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玲,李军华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111194365
  • 页数:39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混凝土结构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等。

1.什么是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的类型有哪些? 1

2.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性质不同的材料能共同工作的基础是什么? 1

前言 1

第一篇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 1

第一章 绪论 1

3.什么是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其实质是什么?结构设计中如何保证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 2

4.粘结破坏的形态有哪些? 3

5.混凝土的强度指标有哪些?各强度指标之间有何数量关系? 5

第二章 混凝土结构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 5

7.新、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规定有何不同?结构设计时如何选用混凝土等级? 6

6.为什么采用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作为划分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主要标准? 6

9.什么是混凝土试件的尺寸效应?为什么小尺寸混凝土试件实测抗压强度换算为标准试件强度时要乘以小于1.0的折减系数,而大尺寸试件则相反? 7

8.轴心抗压强度是结构混凝土最基本的强度指标,为什么工程中很少直接测定? 7

11.混凝土的单轴抗压与横向约束有什么关系? 8

10.什么是混凝土的疲劳破坏和疲劳强度? 8

12.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使用的钢材(筋)有哪些种类? 9

14.混凝土结构对钢筋的性能有哪些要求?设计时怎样选用钢筋? 11

13.混凝土结构设计时,为什么用热轧钢筋的屈服强度作为强度标准而不是以极限抗拉强度作为标准? 11

15.什么是冷加工钢筋?常用的冷加工工艺有哪些?对钢筋进行冷加工后其性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12

17.什么是混凝土受压时的弹性系数?什么是混凝土的横向变形系数?横向变形系数与一般材料的泊松比有无区别?结构设计时对混凝土的泊松比如何取值? 13

16.冷拉和冷拔有什么异同点? 13

19.材料强度设计值与标准值的关系是什么?钢筋和混凝土材料分项系数是多少?为什么不同的材料会采用不同的分项系数? 14

18.材料强度有哪些代表值?《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强度标准值的取值有什么规定? 14

20.什么是混凝土的本构关系?目前国际上这方面的理论成果如何? 15

21.什么是混凝土的徐变?徐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6

22.影响混凝土徐变的因素有哪些?徐变对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工作性能有何影响? 17

23.什么是混凝土的收缩?收缩与哪些因素有关?收缩对钢筋混凝土构件有何影响? 18

24.什么是钢筋的疲劳和疲劳强度?引起钢筋产生疲劳断裂的原因有哪些? 19

25.什么是结构上的作用及荷载?如何分类? 20

第三章 混凝土结构基本计算方法 20

27.什么是结构失效?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时要考虑避免的结构失效现象有哪些? 21

26.什么是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就是结构的寿命吗? 21

29.什么是结构的可靠指标?如何理解可靠指标与失效概率的关系? 22

28.什么是结构的可靠性与可靠度?结构的可靠性与可靠度之间有何关系? 22

30.什么是目标可靠指标?目标可靠指标的确定应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 23

31.如何理解正态分布的保证率? 24

33.为什么要对建筑结构划分安全等级?现行《规范》是如何划分结构的安全等级的? 25

32.什么是结构的极限状态?结构极限状态有哪两类,其关系如何? 25

36.结构的内力重分布与应力重分布有何不同?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结构内力有何优点?哪些结构可以采用考虑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计算内力而哪些结构则不宜? 26

35.现行《规范》要求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一般需做哪些计算或验算? 26

34.结构设时为什么要考虑活荷载的不利组合? 26

37.混凝土结构的内力和变形计算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28

39.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常采用哪些荷载组合?各种组合下荷载效应的设计值如何计算? 29

38.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为什么要对可变荷载进行折减? 29

40.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存在哪些特殊问题? 30

41.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是如何演变的? 31

42.如何理解构件设计的构造要求?构造与计算有何联系? 33

44.什么是梁的配筋率?配筋率对梁破坏形态有什么影响? 34

43.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力过程三个阶段的应力状态与设计有何关系? 34

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34

46.如何理解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四个基本假定? 36

45.现行《规范》是如何确定适筋梁的最小配筋率的?单筋矩形截面梁防止少筋破坏的公式有哪些? 36

47.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受压混凝土等效应力图形是如何进行简化计算的? 37

49.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不足时,可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其中哪些措施最为有效? 39

48.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表格计算法中引入的αs和γs两个参数,是否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39

51.双筋矩形截面梁中如何保证受压钢筋的应力达到抗压强度设计值?《规范》为什么这样规定? 40

50.梁的正截面设计时,在什么情况下可考虑采用双筋梁? 40

52.双筋矩形截面梁在承载力复核时可能产生哪几种情况? 41

54.T形截面受弯构件设计计算时,应如何判断截面类型? 42

53.什么是T形截面受弯构件?T形截面梁承载力计算时,翼缘计算宽度如何取值? 42

56.什么是深受弯构件?其正截面承载力如何计算? 43

55.为何第一类T形截面不必验算ξ≤ξb的条件,而要验算ρ≥ρmin?在计算ρ时为什么采用梁的肋部宽度b而不是用翼缘计算宽度b?? 43

57.什么是双向受弯构件?如何计算双向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44

58.什么是结构的延性?受弯构件的延性与配筋率有何关系? 46

61.有腹筋梁斜裂缝出现前后的应力状态有何变化? 48

60.箍筋和弯起钢筋对改善梁的抗剪能力有何作用? 48

第五章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48

59.梁上斜裂缝是怎样形成的?它发生在梁的什么区段内? 48

62.影响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剪跨比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50

64.连续梁斜截面的破坏特点如何? 51

63.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为什么要设置上限和下限(适用范围)? 51

66.受弯构件设计中弯起钢筋的构造要求有哪些? 52

65.有腹筋连续梁与简支梁比较斜裂缝模型及破坏特征为什么不同,影响有腹筋连续梁的斜截面承载力的因素与简支梁有何异同? 52

67.受弯构件设计中纵向钢筋截断时的构造要求有哪些? 53

69.什么是钢筋的延伸长度? 54

68.在进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时,计算截面位置应如何确定? 54

72.深受弯构件的斜截面承载力如何计算? 55

7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纵筋的锚固有何规定? 55

70.当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对箍筋的间距有何要求? 55

75.什么是稳定系数?其作用如何?影响稳定系数的因素有哪些? 57

74.为什么配置螺旋箍筋的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柱的轴压承载力高于同截面、同材料强度等级的普通箍筋柱? 57

第六章 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57

73.在配置普通箍筋的轴心受压柱中,纵筋与箍筋各有何作用? 57

76.轴心受压构件应满足哪些构造要求? 58

77.为保证轴心受压螺旋箍筋柱中箍筋对核心混凝土有效的约束作用,现行规范规定的限制条件是什么?这一条件与美国混凝土协会(ACI)提出的条件一致吗? 60

78.什么是钢管混凝土柱?它有哪些优缺点?其受力特点如何? 61

80.配有纵筋和箍筋的短柱受力分析和破坏形态如何? 62

79.现行《规范》中所采用的钢管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力公式是什么? 62

81.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柱的应力重分布是如何产生的? 63

83.为什么要控制钢筋混凝土受压柱中纵筋的配筋率?《规范》对此是如何规定的? 64

82.《规范》对钢筋混凝土受压柱中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是如何规定的?为什么这样规定? 64

85.轴心受压构件中的系数?与偏心受压构件中的系数η有何不同? 65

84.现行结构设计规范中计算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时为什么要引入初始偏心距来对原始偏心距进行修正? 65

86.如何根据长细比对偏心受压柱进行分类?各类柱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的破坏性质如何? 66

87.什么是结构的二阶效应?如何计算结构的二阶效应? 67

88.偏心受压构件设计中,在用ηei≥0.3h0判断大小偏压时,为什么会出现与按ξ≤ξb判断结果相矛盾的情况?这时应以哪一个为准? 69

90.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M与N的相关曲线有何特点?在结构设计中有什么作用? 71

89.为什么在矩形截面对称配筋的截面设计中,用x=?来判定大小偏心总是正确的? 71

91.什么是双向偏心受压构件?如何计算其正截面承载力? 72

92.什么是受拉构件的受拉刚化效应? 74

第七章 钢筋混凝土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 74

94.为什么对称配筋的矩形截面偏心受拉构件,无论大、小偏心受拉情况,均可按同一公式计算? 75

93.为什么大、小偏心受拉构件的区分只与轴向力的作用位置有关,与配筋率无关? 75

95.偏心受拉和偏心受压杆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有何不同?为什么? 76

97.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受扭构件有哪几种破坏形态?规范是如何防止这些破坏发生的? 77

96.钢筋混凝土构件受扭状态可以分为几类?何谓平衡扭转和协调扭转? 77

第八章 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77

100.受扭构件配筋强度比ζ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起什么作用?现行规范对其有什么限制? 78

99.应用变角空间桁架模型对构件抗扭计算时有何假定? 78

98.公式Tcr=0.7ftWt对钢筋混凝土纯扭构件有何意义? 78

102.在剪扭构件计算公式中为什么要引入混凝土强度降低系数βt?其取值为什么必须在0.5~1.0之间? 79

101.在弯剪扭共同作用下,《规范》中简化计算构件承载力的“叠加”原理思路是什么? 79

104.目前对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的协调扭转是如何计算的? 80

103.纯扭构件控制T≤0.25fcWt的目的是什么?当T≤0.7ftWt时,应如何配筋? 80

106.为什么要对混凝土构件进行裂缝宽度控制? 81

105.混凝土构件裂缝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81

第九章 钢筋混凝土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81

108.为什么要对混凝土构件的挠度进行控制? 82

107.影响混凝土荷载裂缝宽度的因素及相应的控制措施有哪些? 82

111.什么是“最小刚度原则”?试分析应用该原则的合理性。 83

110.计算混凝土构件在使用荷载作用下的最大裂缝宽度有哪几种方法?《规范》采用何种方法? 83

109.在计算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抗裂度时,可采用哪些基本假定? 83

113.在长期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裂缝宽度不断增大的原因是什么? 84

112.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公式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84

11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能下降或耐久性能失效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85

主要有哪些? 85

114.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受弯构件挠度不断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其影响因素如何?什么是挠度增大系数? 85

115.什么是混凝土的耐久性?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 85

118.耐久性概念设计的目的和基本原则如何? 87

117.减缓混凝土碳化和防止钢筋锈蚀的措施有哪些? 87

119.保证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有哪些? 88

121.预应力混凝土有哪些优点与缺点? 90

120.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使用中存在哪两个问题? 90

第十章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90

122.什么是有粘结预应力筋?什么是无粘结预应力筋?它们各有何特点? 91

125.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有哪些优点与缺点? 92

124.根据预加应力值大小对构件截面裂缝控制程度的不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分为哪几种?其定义如何? 92

123.无粘结构件的受力性能与有粘结构件有何不同? 92

127.什么是张拉控制应力?为什么张拉控制应力取值不应过低也不应过高? 93

126.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有哪些优点与缺点? 93

128.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对混凝土和钢筋各有哪些要求?为什么说“预应力混凝土必须采用强度高的混凝土,而且,所用预应力筋的强度越高,混凝土等级相应要求越高”? 94

131.在计算混凝土的预应力时,为什么先张法构件采用换算截面几何特征值而后张法采用净截面几何特征值? 95

130.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抗裂度计算中,为什么《规范》要考虑非预应力钢筋的影响? 95

129.什么是锚具和夹具?在设计、制造和选用锚具、夹具时必须满足哪些要求? 95

132.确定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有何意义?为什么预应力构件的界限受压区高度大于非预应力构件的界限受压区高度? 96

134.预应力损失产生的原因以及减少预应力损失的措施有哪些? 97

133.什么是预应力损失?它的总和约为预应力筋最初张拉应力的多少?通常情况下,主要考虑哪些预应力损失? 97

135.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斜截面承载力是如何计算的? 99

136.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厚度确定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102

第十一章 梁、板构件的设计 102

第二篇 混凝土结构设计 102

137.板中受力钢筋的直径和板厚有何关系? 104

139.现浇板肋梁楼盖设计中,为什么区格板长边与短边之比等于2~3时宜按双向板计算? 105

138.板中分布筋的作用是什么?应如何选择和布置分布筋? 105

141.现浇板负筋布置应注意哪些问题? 107

140.现浇混凝土楼板钢筋布置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07

144.控制现浇板出现裂缝的措施有哪些? 109

143.现浇板哪些部位需设置温度筋? 109

142.为什么双向板板底筋应乘以增大系数?计算中两方向截面有效高度h0取值如何确定? 109

145.如何设置转角处挑板、挑檐的配筋? 110

146.为什么对于一个双向板x、y方向弯矩相差很大,但有时配筋却相同呢? 111

147.设计中将双向板主观视为单向板进行计算和配筋合适吗? 112

148.不规则楼板合理的布筋方式是什么? 113

150.厨房、卫生间楼板局部降低时该如何处理钢筋? 115

149.外伸梁、板支座负弯矩钢筋的正确配置方法是什么? 115

152.怎样合理布置楼板开洞处的加筋? 116

151.在抗震设防区,悬挑梁、板底是否配置钢筋? 116

153.悬臂栏板配筋的合理方式是什么? 117

156.楼面等效局部活荷载如何确定? 118

155.隔墙下不设梁而仅在沿墙的板底加筋是否合理? 118

154.怎样合理布置梁式楼梯踏步板及看台现浇连续踏步板的支座负筋? 118

157.外墙转角处开洞时墙肢、梁、板如何处理更合理? 119

159.梁中箍筋间距、肢数应符合哪些规定? 121

158.梁中纵向受力钢筋及箍筋的直径、间距相对于梁的截面尺寸有哪些要求? 121

160.主梁在集中荷载作用下设置附加横向钢筋时应注意什么? 122

161.梁顶部设柱时需要设附加横向钢筋吗? 123

163.井字梁周边支撑的边梁设计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124

162.井字梁配筋有什么要求? 124

165.框架结构雨篷设计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25

164.井字梁结构布置通常有哪些形式? 125

166.屋顶上翻梁的设计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126

167.转换梁上生柱的结构内力是如何传递的?其对柱底内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127

170.为什么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更应重视概念设计? 129

169.为什么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要强调概念设计? 129

第十二章 抗震概念设计与基本规定 129

168.什么是建筑的抗震概念设计? 129

17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30

171.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30

175.对于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及以上的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该如何确定? 133

174.做好概念设计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133

173.为什么在结构抗震设计中要遵循“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原则? 133

177.结构自振周期、基本周期与设计特征周期、场地卓越周期之间有何关系? 134

176.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什么确定? 134

179.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分哪几类? 135

178.抗震设防烈度与抗震设防标准有何区别? 135

180.决定抗震等级时的设防烈度和地震作用计算时的设防烈度以及确定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所要求的设防烈度相同吗?有何区别? 137

181.什么是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它与抗震设防烈度有何关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内的建筑应按多少设防烈度计算? 138

区别对待? 139

184.同一幢建筑物因其重要性及使用功能不同时设防分类可否 139

182.抗震构造措施和抗震措施有何区别? 139

183.结构的抗震计算和抗震措施是根据什么确定的? 139

187.A级高度乙类建筑,设防烈度9度时,如何确定该建筑物的抗震等级? 140

186.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如何确定地下结构的抗震等级? 140

185.地下室抗震等级是否因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不同而不同? 140

188.抗震等级为特一级的结构构件在构造上要满足什么要求? 141

191.《高规》(JGJ3-2002)第10.3.3条、10.4.4条、10.5.5条均有抗震等级提高一级的要求,柱轴压比限值按提高前还是提高后的抗震等级确定? 143

190.A级高度乙类建筑,8度设防,转换层位置设在3层,按《高规》(JGJ3-2002)第4.8.1条规定其抗震措施应提高一度采用,但在表4.8.2中无法查到抗震等级;按《高规》(JGJ3-2002)第10.2.5条规定,其框支柱及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等级尚宜按该规程表4.8.2的规定提高一 143

189.8度区抗震等级已是一级,当为乙类建筑时,抗震措施按9度查表仍为一级,此时两个一级是否完全相当?当设防烈度为9度,乙类建筑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这里的“更高的要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43

193.如何根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场地类别的不同,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下确定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建筑类别不同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如何取值? 144

192.面积较大的商业建筑,如何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带大底盘的高层建筑,下部裙房为商场,上部为住宅楼,若设置抗震缝分成两个结构单元,可否按每个单元单独划分设防类别? 144

195.如何理解和掌握裙房抗震等级不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 145

19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3.3.3条规定,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g的地区,宜分别按8度和9度采用抗震构造措施。对乙类建筑是否要再提高? 145

198.什么是结构的薄弱层、软弱层、转换层和框支层? 146

197.B级高度高层建筑是否属于超限高层建筑范围? 146

196.什么是超限高层建筑? 146

199.在进行建筑抗震设计时,对场地、地基和基础有哪些要求? 147

201.如何进行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 148

200.非结构构件有哪些? 148

204.有哪几种非结构构件需要进行抗震验算? 149

203.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防分类有哪些? 149

202.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防目标是什么? 149

206.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有哪些基本计算要求? 150

205.多个非结构构件连在一起如何进行抗震设计? 150

208.非承重墙体材料选用、布置应符合哪些要求? 151

207.非结构构件地震作用计算要点有哪些? 151

209.抗震设计中对建筑材料有何要求? 152

211.为什么设计楼面梁、墙、柱及基础时楼面活荷载应乘以规定的折减系数? 154

210.如何估算各类结构楼层单位面积的重量标准值? 154

第十三章 地震作用与结构计算分析 154

213.在何种情况下采用永久荷载分项系数1.35? 155

2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5.1.3条规定,结构抗震设计时,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此时,风荷载参与组合吗? 155

215.风荷载的基本风压如何取值? 156

214.房屋的楼梯是否都要按消防疏散楼梯活载取值? 156

218.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有哪些?这些方法分别适合于什么情况? 157

217.地震作用的计算原则是什么? 157

216.消防车荷载怎样确定? 157

219.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部位)弹塑性变形计算方法有哪些? 159

220.采用时程分析有哪些要求? 160

224.结构薄弱层(部位)该如何确定? 161

223.哪些建筑宜进行弹塑性变形计算? 161

221.为什么要进行弹塑性变形计算? 161

222.哪些建筑应进行弹塑性变形计算? 161

226.如何通过计算来调整建筑结构的不规则性? 162

225.如何判定结构是否属于扭转不规则以及不规则的程度? 162

228.什么情况下应考虑计算双向地震作用? 164

227.什么情况下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164

230.质量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作用是否同时考虑? 165

229.单向与双向地震作用扭转效应有何区别? 165

233.抗震变形验算中,“任一层位移”、“层间位移”及“层间位移角”有何联系与区别? 166

232.当计算双向地震作用时,楼层扭转位移控制可否不考虑质量偶然偏心的影响? 166

231.楼层位移计算为何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166

235.扭转周期与平动周期的比值要求,是否对两个主轴方向平动为主的振型都要考虑? 167

234.判断结构侧向位移限制条件时,是否考虑不同作用效应的组合? 167

238.抗震设计计算时如何按水平地震剪力系数最小值调整地震剪力? 168

237.对6度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结构,《高规》(JGJ3-2002)第3.3.4条和5.1.13条对弹性动力时程分析的要求不一致,具体应如何执行? 168

236.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时,若计算出的第一振型为扭转振型应如何处理? 168

240.如何对竖向地震作用下的结构进行计算? 169

239.什么情况下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如何考虑? 169

242.为什么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各楼层要规定最小地震剪力? 171

241.什么是大跨度结构?什么是长悬臂结构? 171

244.剪力重力比与相应的结构自振周期之间有什么关系? 172

243.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合理的控制范围是多少? 172

246.如何计算屋顶塔楼的水平地震作用? 173

245.什么情况下,楼层剪力可以折减? 173

248.高层建筑内力计算时是否要考虑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 175

247.怎样快速估算屋顶高塔的地震作用? 175

249.如何计算结构的自振周期? 176

251.判断结构侧向位移限制条件时是否应考虑不同作用效应的组合? 177

250.为什么非承重墙刚度对结构自振周期有影响? 177

25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提到“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结构分析软件”的含义是什么? 178

253.突出屋面的屋顶房间何时按突出屋面的屋顶计算而不算作一层? 178

252.6度区的建筑结构是否都不需要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和截面抗震验算? 178

257.计算嵌固部位的侧向刚度比时,地下室外墙(挡土墙)是否参与计算? 179

256.对竖向不规则的高层建筑结构的楼层抗侧刚度有什么要求? 179

255.对受力复杂的结构构件,在计算上有何要求? 179

259.实际工程中,如果仅在地下室顶板处连成一体,而顶板以上有若干幢建筑,此时是否按大底盘多塔楼计算? 180

258.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计算嵌固部位,应满足哪些要求? 180

262.剪切刚度、剪弯刚度和由地震剪力与层间位移的比值求出的刚度,这三种算法有何区别?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181

261.位于地下室内的框支层,是否计入规范允许的框支层数之内? 181

260.无上部结构、全地下室的建筑,如何进行结构抗震设计? 181

263.什么是高层建筑结构的重力二阶效应? 182

267.应用PKPMCAD结构软件对分缝的结构进行计算时,如何建模? 183

266.什么是多塔结构、分缝结构? 183

264.高层框架结构满足什么条件时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 183

265.弯剪型结构满足什么条件时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 183

268.应用PKPMCAD结构软件是怎样对错层结构进行建模分析的? 184

270.程序计算中楼层刚度的计算方法是如何选取的? 185

269.应用PKPMCAD结构软件对多塔楼结构应如何建模计算分析? 185

272.怎样根据计算结果对结构进行调整? 186

271.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可否小于0.5? 186

273.结构整体性能分析中的限值分别起什么控制作用? 187

274.应从哪些方面判断分析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188

275.多高层建筑基础埋置深度与地震反应有关系吗? 189

278.怎样利用构件的变形能力降低地震作用? 190

277.哪些高层建筑宜采用风洞试验确定其风荷载? 190

276.如何确定围护结构的风载体型系数? 190

280.抗震设计时,多、高层混凝土结构平面布置原则有哪些? 192

279.如何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 192

第十四章 结构体系的选择与布置 192

281.抗震设计时,多高层混凝土结构竖向布置的原则是什么? 194

283.哪些建筑属于特别不规则建筑? 196

282.哪些建筑属于不规则建筑?哪些建筑属于严重不规则建筑? 196

285.结构的扭转效应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控制? 197

284.使结构产生扭转效应的因素有哪些? 197

287.对艹字形、井字形等外伸长度较大的建筑应采取什么加强措施? 198

286.楼板开洞或凹入尺寸有哪些要求?对于开有大洞的楼板,宜采取哪些构造措施予以加强? 198

288.对于角部重叠和“细腰”形的结构平面形状,应采取哪些加强措施? 199

291.为什么多高层建筑宜设置地下室? 200

290.当高层建筑周边设置低层裙房时,该如何布置? 200

289.如何计算建筑的高宽比?高宽比为何不作为超限高层建筑抗震专项审查的依据? 200

294.什么是变形缝? 201

293.地下室连为整体,地上分为若干独立结构时,是否必须执行《高规》第10.6节的规定? 201

292.地下室顶板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若考虑建筑使用的要求,楼盖是否可采用无梁楼盖的结构形式? 201

296.不同结构形式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如何规定? 202

295.为什么要设置伸缩缝? 202

299.后浇带的设置原则和做法是什么? 203

298.不设伸缩缝或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应采取哪些措施? 203

297.哪些情况应适当减小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203

301.减少结构非荷载裂缝的措施有哪些? 205

300.就结构设计而言,采取什么措施可控制水平温差的影响? 205

304.建筑物的哪些部位应设置沉降缝? 206

303.什么是沉降缝?设置原则是什么? 206

302.采取哪些措施可控制竖向温差的影响? 206

307.采取哪些措施可控制差异沉降的影响? 207

306.采取哪些措施可不设沉降缝? 207

305.减少建筑物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有哪些措施? 207

308.怎样判断高层建筑的裙房和塔楼之间是否设置沉降缝? 208

311.设置防震缝有什么要求? 209

310.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设置建筑物的防震缝? 209

309.什么叫防震缝? 209

313.什么是施工缝?如何设置? 210

312.什么是抗撞墙?设置抗撞墙应注意哪些问题?内力如何选取? 210

315.结构中仅个别楼层有错层构件,或错层楼板标高差不超过对应位置的梁截面高度时,是否属于《高规》(JGJ3-2002)中所指的错层结构? 211

314.框支框架的含义是什么? 211

316.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布置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212

第十五章 多高层混凝土框架结构 212

317.多、高层建筑的框架结构为什么应设计成双向梁柱刚接的抗侧力体系?如何理解“主体结构除个别部位外,不应采用铰接”? 213

320.为什么在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的混合形式? 214

319.为什么有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 214

318.框架结构设计中,若在平面内和竖向许多框架柱不对齐,设计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214

322.为什么《高规》(JGJ3-2002)第6.1.4条规定:框架结构的填充墙及隔墙宜选用轻质墙体? 215

321.抗震设计时框架结构采用砌体填充墙时,应符合哪些要求? 215

323.框架梁水平加腋的构造有哪些要求? 216

325.如何确定框架梁的截面尺寸? 217

324.当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宽度小于柱宽度的1/2时,结构设计中应考虑哪些问题? 217

327.设计框架梁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18

326.如何确定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的截面惯性矩? 218

328.框架梁的纵向受拉钢筋,不同抗震等级及非抗震设计时最大、最小配筋率有何区别? 221

330.框架梁采用扁梁时应注意什么? 223

区别? 223

329.框架结构中的次梁设计时是否考虑延性?其构造与框架梁有何 223

333.为什么要对柱轴压比进行控制? 224

332.为什么一、二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对贯通中柱的纵向钢筋直径有要求? 224

331.框架梁为什么沿跨中顶面和底面设置全长纵向钢筋? 224

335.有抗震设计时,为提高框架柱的延性,达到“强柱”要求有哪些措施? 225

334.为保证有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延性,应采取哪些措施? 225

337.框架柱的截面尺寸怎样确定? 227

336.关于框架结构梁、柱塑性铰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227

339.剪跨比小的柱(短柱)有哪些结构设计要点? 229

338.框架转角处的框架柱是否均应按角柱对待? 229

340.采取哪些措施可减小柱截面尺寸以使柱满足轴压比限值的要求? 230

342.框架柱纵向受力钢筋连接有哪些规定? 231

341.框架柱的纵向钢筋配置有哪些规定? 231

345.为什么要避免纵筋与箍筋、拉筋、埋件等焊接? 232

344.为什么当柱纵向钢筋配筋率超过3%时箍筋可不焊成封闭箍? 232

343.框架底层柱纵向钢筋锚入基础的长度应满足哪些要求? 232

347.抗震设计时框架柱的箍筋设置有哪些规定? 233

346.非抗震设计时框架柱的箍筋有哪些规定? 233

348.抗震设计时框架柱的箍筋加密区有哪些规定? 234

349.抗震设计时,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小直径和最大间距,有哪些规定? 235

351.框架柱箍筋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箍率有哪些规定? 236

350.如何解决框架节点核心区箍筋较多造成施工困难的问题? 236

352.框架梁、柱纵向钢筋锚固、接头有哪些规定? 237

353.为什么框架梁的箍筋对抗震设计与非抗震设计有不同要求? 240

355.钢筋绑扎搭接连接应注意哪些问题? 242

354.为什么框架梁、柱纵向钢筋要尽可能采用机械接头? 242

357.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时,节点混凝土应如何处理? 243

356.何谓钢筋的同一连接区段? 243

358.按《抗震规范》6.3.7条表6.3.7注5的说明,6度设防抗震等级为四级的框架结构,柱轴压比是否也不应大于1.05? 244

362.《高规》中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进行轴压比和结构层间位移控制的目的各是什么?这二者之间有何关系? 245

361.在现有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上采用钢结构进行加层设计时有何要求? 245

359.抗震等级为四级,柱箍筋加密区的最小配箍特征值λv如何取值? 245

360.对底部为多层框架,顶层为排架的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进行抗震设计时,有何要求? 245

364.为什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6.3.9条第3款规定框架柱的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 246

363.怎样确定短柱的轴压比限值、箍筋最小配筋特征值及箍筋体积配箍率? 246

366.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3g时,25~30m高度的框架结构,位移难以控制,截面及配筋很大;当房屋高度大于30m时,问题更突出,该如何处理? 247

365.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设置了非结构的填充墙,在结构计算时应如何考虑其对主体结构的影响? 247

368.已经计算完毕的框架结构,后来又加上一些剪力墙,是否一定安全可靠? 248

367.框架结构中,当楼、电梯间设钢筋混凝土墙时,设计时不予考虑其作用,而仅按纯框架设计是否安全?该如何计算? 248

370.当混凝土结构的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计算嵌固部位时应满足什么要求? 249

369.确定建筑物的抗震等级时,如果地下室不作为上部建筑物的嵌固点,那么建筑物的高度该如何确定?是从室外地面算起还是从基础顶算起? 249

371.框架结构的楼梯间休息平台设计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250

372.多层框架结构无地下室时底层层高如何确定? 251

374.规范(GB50011-2001)第10.1.2条规定单层空旷房屋不设防震缝是什么原因? 252

373.规范(GB50011-2001)第9章中对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工业厂房的构件为什么没有划分抗震等级? 252

375.钢筋混凝土柱厂房为什么不采用山墙(砌体隔墙)承重? 253

376.剪力墙结构布置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54

第十六章 剪力墙结构 254

377.一般剪力墙的设计要点有哪些? 256

378.为什么选择层高或剪力墙无支长度作为确定墙厚的依据? 258

380.剪力墙厚度不满足《高规》7.2.2条第1.2.3款要求时该怎么办? 259

379.对不规则洞口剪力墙的内力和位移如何计算? 259

382.剪力墙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在3~5时,在设计中应遵守哪些规定? 260

381.(GB50011-2001)第6.4.1条对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厚度作了规定,该类结构的电梯井筒壁厚及井筒内隔墙厚是否也应服从此规定? 260

385.剪力墙的轴压比如何控制? 261

384.剪力墙的墙肢长度大于8m时如何处理? 261

38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6.2.11条的条文说明中提到的“矮墙效应”是指什么? 261

387.如何控制剪力墙平面外的弯矩? 262

386.剪力墙是否需要进行平面外承载力计算? 262

388.如何处理楼面梁与剪力墙以及楼面梁与连梁的连接? 263

390.哪些部位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 264

389.按抗震规范GB50011-2001第6.1.10条设置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是否包括地下室?若有地下室时,是否仍从首层算起?地下室部分的加强部位如何设置? 264

393.约束边缘构件的设计有何要求? 265

392.约束边缘构件长度范围内,箍筋长度有何要求? 265

391.剪力墙底部加强区的高度如何选取? 265

394.构造边缘构件设计有何要求? 267

396.如何定义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的翼墙、端柱、暗柱? 268

395.什么是剪力墙的“无支长度”?什么是箍筋的“无支长度”? 268

399.在剪力墙设计时,如何对边缘构件的尺寸进行控制? 269

398.什么是弱连梁? 269

397.什么是两端无翼墙和端柱的一字形剪力墙? 269

402.在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长度范围内的非阴影部分,箍筋或拉筋通常有哪几种做法? 270

401.约束边缘构件的箍筋应符合哪些要求? 270

400.剪力墙边缘构件的箍筋应采用何种形式,阴影部分是否可用拉筋代替箍筋? 270

405.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纵筋设置有何要求? 271

404.关于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长度范围下非阴影部分纵向钢筋的配筋如何确定? 271

403.约束边缘构件中阴影部分的约束钢筋做法有哪几种? 271

407.《高规》第7.2.16条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箍筋体积配箍率计算时可否计入拉筋和水平分布钢筋?图7.2.16中约束边缘构件的阴影区内外,箍筋间距可否不一致? 272

406.结构设计中对于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部分的箍筋或拉筋下述做法合理吗? 272

409.是否应限制剪力墙分布钢筋和边缘构件内纵向钢筋的最大配筋率? 273

408.按《高规》第7.2.16条的条文说明,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箍筋的配箍特征值可随剪力墙轴压比的大小有所不同,如何执行?当剪力墙轴压比不大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表6.4.6规定的数值时,可否按构造边缘构件设计? 273

411.剪力墙分布筋配筋方式和厚度有什么关系? 274

410.对剪力墙纵筋间距有何要求? 274

412.剪力墙水平和竖向分布筋有哪些规定? 275

413.剪力墙中钢筋的锚固和连接要满足哪些要求? 276

414.何谓连梁,在配筋构造上与一般梁有何不同? 277

417.剪力墙结构中连梁超筋如何处理? 279

416.剪力墙的边框柱是否按框架柱考虑? 279

415.框架柱与剪力墙相连的梁是否作为连梁? 279

418.连梁受弯纵向钢筋构造配筋率怎样取? 280

420.连梁的剪力设计值如何计算? 281

419.连梁刚度折减系数是否可以小于0.5? 281

422.连梁截面承载力如何计算? 282

421.剪力墙墙面和连梁上开洞时应满足哪些构造要求? 282

424.剪力墙建筑开转角窗有什么要求? 283

423.连梁的截面尺寸应满足哪些要求? 283

425.短肢剪力墙的设计要点有哪些? 284

426.“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是如何界定的? 285

429.若剪力墙结构中有较多的柱,结构设计时需注意什么? 286

428.剪力墙结构在竖向荷载下的内力是如何计算的? 286

427.剪力墙轴压比计算与柱轴压比计算时,轴压力N的取值有什么不同? 286

431.带边框的剪力墙构造中要满足哪些要求? 287

430.钢筋混凝土地下室内外墙,在底板及楼板部位是否需要设构造梁? 287

432.带边框混凝土抗震墙中间开竖缝后应采取哪些构造措施? 288

434.框架—剪力墙结构布置有哪些要求?为什么? 289

433.框架—剪力墙结构有哪几种形式? 289

第十七章 框架—剪力墙及板柱—剪力墙结构 289

436.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数量多少较合适? 291

435.为什么长矩形平面中布置剪力墙时,不宜集中布置在平面的两尽端? 291

438.框剪结构中框架承担的总剪力需要满足什么要求? 292

437.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中,纵向有剪力墙后,可否将梁作为铰接处理? 292

439.框架—剪力墙结构在楼层标高处,剪力墙内是否必须设置框架梁或暗梁? 293

441.板柱—剪力墙结构布置有何要求? 294

440.板柱—剪力墙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294

443.一般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墙的抗震等级比柱要求高,8度时板柱—剪力墙结构中为什么柱的抗震等级却比剪力墙的抗震等级高? 295

442.框剪结构和板柱—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配筋构造上有什么相同的要求? 295

44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6.1.12条“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基础和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落地抗震墙基础,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抗转动能力”这一条文应如何理解并运用到结构设计中? 296

444.高度小于60m的框架—核心筒结构可否按框架—剪力墙结构确定抗震等级? 296

447.对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钢筋混凝土托墙梁支座上部的纵向钢筋锚固按框支梁要求,其框架柱的配筋是否也按框支柱要求? 297

446.板柱—剪力墙结构中,板在构造上应满足哪些要求? 297

45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7.1.8条第1款要求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结构布置,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框架梁或抗震墙对齐或基本对齐,在定量上如何把握? 298

449.为什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7.1.8条3款要对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过渡层和底层的侧向刚度比进行控制,为何不允许底层刚度大于上部砌体的刚度? 298

448.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设计时所布置的抗震墙如何协调侧移刚度比的限值和承载力计算的要求? 298

454.转换层以下落地剪力墙往往带端柱(边框柱),是否按《高规》第8.2.2条要求将框支梁在墙内拉通或设暗梁?落地墙端柱是否按独立框支柱要求设计? 299

453.地下室顶板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若考虑建筑使用的需要,楼盖是否可采用无梁楼盖的结构形式? 299

451.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的上部砌体抗震墙与钢筋混凝土托墙梁是否可以考虑共同作用而对地震作用进行折减? 299

45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7.5.5条1款规定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周边应设置梁(或暗梁)和边框柱(或框架柱),这些边缘构件主要起什么作用? 299

455.如何处理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剪力墙超筋问题? 300

456.开洞剪力墙在什么条件下,可作为独立墙体考虑? 301

457.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设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02

459.框架—核心筒结构竖向布置的原则是什么? 305

458.框架—核心筒结构平面布置原则是什么? 305

第十八章 筒体结构 305

461.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的计算要点是什么? 306

460.框架—核心筒结构楼盖设计有哪些要求? 306

462.筒中筒结构平面布置的原则是什么? 307

464.筒中筒结构楼盖布置的原则是什么? 308

463.筒中筒结构竖向布置的原则是什么? 308

465.筒中筒结构设计计算的要点是什么? 309

466.筒体结构楼盖角区及主梁与筒体连接时应注意什么? 310

467.筒中筒结构的转换层设计有哪些要点? 311

468.筒体结构带加强层时设计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13

469.筒体结构有哪些构造要求? 315

471.框筒梁和连梁应如何设计? 316

470.框架—核心筒结构中核心筒和框架应满足什么要求? 316

473.筒体结构的楼盖外角为什么宜设置双层双向钢筋? 318

472.筒体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什么不宜低于C30? 318

476.当框支层同时含有框支柱和框架时,如何执行《高规》第10.2.7条的框架剪力调整要求? 319

475.框支层在±0.000以下时(框支结构在地下室)如何执行《高规》? 319

474.《高规》(JGJ3-2002)第9.2.4条框架—核心筒外周为何要求设置边框架梁,当核心筒以外有两周框架柱时,外部框架与核心筒之间的中部框架柱是否也必须设置框架梁? 319

47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6.2.10条1款,框支柱的最小地震剪力计算以框支柱的数目10根为界,若框支柱与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相连,如何计算框支柱的数目? 320

477.位于地下室内的框支层,是否计入《高规》允许的框支层数之内? 320

480.复杂高层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应遵循哪些要求? 321

479.复杂混凝土结构体系有哪些? 321

第十九章 复杂混凝土结构体系 321

482.转换构件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322

481.什么情况下应设置转换构件? 322

485.设置框支主梁应注意哪些问题? 323

484.采用厚板转换层时,厚板设计应符合什么要求? 323

483.什么情况下可采用厚板转换层? 323

488.通常转换层设置在什么位置较好? 324

487.采用大梁或桁架作转换构件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24

486.采用空腹桁架作转换构件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24

489.怎样防止转换层上、下刚度发生突变? 325

491.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的底部加强部位结构内力应如何调整? 326

490.带转换层高层建筑中落地剪力墙(筒体)和框支柱应如何布置? 326

492.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的底部加强部位结构应满足哪些构造要求? 327

493.框支梁是否包括梁上托柱的梁?托墙和托柱的梁设计上有何不同? 328

494.框支梁设计有哪些规定? 329

495.转换梁设计有哪些规定? 330

496.箱形梁设计有哪些规定? 331

497.框支梁上部墙体构造应满足什么要求? 332

500.框支柱设计有哪些规定? 334

499.框支层转换梁是否应作局部补充计算? 334

498.框支层转换梁上方墙体中心为什么要与梁中心对齐? 334

502.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有哪些要求? 336

501.框架—核心筒结构在什么情况下应设加强层?加强层的结构形式有哪些? 336

503.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应满足哪些构造要求? 337

505.对错层结构的设计有哪些规定? 338

504.什么是错层结构?错层结构特点是什么? 338

506.连体建筑可分为哪两种形式?其抗震性能怎样? 339

508.连体高层建筑中连接体结构与主体结构应如何连接?结构布置和构造有哪些规定? 340

507.竖向地震对连体建筑有何影响?, 340

510.多塔楼结构应如何布置? 341

509.什么是多塔楼结构? 341

511.多塔楼结构应采取什么措施加强? 342

513.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哪些规定? 343

512.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分几种? 343

第二十章 基础设计 343

515.地基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与相应的抗力限值应符合哪些规定? 344

514.哪些建筑应进行地基变形设计? 344

517.如何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 345

516.基础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345

518.为什么多、高层建筑宜设置地下室? 346

520.基础埋置深度(由室外地面至基底)应符合哪些要求? 347

519.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与哪些因素有关? 347

522.如何选择抗液化措施? 348

521.基础埋置深度与地震反应有什么关系? 348

524.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应符合哪些要求? 349

523.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应符合哪些要求? 349

527.非液化土中低承台桩基的抗震验算应符合哪些规定? 350

526.哪些建筑可不进行桩基抗震承载力的验算? 350

525.减轻液化影响的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应采取哪些措施? 350

529.对液化土中的桩基及其承台周围的土有什么要求? 351

528.存在液化土的低承台桩基的抗震验算应符合哪些规定? 351

531.天然地基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与非抗震设计时的地基承载力验算有何区别? 352

530.哪些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352

53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何应进行深度和宽度的修正? 354

532.地基承载力应如何确定? 354

534.地基承载力修正时基础埋置深度应如何确定? 355

535.独立基础设计时构造上有哪些要求? 356

537.独立柱基拉梁设计原则是什么? 357

536.独立基础在什么情况下应设拉梁? 357

539.双柱联合基础设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58

538.独立基础的柱子形心与基础底面的形心不重合时该如何解决? 358

540.如何验算柱下独立基础截面的承载力? 359

541.独立柱基底板的配筋是否应严格按照最小配筋率0.15%的规定? 361

542.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应符合哪些构造要求? 362

545.当柱的混凝土强度和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一致时,该如何解决? 363

544.现浇柱的插筋有什么要求? 363

543.钢筋混凝土柱或剪力墙纵向受力钢筋在基础内的锚固有什么要求? 363

546.柱下条形基础梁有哪些构造要求? 364

548.柱下条形基础梁计算时应符合哪些规定? 365

547.基础梁的箍筋在支座处需要加密吗? 365

符合哪些规定? 366

550.地下室底层柱、剪力墙与梁板式筏基的基础梁的连接构造要求应 366

549.筏形基础有哪些类型? 366

551.平板式筏基有哪些设计要点? 367

554.筏形基础对材料有哪些要求? 368

553.筏形基础对地下室墙体有哪些要求? 368

552.平板式基础筏板沿柱轴线处是否需设置暗梁? 368

556.筏板基础的底板尺寸如何确定?底板是否一定外挑? 369

555.筏形基础梁高度、板厚度确定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369

557.筏板基础梁和筏板满足什么条件时,地基反力可按直线分布计算? 370

558.筏形基础板有哪些构造要求? 371

560.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哪些要求? 372

559.墙下筏形基础与砌体墙交接处的构造应符合哪些要求? 372

562.多高层主楼与裙房或地下车库基础为整体时,施工期间是否需设沉降后浇带? 373

561.沉降后浇带的作用是什么? 373

563.应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小主楼与裙房之间的基础差异沉降? 374

564.如何解决筏板基础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产生的应力? 375

565.箱形基础设计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76

566.箱形基础构造应符合哪些要求? 377

567.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外墙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378

570.地下室外墙设计时应考虑哪些荷载? 380

569.与地下室外墙相连的基础和基础梁应如何设计? 380

568.地下室外墙支承柱如何设计? 380

571.有窗井的地下室外墙和基础底板应如何设计? 381

572.地下室外墙竖向钢筋与基础底板的钢筋如何布置? 382

574.梁筏板或十字交叉梁基础的梁的主筋应锚固于何处? 383

573.基础的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该如何选取? 383

577.柱下单桩基础是否一定要设承台? 384

576.桩基承台柱梁(连系梁)的截面和配筋应如何选取? 384

575.钢筋混凝土地下室内外墙,在底板及楼板部位要不要设构造梁? 384

578.基础底板电梯井坑、集水坑配筋应注意什么问题? 385

580.采用桩基或诸如CFG桩等措施进行地基处理后是否会改变场地类别? 386

579.由于地形有高差或地下室不等,对低的部分地下室外墙设计中应注意什么? 386

582.与主楼相通的地下停车库设计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87

581.筏形基础平面形心与永久荷载重心的偏心距e怎样确定? 387

参考文献 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