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精气与阴阳五行学说 5
第一节 精气学说 5
第二节 阴阳学说 7
第三节 五行学说 10
第二章 藏象与经络 15
第一节 五脏 15
第二节 六腑 21
第三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22
第四节 气、血、津液 25
第五节 经络 29
第三章 中医发病学 34
第一节 病因 34
第二节 发病 40
第三节 病机 41
第四章 诊法 46
第一节 望诊 46
第二节 闻诊 52
第三节 问诊 54
第四节 切诊 60
第五章 辨证 65
第一节 八纲辨证 65
第二节 气血津液病辨证 69
第三节 脏腑病辨证 71
第四节 外感病辨证 71
第六章 防治原则与治法 75
第一节 防治原则 75
第二节 八法 77
第三节 常用中医外治法 79
第七章 中药基本知识 81
第一节 中药的性能与配伍 81
第二节 临床常用中药 86
一、解表药 86
二、清热药 90
三、抗疟药 102
四、化痰、止咳、平喘药 103
五、芳香化湿药 107
六、消食药 108
七、行气药 109
八、泻下药 110
九、驱虫药 113
十、开窍药 114
十一、温里药 116
十二、平肝药 118
十三、安神药 120
十四、利水渗湿药 121
十五、祛风湿药 125
十六、止血药 128
十七、活血祛瘀药 131
十八、抗癌药 134
十九、麻醉、止痛药 136
二十、补益药 137
二十一、收涩药 144
二十二、外用药 147
第八章 方剂 149
第一节 方剂的基本知识 149
第二节 常用方剂 154
第一节 脏腑证治规律概要 171
第九章 脏腑证治 171
第二节 肝病证治 177
第三节 心病证治 185
第四节 脾病证治 192
第五节 肺病证治 197
第六节 肾病证治 203
第七节 胆病证治 208
第八节 小肠病证治 210
第九节 胃病证治 210
第十节 大肠病证治 215
第十一节 膀胱病证治 217
第十章 针灸 219
第一节 经络腧穴 219
第二节 针法、灸法 240
第一节 常用的按摩手法 255
第十一章 推拿 255
第二节 推拿的适用范围与禁忌 263
第十二章 临床常见病证 265
第一节 咳嗽 265
第二节 哮病 269
第三节 喘证 271
第四节 顿咳 273
第五节 肺胀 275
第六节 胸痹 277
第七节 心悸 280
第八节 头风病 283
第九节 眩晕 286
第十节 中风 288
第十一节 癫病 292
第十二节 狂病 294
第十三节 痫病 296
第十四节 郁病 298
第十五节 黄疸 300
第十六节 鼓胀 303
第十七节 胃痛 306
第十八节 呕吐 309
第十九节 腹泻 311
第二十节 痢疾 314
第二十一节 水肿 317
第二十二节 淋证 319
第二十三节 消渴 321
第二十四节 血证 324
第二十五节 痹证 331
第二十六节 外感高热 334
第二十七节 内伤发热 337
第二十八节 月经先期 339
第二十九节 月经后期 342
第三十节 月经过多 345
第三十一节 带下病 347
第三十二节 乳癖 350
第三十三节 疖病 352
第三十四节 白疕 354
第三十五节 脱疽 356
第三十六节 湿疮 358
第三十七节 暴风客热 360
第三十八节 口疮 362
《中医学》教学大纲 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