννχθημερον,即可变的自然日  121

第四卷  123

第一章 古人关于太阴圆周的假说  125

第二章 那些假说的缺陷  127

第三章 关于月球运动的另一种见解  128

第四章 月球的运转及其行度的详情  129

第五章 在朔望出现的月球第一种差的说明  134

第七章 月球黄经和近点角的历元  138

第六章 关于月球黄经或近点角均匀行度之论述的验证  138

第八章 月球的第二种差以及第一本轮与第二本轮的比值  139

第九章 表现为月球离开第一本轮高拱点的非均匀运动的剩余变化  140

第十章 如何从给定的均匀行度推求月球的视行度  140

第十一章 月球行差或归一化的表格显示  142

第十二章 月球行度的计算  144

第十三章 如何分析和论证月球的黄纬行度  144

第十四章 月球黄纬近点角的位置  145

第十五章 视差仪的研制  147

第十六章 如何求得月球的视差  147

第十七章 月地距离的测定以及取地球半径=1时月地距离的数值  148

第十八章 月球的直径以及在月球通过处地影的直径  150

第十九章 如何同时推求日和月与地球的距离、它们的直径以及在月球通过处地影的直径及其轴线  150

第二十章 日、月、地三个天体的大小及其比较  152

第二十一章 太阳的视直径和视差  152

第二十二章 月球的可变视直径及其视差  153

第二十三章 地影变化可达什么程度  153

第二十四章 在地平经圈上日月各视差值的表格显示  154

第二十六章 如何分离黄经和黄纬视差  158

第二十五章 太阳和月球视差的计算  158

第二十七章 关于月球视差论述的证实  161

第二十八章 日月的平合与平冲  161

第二十九章 日月真合与真冲的研究  163

第三十章 如何区分在食时出现的与其他的日月合冲  164

第三十一章 日月食的食分  164

第三十二章 预测食延时间  164

第五卷  167

第一章 行星的运行和平均行度  169

第二章 用古人的理论解释行星的均匀运动和视运动  176

第三章 由地球运动引起的视非均匀性的一般解释  177

第四章 行星自身运动看起来如何成为非均匀的  179

第五章 土星运动的推导  180

第六章 对土星新观测到的另外三次冲  182

第七章 土星运动的分析  185

第八章 土星位置的测定  185

第九章 由地球周年运转引起的土星视差以及土星(与地球)的距离  186

第十章 木星运动的说明  187

第十一章 最近观测到的木星的其他三次冲  189

第十二章 木星均速运动的证实  191

第十三章 木星运动位置的测定  192

第十四章 木星视差及其相对于地球运转轨道的高度的测定  192

第十五章 火星  193

第十六章 近来观测到的其他三次火星冲日  195

第十七章 火星运动的证实  197

第十八章 火星位置的测定  197

第十九章 以地球周年运动轨道为单位的火星轨道的大小  198

第二十章 金星  199

第二十二章 金星的双重运动  200

第二十一章 地球和金星轨道直径的比值  200

第二十三章 金星运动的分析  201

第二十四章 金星近点角的位置  206

第二十五章 水星  206

第二十六章 水星高、低拱点的位置  208

第二十七章 水星偏心距的大小及其圆周的比值  209

第二十八章 为什么水星在六角形一边(离近地点为60°)附近的距角看起来大于在近地点的距角  210

第二十九章 水星平均行度的分析  211

第三十章 水星运动的最近观测  212

第三十二章 动的另一种解释  216

第三十一章 水星位置的测定  216

第三十三章 五颗行星的行差表  217

第三十四章 如何计算这五颗行星的黄经位置  222

第三十五章 五颗行星的留与逆行  223

第三十六章 怎样测定逆行的时间、位置和弧段  225

第六卷  229

第一章 五颗行星的黄纬偏离的一般解释  231

第二章 认为这些行星在黄纬上运动的圆周理论  233

第三章 土星、木星和火星轨道的倾斜度有多大  236

第四章 对这三颗行星其他任何黄纬值的一般解释  238

第五章 金星和水星的黄纬  239

第六章 与远地点和近地点的轨道倾角有关的、金星和水星的二级黄纬偏离角  241

第七章 金星和水星这两颗行星的倾角数值  242

第八章 金星和水星的称为“偏离”的第三种黄纬  245

第九章 五颗行星黄纬的计算  250

注释  251

常用著作缩写  251

第一版标题页 注释  252

安德里斯 奥西安德(Andres Osiander)的前言 注释  253

尼古拉 舍恩贝格的信 注释  254

原序:给保罗三世教皇陛下的献词 注释  256

第一卷 注释  260

第二卷 注释  280

第三卷 注释  292

第四卷 注释  308

第五卷 注释  325

第六卷 注释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