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物化学与生物化学检验的发展史 1
绪论 1
第二节 生物化学与生物化学检验在医学中的应用 2
第三节 生物化学与生物化学检验的进展与展望 2
第四节 本书内容及学习方法 3
上篇 生物化学基础 5
第1章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 5
第一节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5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5
二、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 5
一、蛋白质的基本结构 8
三、蛋白质的分类 8
第二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8
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9
第三节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2
一、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2
二、蛋白质空间构象与功能关系 12
三、蛋白质的主要理化性质 12
第2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14
第一节 核酸的化学组成 14
一、核苷酸的基本组成 14
二、核苷与核苷酸 15
一、DNA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16
第二节 核酸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16
二、RNA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19
第三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 21
一、一般性质 21
二、核酸的变性与复性 21
第3章 酶 23
第一节 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23
一、酶的分子组成 23
二、维生素与辅酶 23
三、酶的活性中心 26
四、酶促反应的特点 27
一、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28
第二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 28
二、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29
三、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29
四、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30
五、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31
六、激活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33
七、酶活性单位 33
第三节 酶活性的调节 33
一、别构调节 33
二、共价修饰调节 34
三、酶原与酶原激活 34
四、同工酶 34
二、酶的分类 35
第四节 酶的命名与分类 35
一、酶的命名 35
第五节 酶与医学的关系 36
一、酶与疾病的发生 36
二、酶与疾病的诊断 36
三、酶与疾病的治疗 36
第4章 生物氧化 37
第一节 ATP及其他高能化合物 37
一、ATP 37
二、其他高能化合物 37
一、氧化磷酸化 38
第二节 ATP的生成方式 38
二、底物水平磷酸化 42
第5章 糖代谢 43
第一节 概述 43
一、糖的生理功能 43
二、糖的消化和吸收 43
三、糖代谢概况 44
第二节 糖的分解代谢 44
一、糖的无氧分解 44
二、糖的有氧氧化 49
三、磷酸戊糖途径 53
一、糖原的合成 55
第三节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55
二、糖原的分解 57
三、糖原合成与分解的生理意义 57
第四节 糖异生 58
一、糖异生途径 58
二、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59
第6章 脂类代谢 61
第一节 概述 61
一、脂类的生理功能 61
二、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62
一、三酰甘油的分解代谢 63
第二节 三酰甘油的代谢 63
二、三酰甘油的合成代谢 69
第三节 胆固醇的代谢 71
一、胆固醇的合成 71
二、胆固醇的酯化 73
三、胆固醇的转化 74
第四节 磷脂的代谢 75
一、甘油磷脂的合成 75
二、甘油磷脂的分解 76
三、甘油磷脂与脂肪肝 77
第7章 含氮化合物代谢 78
第一节 氨基酸代谢 78
一、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78
三、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79
二、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 79
四、氨的代谢 83
五、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85
第二节 核苷酸代谢 91
一、嘌呤核苷酸代谢 91
二、嘧啶核苷酸代谢 96
第8章 基因信息的传递 98
第一节 DNA的生物合成 98
一、DNA的复制特征 98
二、DNA复制有关的酶 99
三、DNA复制过程 100
四、反转录 102
五、DNA损伤与修复 103
第二节 RNA的生物合成与加工 105
一、RNA的合成 106
二、真核生物转录后加工 108
第三节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10
一、蛋白质合成的体系 110
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 113
三、蛋白质运输及翻译后修饰 116
四、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抑制 118
第一节 光谱分析技术 119
一、吸收光谱分析技术 119
第9章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119
二、发射光谱分析技术 120
三、散射光谱分析技术 121
第二节 电泳技术 121
一、电泳的原理及分型 121
二、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因素 122
三、电泳分析的常用方法 123
第三节 电化学分析技术 125
一、离子选择电极分析法 126
二、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的影响因素 126
一、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分类 127
第四节 层析技术 127
二、层析法实验技术 128
第五节 离心技术 130
一、基本原理 130
二、离心技术的分类 131
三、离心机的种类及应用 132
第六节 常用免疫分析技术 132
一、免疫比浊分析 132
二、放射免疫分析 133
三、酶免分析技术 134
四、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134
五、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135
六、流式细胞分析技术 135
一、酶的分离 136
第七节 酶的分离和纯化技术 136
二、酶的纯化 137
第八节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137
一、概述 137
二、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138
第九节 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 143
一、生化自动分析仪的类型结构 143
二、生化自动分析仪的分析方法 144
三、生化自动分析仪的性能评价 144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和保存 146
第一节 标本的采集与保存 146
第10章 生物化学检验的标本 146
下篇 生物化学检验 146
二、尿液的收集和保存 147
三、其他体液标本采集与保存 148
第二节 影响标本成分变化的因素 148
一、生理因素 148
二、饮食和药物 148
三、溶血的影响与预防 148
第11章 蛋白质测定 150
第一节 血浆蛋白质 150
一、临床常见的血浆蛋白质 150
二、血浆蛋白质的功能 152
一、凯氏定氮法 153
第二节 蛋白质测定方法及其评价 153
三、疾病时的血浆蛋白质 153
二、双缩脲法 154
三、酚试剂法(Lowry法) 154
四、紫外吸收法 154
五、染料结合法 154
六、电泳法 155
七、比浊法 155
八、免疫化学法 155
第三节 血浆蛋白质测定 155
一、血清总蛋白测定(双缩脲法) 155
二、血清清蛋白测定(溴甲酚绿法) 157
三、血浆凝血因子Ⅰ测定 159
四、血清黏蛋白测定 161
第四节 脑脊液蛋白测定 163
第五节 尿液总蛋白测定 164
第六节 血清蛋白电泳 165
第12章 体液酶的测定 169
第一节 血浆及其他体液中的酶 169
一、血浆及其他体液中酶的来源 169
二、血浆及其他体液中酶的去路 170
三、血浆及其他体液中的同工酶 171
四、血浆及其他体液中酶的生理性及病理性变化 172
第二节 血清酶的测定方法 174
一、酶催化活性测定 174
三、同工酶测定 176
二、酶质量测定 176
四、血浆及其他体液中酶及同工酶测定的主要干扰因素 177
第三节 常用血浆及其他体液中酶的测定 178
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测定 178
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测定 180
三、γ-谷氨酰基转移酶的测定 182
四、乳酸脱氢酶的测定 183
五、碱性磷酸酶的测定 186
六、酸性磷酸酶的测定 188
七、肌酸激酶的测定 190
八、淀粉酶的测定 192
一、用于心血管疾病诊断的酶类 194
第四节 临床酶学检测的选择与组合 194
二、用于肝脏疾病诊断的酶类 195
第13章 葡萄糖测定 197
第一节 糖代谢紊乱 197
一、高血糖症与糖尿病 197
二、低血糖症 202
第二节 葡萄糖测定方法及其评价 203
一、标本选择与处理 203
二、测定方法与评价 204
第三节 血浆(清)葡萄糖测定 206
一、己糖激酶法 206
二、葡萄糖氧化酶法 208
三、邻甲苯胺法 210
四、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212
第四节 糖化蛋白的测定 213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糖化血红蛋白 213
二、硝基四氮唑蓝还原法测定果糖胺 214
第14章 血脂测定 216
第一节 概述 216
一、血清脂蛋白 216
二、脂蛋白受体 218
三、脂蛋白代谢 219
四、脂蛋白代谢紊乱 221
第二节 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测定 225
二、血清脂质测定 226
一、血脂分析前变异 226
三、血清脂蛋白测定 231
四、血清载脂蛋白测定 240
第15章 激素及代谢物测定 242
第一节 概述 242
一、内分泌及调控 242
二、内分泌疾病常用生物化学检验种类及评价 243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244
一、甲状腺功能紊乱相关指标的检测及评价 244
二、甲状腺功能紊乱的生物化学诊断 247
二、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的临床生化诊断 248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与疾病 248
第三节 肾上腺功能紊乱的临床生化 248
三、肾上腺髓质激素 250
第四节 性激素紊乱的临床生化 251
一、性激素紊乱性疾病 251
二、血清(浆)性激素测定 252
第五节 垂体内分泌功能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252
第16章 电解质类测定 255
第一节 钠、钾、氯测定 255
一、钠和钾在体内的含量和分布 255
二、钠和钾的代谢 255
四、钠和钾的测定方法 256
三、钠和钾的生理功能 256
五、氯化物测定 257
第二节 钙和磷测定 257
一、钙和磷的代谢及调节 257
二、钙和磷测定的方法学评价 258
三、血钙、血磷的测定 259
第17章 血气分析与酸碱指标测定 262
第一节 概述 262
一、血气分析 262
二、酸碱平衡及其调节 262
三、酸碱平衡紊乱 263
二、血液气体运输 264
一、血气分析的理论基础 264
第二节 血气分析的基本理论 264
第三节 血气分析常用参数及其临床应用 265
第四节 血气分析的质量保证 270
第18章 肾功能测定 274
第一节 肾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74
一、肾的基本结构 274
二、肾的基本功能 275
第二节 肾功能试验 277
一、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查 277
二、肾小管功能检查 281
三、肾血流量测定 285
四、尿蛋白和尿酶检测 286
第三节 非蛋白含氮化合物测定 290
一、尿素测定 291
二、尿酸测定 292
三、肌酐测定 294
第四节 常见肾脏疾病的病理生物化学 296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296
三、肾病综合征 297
四、急性肾功能衰竭 297
五、慢性肾功能衰竭 298
三、肝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 299
六、肝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299
二、肝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 299
第一节 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299
第19章 肝功能试验 299
四、肝在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 300
五、肝在激素代谢中的作用 300
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 301
一、概述 301
二、生物转化反应类型 301
第三节 胆色素代谢与黄疸 302
一、胆红素的生成及转运 302
三、胆红素在肠道中的转变 303
二、胆红素在肝脏中的代谢 303
四、血清胆红素与黄疸 304
第四节 胆汁与胆汁酸 305
一、胆汁 305
二、胆汁酸的代谢与功能 305
第五节 常见肝胆疾病及实验诊断 306
一、急性肝炎的实验诊断 306
二、慢性肝炎的实验诊断 306
三、肝硬化的实验诊断 307
四、肝癌的实验诊断 307
五、酒精性肝病的实验诊断 307
第六节 胆红素及胆汁酸的测定 308
一、改良J-G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 308
六、肝性脑病的实验诊断 308
二、胆红素氧化酶法测定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 311
三、酶比色法测定总胆汁酸 312
第七节 常用肝功能试验的选择及组合 314
第20章 体液肿瘤标志物的测定 316
第一节 概述 316
一、肿瘤标志物的概念 316
二、肿瘤标志物的分类 316
第二节 体液肿瘤标志物 317
一、胚胎类肿瘤标志物 317
二、糖蛋白类标志物 318
三、酶类肿瘤标志物 319
四、激素类肿瘤标志物 321
五、基因类肿瘤标志物 321
六、蛋白类及其他肿瘤标志物 322
第三节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322
一、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方法 322
二、肿瘤标志物检测的质量控制 323
三、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范围 323
四、肿瘤标志物的联合应用 324
第21章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 326
第一节 质量控制有关的基本概念 326
一、全面质量管理 326
二、基本概念 326
一、检测与校准方法的选择 327
第二节 临床生化实验方法的选择与评价 327
二、检测方法的评价 328
三、临床诊断试验的评价 330
第三节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332
一、室内质量控制的准备 333
二、质控图的均值和控制限 333
三、Levey-Jennings质控图 334
四、Westgard多规则质控法 334
五、失控后的处理 335
二、室间质量评价应具备的条件 336
一、室间质量评价作用 336
第四节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室间质量评价 336
六、室内质控数据的管理 336
三、室间质量评价的方法 337
第22章 微量元素 341
第一节 微量元素及其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 341
一、微量元素的定义 341
二、微量元素的分类 341
三、微量元素在人类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342
第二节 微量元素的测定 344
一、概述 344
二、样品检测 344
第三节 微量元素与健康关系研究展望 349
一、信息分子 351
第一节 信息分子和受体 351
第23章 细胞信号转导 351
二、受体 352
第二节 细胞信息的传递途径 355
一、膜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 356
二、胞内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 362
第三节 信息传递途径的交互联系 363
第四节 细胞信号转导与临床 363
一、细胞信号转导与肿瘤 363
二、细胞信号转导与2型糖尿病 364
三、细胞信号转导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 365
一、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基本原理 366
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工作特点 366
第一节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366
第24章 常用其他生化检验技术 366
第二节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368
一、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原理 368
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应用 369
第三节 生物传感器 370
一、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370
二、生物传感器的特点 371
三、生物传感器的分类 371
四、生物传感器的应用领域 371
参考文献 373
索引 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