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C-型前陆盆地形成演化与油气聚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景明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2156895
  • 页数:278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论述了中国西部前陆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陆内俯冲的形成和发展,提出了中国C-型俯冲“抬升”造山的新模式,总结了典型前陆盆地油气聚集规律。

第一章 前陆盆地的基本特征 1

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历史回顾 1

一、前陆的涵义 1

二、前渊的涵义 1

三、前隆的概念 2

四、冲断带的概念和研究进展 3

五、前陆盆地的概念和基本特点 6

六、前陆盆地系统的概念 8

七、前陆盆地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0

第二节 前陆盆地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12

一、前陆盆地分类概述 12

二、前陆盆地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15

三、前陆盆地的其他称谓及其特征 23

二、前陆盆地形成的力学机制 27

一、前陆盆地发育的大地构造环境 27

第三节 前陆盆地的形成和演化 27

三、前陆盆地形成和演化的一般过程 38

四、前陆盆地的沉降史 39

五、前陆盆地的充填和演化 41

第四节 前陆盆地结构和构造特征 55

一、前陆盆地充填的横剖面结构 55

二、前陆盆地的构造特征 57

第五节 前陆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 59

一、烃源岩 59

二、储层和圈闭 61

三、运移和保存条件 62

第二章 中国西部C-型前陆盆地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 64

第一节 中国大陆构造形成和演化 64

一、中国大陆构造的特性 64

二、古生代中国板块构造演化特征 65

三、中国大陆形成的基础 70

四、阿尔金洋盆 75

五、南华小洋盆 77

六、小结 77

第二节 晚古生代“峨眉地裂运动” 79

一、“峨眉地幔柱”存在的初步认识 79

二、二叠纪塔里木古板块和扬子古板块沿阿尔金构造带拼结的依据 79

三、扬子古板块二叠纪沿东昆仑南—阿尼玛卿—康、勉、略深海沟(相当南秦岭洋西段)向东漂移的运动学特征分析 80

四、扬子古板块和塔里木古板块演化的意义 81

第三节 中生代中国大型陆相盆地形成为前陆盆地发育奠定了基础 81

一、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华北克拉通原型盆地及其前陆盆地形成 82

二、准噶尔至松辽在侏罗—白垩纪形成东西向裂谷盆地带 82

三、印支期四川克拉通原型盆地形成和改造 84

第四节 晚中—新生代中国大陆构造演化的动力学特征 86

一、中国大陆盆地动力学中不同成因机制的认识 86

二、中国西部盆—山耦合作用和地壳加厚与特提斯洋陆续关闭有关 86

一、中国大陆构造处于多块体拼合、多洋盆分割状态 88

第五节 中国大陆构造演化过程中的活动性及其影响 88

二、中国大陆构造在地史演化中处于两大地球动力系统复杂交汇区 89

三、中国大陆构造活动性及其影响 89

四、中国大陆构造与中国西部C-型前陆盆地 90

第三章 中国陆内俯冲(C-型俯冲)的形成和发展 9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争议 91

一、陆内俯冲(简称C-型俯冲)的提出及其论点 91

二、对C-型俯冲论点的评论 92

第二节 龙门山冲断带研究的深化及C-型俯冲模式的建立 93

一、多学科综合研究,深化了龙门山冲断带的认识 93

二、龙门山C-型俯冲模式的建立、验证和评述 96

第三节 天山造山带及其前陆盆地研究对C-型俯冲的进一步验证 106

第四节 C-型俯冲模式的特征分类和中国西部陆内造山新模式的提出 108

一、中国中西部C-型俯冲带特征 108

二、C-型俯冲带的分类及陆内俯冲造山的动力学新模式 109

一、对单侧向俯冲型(L-型俯冲)的认识 111

第五节 国内学者对C-型俯冲(中国陆内俯冲)提出类似或相同的观点和成果 111

二、对双侧向俯冲型(T-型俯冲)的认识 112

第六节 结语 116

一、C-型俯冲在中国大陆构造中的普遍性 116

二、在全球大陆构造论述中C-型俯冲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116

三、C-型俯冲在中国地质构造理论、前陆盆地形成、找矿和灾害地质等方面的重要性 117

第四章 中国西部C-型前陆盆地特征及命名 118

第一节 国外前陆盆地名词演化变革及其特征 119

一、前陆盆地名词演化变革及类型 119

二、前陆盆地概念和前陆盆地系统 119

三、组成前陆盆地的构造单元及成因机制 120

第二节 国外前陆盆地特征分析及其与中国西部C-型前陆盆地对比 121

一、国外前陆盆地特征分析 121

二、中国西部典型C-型前陆盆地实例分析 135

三、中国西部C-型前陆盆地特征 168

四、国内外前陆盆地特征对比 169

第三节 讨论与建议 171

一、中国西部C-型前陆盆地定名问题 171

二、中国C-型前陆盆地形成动力学机制问题 172

三、对发展中国石油构造学的反思 173

第五章 中国西部盆—山系统的耦合关系 174

第一节 盆—山耦合关系研究现状 174

一、盆(沉积盆地)—山(造山带)系统研究的必要性 174

二、盆—山耦合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 176

三、中国在盆—山耦合关系方面的研究现状 178

第二节 中国西部盆—山系统的基本特征 182

一、中国西部盆—山系统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 182

二、中国西部盆—山系统的基本类型 184

三、中国西部盆—山系统的基本特征 184

第三节 中国西部盆—山系统的耦合关系 187

一、龙门山造山带的隆升和川西前陆盆地沉降(隆升)的耦合关系 187

二、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盆—山间互换的耦合关系 187

三、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岩石圈各层圈间的相互作用 188

四、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盆—山间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耦合关系 190

第四节 中国西部盆—山系统耦合关系的动力学模式 191

一、陆内造山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191

二、C-型俯冲与中国西部造山带新模式 193

三、中国西部盆—山系统耦合关系的动力学模式 193

第五节 单侧盆地型盆—山系统耦合关系的动力学模式(L-型俯冲) 195

一、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的岩石圈结构 195

二、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的形成机制 206

三、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形成演化的动力学过程 211

第六节 双侧盆地型盆—山系统耦合关系的动力学模式(T-型俯冲) 213

一、天山造山带及两侧盆地系统的深部结构 214

二、天山造山带及两侧盆地系统的动力学机制 217

第六章 中国西部C-型前陆盆地油气成藏与聚集特征 223

第一节 中国西部C-型前陆盆地分布及勘探现状和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 223

一、中国中—新生代前陆盆地区域地理分布 223

三、中国西部C-型前陆盆地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及动力学机制 224

二、中国前陆盆地油气勘探现状 224

第二节 中国西部前陆盆地油气成藏特征 227

一、烃源岩发育以陆相有机质为主 227

二、储盖层条件及其组合特征 227

三、C-型前陆盆地油气藏富集特征 230

四、中国西部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对前陆盆地成藏期的控制作用 232

五、中国西部C-型前陆盆地超压异常与油气分布特征 238

第三节 中国西部典型C-型前陆盆地油气聚集规律 245

一、库车前陆盆地油气聚集规律 245

二、准噶尔南缘前陆盆地油气成藏特征与聚集规律 248

三、川西前陆盆地天然气富集成藏规律 253

四、柴北缘前陆盆地逆冲带油气聚集规律 257

第四节 中国西部C-型前陆盆地含气远景分类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63

一、中国西部C-型前陆盆地含气远景分类 263

二、中国西部C-型前陆盆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65

参考文献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