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引言 1
第1章 概论 1
1.2 行为金融学的相关学科基础 4
1.2.1 行为金融学与心理学 4
1.2.2 行为金融学与行为学 6
1.2.3 行为金融学与实验经济学 7
1.2.4 行为金融学与行为经济学 10
1.3 行为金融学的历史与发展 12
1.4 行为金融学的内涵 15
1.4.1 行为金融学的概念性框架 15
1.4.2 行为金融学对有效市场假说的修正 17
1.4.3 行为金融学对理性人假设的修正 20
2.1.1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产生 24
第2章 标准金融学的基本原理 24
2.1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 24
2.1.2 均值—方差模型 25
2.2 资产定价理论 26
2.2.1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26
2.2.2 套利定价理论 29
2.2.3 期权定价理论 30
2.3 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31
2.4 MM无关理论 35
2.4.1 资本结构的MM理论 35
2.4.2 股利政策无关论 37
2.5 套利的有限性对标准金融理论的挑战 39
2.5.1 套利的有限性 39
2.5.2 套利有限性的实例 42
3.1 预期效用理论及其假设 46
3.1.1 不确定条件下的偏好 46
第3章 心理实验对预期效用理论的挑战 46
3.1.2 风险态度及效用函数 47
3.1.3 预期效用理论的公理化假设 50
3.2 心理实验对预期效用理论的挑战 51
3.2.1 确定性效应、同结果效应与同比率效应 51
3.2.2 反射效应 54
3.2.3 概率性保险 56
3.2.4 孤立效应 57
3.2.5 偏好反转 58
3.2.6 隔离效应 60
4.1 股票溢价之谜 62
第4章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62
4.2 封闭式基金之谜 64
4.2.1 封闭式基金折溢价的特征 64
4.2.2 封闭式基金之谜的现有解释 66
4.3 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 68
4.4 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 70
4.5 规模效应 72
4.6 账面市值比效应 73
4.7 日历效应 74
4.7.1 一月效应 74
4.7.2 周一效应 75
4.8 股票价格对基础价值的偏离 75
5.1 判断与决策中的信息加工过程:认知心理学 79
第5章 判断与决策中的认知偏差 79
5.2 启发式偏差 81
5.2.1 代表性启发法 82
5.2.2 可得性启发法 87
5.2.3 锚定与调整启发法 89
5.3 框定偏差 91
5.3.1 背景对判断的影响 91
5.3.2 框定依赖偏差 94
5.4 心理账户 99
5.5 证实偏差 101
5.6 时间偏好 104
6.1 过度自信 106
6.1.1 过度自信的表现 106
第6章 金融市场中的认知、情绪与行为偏差 106
6.1.2 过度自信与事后聪明偏差 108
6.1.3 过度自信与过度交易 108
6.2 损失厌恶 109
6.2.1 损失厌恶与禀赋效应 110
6.2.2 短视的损失厌恶 111
6.3 后悔厌恶 112
6.4 处置效应 114
6.5 投资者情绪 115
6.6 羊群行为 117
6.7 股利之谜 119
6.7.1 理性预期理论对股利之谜的解释 119
6.7.2 后悔厌恶理论对股利之谜的解释 120
6.7.4 自我控制说对股利之谜的解释 121
6.7.3 心理账户对股利之谜的解释 121
6.8 模糊厌恶 122
6.9 本土偏差 123
第7章 前景理论 125
7.1 对预期效用理论的修正 125
7.1.1 扩展性效用模型 126
7.1.2 预期比率模型 127
7.1.3 非传递性效用模型 127
7.1.4 非可加性效用模型 128
7.2 前景理论的形成 129
7.3 前景理论的内容 130
7.3.1 个人风险决策过程 130
7.3.2 价值函数 133
7.3.3 价值函数中的参考点 135
7.3.4 决策权重函数 136
7.3.5 前景理论对一些行为的解释 141
7.4 前景理论的发展 142
7.4.1 多个期望和跨期期望的处理 142
7.4.2 累积前景理论 145
第8章 行为资产组合理论 150
8.1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局限 150
8.2 资产组合中人的收益与风险预期 151
8.2.1 资产组合的金字塔结构 151
8.2.2 安全优先组合理论 152
8.2.3 安全,潜力和渴望理论 153
8.3 行为资产组合理论 154
8.3.1 单一账户资产组合选择模型 155
8.3.2 均值—方差模型与行为资产组合模型有效边界的比较 157
8.3.3 多重账户资产组合选择模型(BPT-MA) 158
8.4 行为资产组合理论对众多困惑的解释 160
8.5 行为资产组合理论的发展 161
第9章 行为公司金融研究框架 163
9.1 融资行为的研究框架 164
9.1.1 市场非有效性与公司融资行为 164
9.1.2 经理人非理性与公司融资行为 165
9.2 投资行为的研究框架 166
9.2.1 市场非有效对公司投资的影响 167
9.2.2 经理人非理性对公司投资的影响 168
9.3.1 传统的并购动因有关理论 172
9.3 并购行为的研究框架 172
9.3.2 市场非有效对公司并购行为的影响 173
9.3.3 经理人非理性导致的公司并购行为 174
9.4 股利分配行为的研究框架 175
9.4.1 管理者过度乐观对股利政策的影响 176
9.4.2 股利迎合理论对股利政策的解释 177
9.5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模型分析框架 179
9.5.1 投资者非理性的模型化方法 179
9.5.2 经理人非理性的模型化方法 181
第10章 行为公司价值体系 184
10.1 公司价值评估方法回顾 184
10.1.1 市场学派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184
10.1.2 价值学派的现金折现模型 184
10.1.4 对公司价值理论的评述 185
10.1.3 相对价值评估模型 185
10.2 有限理性下的公司价值体系 186
10.2.1 公司价值体系的构成 187
10.2.2 有限理性对公司价值的作用机理 190
10.3 投资者的有限理性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191
10.3.1 投资者有限理性的表现形式 192
10.3.2 投资者的有限理性导致公司市场定价的偏差 193
10.3.3 公司市场定价偏差的市场风险体现 194
10.3.4 市场定价偏差对公司内在价值的影响 196
10.4 经理人的有限理性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197
10.5 有限理性下公司价值体系的模型分析 198
10.5.1 问题描述 198
10.5.2 模型建立 200
10.5.3 模型的讨论 203
第11章 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的实证研究 205
11.1 研究思路 205
11.2 实证分析 208
11.2.1 样本选择 208
11.2.2 我国封闭式基金交易价格走势的分析 208
11.2.3 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联动性的实证分析 211
11.3 实证结论 214
第12章 基于投资组合的羊群行为模型与实证研究 215
12.1 引言 215
12.2 相关研究成果及文献回顾 216
12.2.1 先验型羊群效应 216
12.2.2 后验型羊群效应 217
12.3.2 投资聚合强度模型 219
12.3.1 基金投资的“板块现象” 219
12.3 基于行业投资组合的羊群行为模型构建与实证 219
12.3.3 数据分析 221
12.3.4 实证结果 223
12.3.5 HB指数检验模型及实证 224
12.4 实证结论 227
第13章 投资者情绪的实证研究 229
13.1 研究思路 229
13.2 样本选择 231
13.3 投资者情绪水平与未来收益率的相关关系 231
13.3.1 央视机构看市BSI(周)水平与未来收益率的相关关系 232
13.3.2 央视机构看市BSI(天)水平与未来收益率的相关关系 233
13.3.3 中证报机构看市BSI水平与未来收益率的相关关系 235
13.4 投资者极端情绪水平与未来收益率的相关关系 237
13.4.1 对应中证报机构看市极端情绪的上证综指收益率的分布情况 238
13.4.2 中证报机构看市极端情绪与上证综合指数收益率的相关关系 239
13.5 实证结论 240
第14章 投资者认知偏差的实证研究 242
14.1 研究思路 242
14.2 样本选择 244
14.3 锚定启发法的实证研究 244
14.3.1 历史收益率与证券公司BSI(周)变化的相关关系 244
14.3.2 历史收益率与证券公司BSI(天)变化的相关关系 247
14.3.3 历史收益率与基金持股比例的相关关系 249
14.4 框定依赖的实证研究 250
14.4.1 历史收益率变动与证券公司BSI(周)变化的相关关系 250
14.4.2 历史收益率变动与证券公司BSI(天)变化的相关关系 251
14.5 实证结论 252
15.1 投资过程中容易产生的认知偏差 254
15.1.1 技术分析中可能存在的认知偏差 254
第15章 行为资产管理理论与实践 254
15.1.2 基本分析中可能存在的认知偏差 256
15.2 行为投资策略 259
15.2.1 行为投资策略的类型 260
15.2.2 行为投资策略在实践中的运用 264
15.3 行为投资过程管理 271
15.3.1 确定投资目标 272
15.3.2 资产管理 272
15.3.3 评估与休整 277
15.3.4 情绪控制 278
16.1.1 行为金融学理论体系的缺陷 279
第16章 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展望 279
16.1 行为金融学的缺陷与不足 279
16.1.2 认知心理学研究手段的缺陷 280
16.1.3 行为金融解释力的局限性和非系统性 281
16.2 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前景 285
16.2.1 行为金融学研究方法的拓展 285
16.2.2 行为金融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 289
16.3 行为金融对中国问题的应用研究 295
16.3.1 中国的经济转型中的金融行为研究 295
16.3.2 行为金融对中国文化的超越 295
16.3.3 对中国证券市场规范的研究 296
附录 有关词汇与解释 299
参考文献 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