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1
考点2: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1
第1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 1
第1章 绪论 1
考点4:形与神 2
考点3:金元四大家 2
考点1:阴阳的概念 3
第2章 阴阳五行 3
考点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4
考点4:阴阳学说用于疾病的防治——确定治疗原则 5
考点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5
考点5:五行特性 6
考点6: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7
考点8:五行学说指导疾病的治疗 8
考点7:五脏的生理功能和相互联系 8
考点1:五脏的生理活动 9
第3章 藏象 9
考点3:心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0
考点2: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10
考点5:肺的生理特性——主宣发与肃降 11
考点4: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11
考点7:肝的生理功能——主疏泄 12
考点6:脾的生理特性 12
考点8:肝的生理特性 13
考点9: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14
考点10:命门 15
考点12:部位之三焦 16
考点11:六腑 16
考点13:女子胞 17
考点14: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8
考点1:精的生成 20
第4章 气血津液 20
考点15: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20
考点16:小肠的功能 20
考点3:人体之气的功能 21
考点2:人体之气的生成之源 21
考点4: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22
考点6:血液的濡养功能 24
考点5:血的运行 24
考点8:津血同源 25
考点7:津液 25
考点1:经络系统的组成 26
第5章 经络 26
考点3: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27
考点2:十二经脉的头面部分布 27
考点4:奇经八脉 29
考点6:别络 30
考点5:经别 30
考点8:经络病机 31
考点7:经筋的生理功能 31
考点1:六淫 32
第6章 病因与发病 32
考点3:七情内伤 34
考点2:影响疠气产生的因素 34
考点4:饮食偏嗜——五味偏嗜 35
考点6:痰饮的致病特点——阻滞气血运行 36
考点5:劳神过度 36
考点8:胃证 37
考点7:瘀血的形成 37
考点1:邪正盛衰 38
第7章 病机 38
考点9:影响发病的环境因素 38
考点2:阴阳失调 39
考点4:气的失常 41
考点3:精虚 41
考点5:不通病机——上下不通 42
考点7:津液代谢异常 43
考点6:血的失常 43
考点8:内生“五邪” 44
考点10:胆的病机 45
考点9:脉的失常 45
考点12:女子胞的病机 46
考点11:脏腑的病机 46
考点2:正治与反治 47
考点1:先安未受邪之地 47
第8章 防治原则 47
考点3:调整阴阳——补其不足 48
考点4:三因制宜 49
考点: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51
第1章 绪论 51
第2部分 中医诊断学 51
考点2:望神——神的分类及判断 52
考点1:望神——神的具体表现 52
第2章 望诊 52
考点3:望色——面部分候脏腑 53
考点4:望色——病色 54
考点7:望色——青色 55
考点6:望色——白色 55
考点5:望色——五色诊 55
考点9:望态——动静姿态 56
考点8:望色——黑色 56
考点11:望头部——囟门 57
考点10:望态——异常动作 57
考点13:望目——目态 58
考点12:望目——五轮学说 58
考点16:望皮肤——水疱 59
考点15:望皮肤——形态异常 59
考点14:望口——口之动态 59
考点18:病理小儿指纹 60
考点17:望皮肤——疮疡 60
考点19:望舌色——淡白舌 61
考点22:舌形与舌态 62
考点21:望舌色——紫舌 62
考点20:望舌色——绛舌 62
考点25:望舌态——痿软舌 63
考点24:望舌形——裂纹舌 63
考点23:望舌形——老、嫩舌 63
考点28:望舌苔——薄、厚苔 64
考点27:望舌态——短缩舌 64
考点26:望舌态——强硬舌 64
考点30:望舌苔——白苔 65
考点29:望舌苔——剥(落)苔 65
考点31:望舌苔——黄苔 66
考点1:听声音——病态语言 67
第3章 闻诊 67
考点3:听声音——咳嗽 68
考点2:听声音——病态呼吸 68
考点1:问家族史 69
第4章 问诊 69
考点4:二便之气 69
考点3:问汗——特殊汗出 70
考点2:问寒热——但热不寒 70
考点5:问疼痛的性质 71
考点4:问汗——局部汗出 71
考点6:问疼痛的部位——头痛 72
考点9:问睡眠——失眠 73
考点8:问疼痛的部位——周身痛 73
考点7:问疼痛的部位——腹痛 73
考点11:问饮食口味——食欲减退 74
考点10:问饮食口味——口渴与饮水 74
考点14:问大便——便质异常 75
考点13:问饮食口味——口味 75
考点12:问饮食口味——饥不欲食 75
考点16:问小便——尿次异常 76
考点15:问大便——排便感异常 76
考点18:问带下 77
考点17:问月经 77
考点2:革脉 78
考点1:脉诊的历史 78
第5章 切诊 78
考点4:牢脉 79
考点3:沉脉 79
考点7:细脉的相类脉 80
考点6:洪脉 80
考点5:缓脉 80
考点8:滑脉及其相类脉 81
考点10:弦脉及其相类脉 82
考点9:涩脉 82
考点1:表证 83
第6章 八纲辨证 83
考点11:结脉及其相类脉 83
考点3:表里证鉴别要点 84
考点2:里证 84
考点6:热证 85
考点5:寒证 85
考点4:寒热辨证 85
考点9:真热假寒 86
考点8:阴证 86
考点7:虚实夹杂证的概念及类型 86
考点11:热证转寒 87
考点10:寒热真假的鉴别 87
考点2:寒淫证 88
考点1:风淫证 88
第7章 病因辨证 88
考点5:火热证 89
考点4:湿淫证 89
考点3:暑淫证 89
考点8:亡阳证 90
考点7:阴虚证 90
考点6:阳虚证 90
考点3:气逆证 91
考点2:血虚证 91
第8章 气血津液辨证 91
考点1:气虚证 91
考点5:痰证 92
考点4:血瘀证 92
考点7:津液亏虚证 93
考点6:饮证 93
考点3:心火亢盛证 94
考点2:心气虚证 94
第9章 脏腑辨证 94
考点1:心血虚证 94
考点6:肺气虚证 95
考点5:痰蒙心神证 95
考点4:心脉痹阻证 95
考点8:寒痰阻肺证 96
考点7:风寒犯肺证 96
考点11:脾虚气陷证 97
考点10:脾气虚证 97
考点9:脾胃辨证 97
考点14:湿热蕴脾证 98
考点13:寒湿困脾证 98
考点12:脾阳虚证 98
考点16:肝阴虚证 99
考点15:肝血虚证 99
考点19:肾精不足证 100
考点18:肝火炽盛证 100
考点17:肝郁气滞证 100
考点23:胆郁痰扰证 101
考点22:食滞胃肠证 101
考点20:胃气虚证 101
考点21:胃阴虚证 101
考点26:肺肾阴虚证 102
考点25:脾肺气虚证 102
考点24:心脾气血虚证 102
考点29:肝肾阴虚证 103
考点28:肝胃不和证 103
考点27:肝胆湿热证 103
考点2:太阴病证 104
考点1:少阳病证 104
考点30:脾肾阳虚证 104
第10章 六经辨证 104
考点4:厥阴病证 105
考点3:少阴病证 105
考点1:气分证 106
第11章 卫气营血辨证 106
考点5:六经病证的传变 106
考点3:血分证 107
考点2:营分证 107
考点3:下焦病证 108
考点2:中焦病证 108
第12章 三焦辨证 108
考点1:上焦病证 108
考点1:十二经脉病证 109
第13章 经络辨证 109
考点2:奇经八脉病证 110
考点2:住院志 111
考点1:病历书写的发展史 111
第14章 病案书写 111
考点3:中药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 112
考点2:中药的发展——秦汉时期 112
第3部分 中药学 112
第1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112
考点1:中药的起源 112
考点5:中药的发展——宋朝时期 113
考点4:中药的发展——隋唐时期 113
考点7:中药的发展——明朝时期 114
考点6:中药的发展——清朝时期 114
考点1:中药的产地 115
第2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115
考点2:植物类中药的采收 116
考点:常用炮制方法 117
第3章 中药的炮制 117
考点1:五味 118
第4章 中药的性能 118
考点3:归经 119
考点2:升降浮沉 119
考点:配伍 120
第5章 中药的配伍 120
考点:用药禁忌 121
第6章 用药禁忌 121
考点1:煎药法——入药方法 122
第7章 用药剂量与用法 122
考点2:用药法——内服药剂 123
考点2:发散风寒药——桂枝 124
考点1:发散风寒药——麻黄 124
第8章 解表药 124
考点4:发散风寒药——生姜 125
考点3:发散风寒药——紫苏叶 125
考点6:发散风寒药——荆芥 126
考点5:发散风寒药——香薷 126
考点8:发散风寒药——白芷 127
考点7:发散风寒药——防风 127
考点11:发散风寒药——牛蒡子 128
考点10:发散风寒药——薄荷 128
考点9:发散风寒药——细辛 128
考点13:发散风寒药——蔓荆子 129
考点12:发散风寒药——桑叶 129
考点15:发散风寒药——淡豆豉 130
考点14:发散风寒药——柴胡 130
考点3:清热泻火药——天花粉 131
考点2:清热泻火药——芦根 131
第9章 清热药 131
考点1:清热泻火药——知母 131
考点5:清热泻火药——决明子 132
考点4:清热泻火药——栀子 132
考点7:清热燥湿药——苦参 133
考点6:清热燥湿药——黄芩 133
考点10:清热解毒药——马勃 134
考点9:清热解毒药——连翘 134
考点8:清热燥湿药——白鲜皮 134
考点13:清热解毒药——鱼腥草 135
考点12:清热解毒药——蒲公英 135
考点11:清热解毒药——紫花地丁 135
考点16:清热凉血药——牡丹皮 136
考点15:清热凉血药——地黄 136
考点14:清热解毒药——土茯苓 136
考点18:清虚药——青蒿 137
考点17:清热凉血药——紫草 137
考点19:清虚药——地骨皮 138
考点1:攻下药——大黄 139
第10章 泻下药 139
考点3:竣下逐水药——甘遂 140
考点2:攻下药——芦荟 140
考点6:竣下逐水药——牵牛子 141
考点5:竣下逐水药——商陆 141
考点4:竣下逐水药——芫花 141
考点1:祛风湿散寒药——独活 142
第11章 祛风湿药 142
考点5:祛风湿清热药——豨莶草 143
考点4:祛风湿清热药——秦艽 143
考点2:祛风湿散寒药——威灵仙 143
考点3:祛风湿散寒药——海风藤 143
考点8:祛风湿强筋骨药——桑寄生 144
考点7: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 144
考点6:祛风湿清热药——海桐皮 144
考点2:化湿药——苍术 145
考点1:化湿药——佩兰 145
第12章 芳香化湿药 145
考点4:化湿药——豆蔻 146
考点3:化湿药——厚朴 146
考点2:利水消肿药——薏苡仁 147
考点1:利水消肿药——茯苓 147
第13章 利水渗湿药 147
考点4:利尿通淋药——关木通 148
考点3:利水消肿药——泽泻 148
考点7:利尿通淋药——虎杖 149
考点6:利尿通淋药——石韦 149
考点5:利尿通淋药——萹蓄 149
考点2:干姜 150
考点1:附子 150
第14章 温里药 150
考点5:花椒 151
考点4:小茴香 151
考点3:吴茱萸 151
考点1:青皮 152
第15章 理气药 152
考点6:丁香 152
考点3:川楝子 153
考点2:枳实 153
考点5:荔枝核 154
考点4:乌药 154
考点8:柿子蒂 155
考点7:青木香 155
考点6:薤白 155
考点1:山楂 156
第16章 消食药 156
考点9:甘松 156
考点1:槟榔 157
第17章 驱虫药 157
考点2:神曲 157
考点3:莱菔子 157
考点3:雷丸 158
考点2:南瓜子 158
考点3:凉血止血药——地榆 159
考点2:凉血止血药——大蓟 159
第18章 止血药 159
考点1:凉血止血药——小蓟 159
考点5:凉血止血药——白茅根 160
考点4:凉血止血药——侧柏叶 160
考点8:收敛止血药——紫珠 161
考点7:化瘀止血药——蒲黄 161
考点6:化瘀止血药——茜草 161
考点1:活血止痛药——川芎 162
第19章 活血化瘀药 162
考点9:收敛止血药——艾叶 162
考点3:活血止痛药——郁金 163
考点2:活血止痛药——延胡索 163
考点5:活血止痛药——五灵脂 164
考点4:活血止痛药——乳香 164
考点7:活血调经药——牛膝 165
考点6:活血调经药——益母草 165
考点8:活血调经药——鸡血藤 166
考点10:活血疗伤药——血竭 167
考点9:活血疗伤药——自然铜 167
考点2:温化寒痰药——半夏 168
考点1:化痰止咳平喘药 168
第20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168
考点4:温化寒痰药——白附子 169
考点3:温化寒痰药——天南星 169
考点7:温化寒痰药——旋覆花 170
考点6:温化寒痰药——皂荚 170
考点5:温化寒痰药——芥子 170
考点9:清化热痰药——瓜蒌 171
考点8:清化热痰药——桔梗 171
考点12:止咳平喘药——桑白皮 172
考点11:止咳平喘药——百部 172
考点10:清化热痰药——黄药子 172
考点1:重镇安神药——朱砂 173
第21章 安神药 173
考点3:重镇安神药——琥珀 174
考点2:重镇安神药——磁石 174
考点5:养心安神药——远志 175
考点4:养心安神药——酸枣仁 175
考点2:平抑肝阳药——牡蛎 176
考点1:平抑肝阳药——石决明 176
考点6:养心安神药——合欢皮 176
第22章 平肝熄风药 176
考点3:平抑肝阳药——赭石 177
考点5:熄风止痉药——牛黄 178
考点4:熄风止痉药——羚羊角 178
考点7:熄风止痉药——天麻 179
考点6:熄风止痉药——钩藤 179
考点9:熄风止痉药——僵蚕 180
考点8:熄风止痉药——蜈蚣 180
考点1:麝香 181
第23章 开窍药 181
考点3:苏合香 182
考点2:冰片 182
考点6:樟脑 183
考点5:蟾酥 183
考点4:石菖蒲 183
考点1:补气药——人参 184
第24章 补虚药 184
考点3:补气药——党参 185
考点2:补气药——西洋参 185
考点5:补气药——山药 186
考点4:补气药——黄芪 186
考点6:补气药——甘草 187
考点9:补阳药——淫羊藿 188
考点8:补阳药——巴戟天 188
考点7:补阳药——鹿茸 188
考点11:补阳药——菟丝子 189
考点10:补阳药——补骨脂 189
考点14:补阳药——胡芦巴 190
考点13:补阳药——续断 190
考点12:补阳药——杜仲 190
考点17:补血药——白芍 191
考点16:补阳药——紫河车 191
考点15:补阳药——蛤蚧 191
考点19:补阴药——麦冬 192
考点18:补阴药——北沙参 192
考点21:补阴药——石斛 193
考点20:补阴药——天冬 193
考点1:敛肺涩肠药——五味子 194
第25章 收涩药 194
考点22:补阴药——女贞子 194
考点3:敛肺涩肠药——赤石脂 195
考点2:敛肺涩肠药——五倍子 195
考点6:固精缩尿止带药——桑螵蛸 196
考点5:固精缩尿止带药——覆盆子 196
考点4:固精缩尿止带药——芡实 196
考点:胆矾 197
第26章 涌吐药 197
考点1:升药 198
第28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 198
第27章 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 198
考点:雄黄 198
考点3:炉甘石 199
考点2:轻粉 199
考点2:明清时期方剂学的发展 201
考点1:宋元时期方剂学的发展 201
第4部分 方剂学 201
第1章 总论 201
考点4:常用治法——消法 202
考点3:常用治法——汗法 202
考点6:功用(治法)分类法 203
考点5:病证分类法 203
考点7: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204
考点1:麻黄汤 205
第2章 解表剂 205
考点2:桂枝汤 206
考点4:小青龙汤 207
考点3:九味羌活汤 207
考点6:银翘散 208
考点5:止嗽散 208
考点8:升麻葛根汤 209
考点7:桑菊饮 209
考点9:败毒散 210
考点1:寒下剂 211
第3章 泻下剂 211
考点10:再造散 211
考点3:温脾汤 212
考点2:大黄牡丹汤 212
考点5:济川煎 213
考点4:麻子仁丸(脾约丸) 213
考点6:黄龙汤 214
考点1:小柴胡汤 215
第4章 和解剂 215
考点2:大柴胡汤 216
考点4:四逆散 217
考点3:蒿芩清胆汤 217
考点5:逍遥散 218
考点6:半夏泻心汤 219
考点2:竹叶石膏汤 220
考点1:白虎汤 220
第5章 清热剂 220
考点4:犀角地黄汤(芍药地黄汤) 221
考点3:清营汤 221
考点5:黄连解毒汤 222
考点7:仙方活命饮 223
考点6:普济消毒饮 223
考点8:导赤散 224
考点10:左金丸 225
考点9:龙胆泻肝汤 225
考点13:清胃散 226
考点12:泻白散 226
考点11:苇茎汤 226
考点14:玉女煎 227
考点17:白头翁汤 228
考点16:芍药汤 228
考点15:葛根黄芩黄连汤 228
考点18:青蒿鳖甲汤 229
考点1:理中丸 230
第6章 温里剂 230
考点19:当归六黄汤 230
考点2:小建中汤 231
考点4:四逆汤 232
考点3:吴茱萸汤 232
考点5:回阳救急汤 233
考点6:当归四逆汤 234
考点7:阳和汤 235
考点2:参苓白术散 236
考点1:四君子汤 236
第7章 补益剂 236
考点4:生脉散 237
考点3:补中益气汤 237
考点5:完带汤 238
考点6:四物汤 239
考点8:归脾汤 240
考点7:当归补血汤 240
考点9:炙甘草汤(复脉汤) 241
考点10:六味地黄丸(地黄丸) 242
考点13:一贯煎 243
考点12:大补阴丸(大补丸) 243
考点11:左归饮 243
考点14:地黄饮子(地黄饮) 244
考点2:真人养脏汤(纯阳真人养脏汤) 245
考点1:九仙散 245
第8章 固涩剂 245
考点4:固经丸 246
考点3:四神丸 246
考点2:天王补心丹 247
考点1:磁朱丸(神曲丸) 247
第9章 安神剂 247
考点3:酸枣仁汤 248
考点2:紫雪 249
考点1:安宫牛黄丸(牛黄丸) 249
第10章 开窍剂 249
考点3:苏合香丸(吃力伽丸) 250
考点2:金铃子散 251
考点1:半夏厚朴汤 251
第11章 理气剂 251
考点4:天台乌药散(乌药散) 252
考点3:厚朴温中汤 252
考点5:暖肝煎 253
考点7:定喘汤 254
考点6:苏子降气汤 254
考点8:旋覆代赭汤 255
考点1:桃核承气汤 256
考点2:血府逐瘀汤 256
第12章 理血剂 256
考点4:复元活血汤 257
考点3:补阳还五汤 257
考点5:温经汤 258
考点6:生化汤 259
考点8:桂枝茯苓丸 260
考点7:失笑散 260
考点10:小蓟饮子 261
考点9:十灰散 261
考点12:黄土汤 262
考点11:槐花散 262
考点1:川芎茶调散 263
第13章 治风剂 263
考点2:大秦艽汤 264
考点4:消风散 265
考点3:小活络丹(活络丹) 265
考点6:天麻钩藤饮 266
考点5:镇肝熄风汤 266
考点1:杏苏散 267
第14章 治燥剂 267
考点3:清燥救肺汤 268
考点2:桑杏汤 268
考点5:养阴清肺汤 269
考点4:麦门冬汤 269
考点7:百合固金汤 270
考点6:月华丸 270
考点1:平胃散 271
第15章 祛湿剂 271
考点3:甘露消毒丹 272
考点2:八正散 272
考点5:五苓散 273
考点4:连朴饮 273
考点7:五皮散 274
考点6:防己黄芪汤 274
考点9:真武汤 275
考点8:苓桂术甘汤 275
考点11:独活寄生汤 276
考点10:实脾散 276
考点1:二陈汤 277
第16章 祛痰剂 277
考点2:温胆汤 278
考点4:小陷胸汤 279
考点3:清气化痰丸 279
考点6:半夏白术天麻汤 280
考点5:贝母瓜蒌散 280
考点1:健脾丸 281
第17章 消食剂 281
考点:乌梅丸 282
第18章 驱虫剂 282
考点2:枳实消痞丸(失笑丸) 282
考点2:感冒——风寒束表证 284
考点1:感冒的历史沿革 284
第5部分 中医内科学 284
第1章 感冒 284
考点4:阴虚感冒 285
考点3:感冒——暑湿伤表证 285
考点2:咳嗽的病机 286
考点1:咳嗽的历史沿革 286
第2章 咳嗽 286
考点4:咳嗽——风寒袭肺证 287
考点3:咳嗽的辨证要点 287
考点6:咳嗽——风燥伤肺证 288
考点5:咳嗽——风热犯肺证 288
考点1:肺痿的病机 289
第3章 肺瘘 289
考点7:咳嗽——肝火犯肺证 289
考点3:肺痿——虚热证 290
考点2:肺痿的病因 290
考点3:肺痈——溃脓期 291
考点2:肺痈的治疗原则 291
第4章 肺痈 291
考点1:肺痈的病机 291
考点4:肺痈——成痈期 292
考点1:哮证的病因和病机 293
第5章 哮证 293
考点4:热哮证 294
考点3:冷哮证 294
考点2:哮证的病证鉴别 294
考点6:哮证——肺肾两虚证 295
考点5:哮证——肺脾气虚证 295
考点2:实喘——肺气郁痹证 296
考点1:实喘——风寒壅肺证 296
第6章 喘证 296
考点4:虚喘——肾虚不纳证 297
考点3:虚喘——肺气虚耗证 297
考点1:肺胀的临床表现 298
第7章 肺胀 298
考点5:虚喘——正虚喘脱证 298
考点3:肺胀——痰热郁肺证 299
考点2:肺胀的病机 299
考点5:肺胀——阳虚水泛证 300
考点4:肺胀——痰蒙神窍证 300
考点6:肺胀——肺肾气虚证 301
考点3:肺痨的临床表现 302
考点2:肺痨的病机 302
第8章 肺痨 302
考点1:肺痨的历史沿革 302
考点1:痰饮——饮留胃肠证 303
第9章 痰饮 303
考点4:肺痨的治疗原则 303
考点5:肺痨——气阴耗伤证 303
考点3:支饮——寒饮伏肺证 304
考点2:悬饮——邪犯胸肺证 304
考点4:支饮——脾肾阳虚证 305
考点3:自汗、盗汗——阴虚火旺证 306
考点2:自汗、盗汗——肺卫不固证 306
第10章 自汗、盗汗 306
考点1:自汗、盗汗的治疗原则 306
考点1:血证的病因 307
第11章 血证 307
考点4:齿衄——胃火炽盛证 308
考点3:鼻衄——肝火上炎证 308
考点2:血证的治疗原则 308
考点6:吐血——胃热壅盛证 309
考点5:齿衄——阴虚火旺证 309
考点9:血症——临证备要 310
考点8:尿血——下焦湿热证 310
考点7:便血的病机 310
考点2:心悸——心虚胆怯证 311
考点1:心悸的鉴别诊断 311
第12章 心悸 311
考点4:心悸——水饮凌心证 312
考点3:心悸——心血不足证 312
考点6:心悸——痰火扰心证 313
考点5:心悸——瘀阻心脉证 313
考点2:胸痹的治疗原则 314
考点1:胸痹的病因 314
第13章 胸痹 314
考点4:胸痹——气滞心胸证 315
考点3:胸痹——心血瘀阻证 315
考点6:胸痹——寒凝心脉证 316
考点5:胸痹——痰浊闭阻证 316
考点8:胸痹——心肾阳虚证 317
考点7:胸痹——心肾阴虚证 317
考点1:不寐的病因 318
第14章 不寐 318
考点4:不寐——心脾两虚证 319
考点3:不寐——肝火扰心证 319
考点2:不寐的病机 319
考点6:不寐——心胆气虚证 320
考点5:不寐——心肾不交证 320
考点1:厥证的病机 321
第15章 厥证 321
考点3:痰厥 322
考点2:气厥——实证 322
考点2:郁证——肝气郁结证 323
考点1:郁证的临床表现 323
第16章 郁证 323
考点5:郁证——气郁化火证 324
考点4:郁证——心神失养证 324
考点3:郁证——痰气郁结证 324
考点1:癫狂的病因 325
第17章 癫狂 325
考点5:癫狂——痰火扰神证 326
考点4:癫狂的治疗原则 326
考点2:癫狂的病机 326
考点3:癫狂的临床表现 326
考点6:癫狂——痰热瘀结证 327
考点2:痫证的临床表现 328
考点1:痫证的病机 328
第18章 痫证 328
考点4:痫证——心肾亏虚证 329
考点3:痫证的治疗 329
考点2:胃痛——寒邪客胃证 330
考点1:胃痛的病机 330
第19章 胃痛 330
考点5:胃痛——脾胃虚寒证 331
考点4:胃痛——肝气犯胃证 331
考点3:胃痛——饮食伤胃证 331
考点1:噎膈的病机 332
第20章 噎膈 332
考点3:反胃 333
考点2:噎膈——气虚阳微证 333
考点2:实证——外邪犯胃证 334
考点1:呕吐概述 334
第21章 呕吐 334
考点4:实证——肝气犯胃证 335
考点3:实证——痰饮内阻证 335
考点3:呃逆——胃阴不足证 336
考点2:呃逆——气机郁滞证 336
第22章 呃逆 336
考点1:呃逆——胃火上逆证 336
考点2:泄泻的治疗原则 337
考点1:泄泻的病机 337
第23章 泄泻 337
考点4:暴泻——湿热伤中证 338
考点3:暴泻——寒湿内盛证 338
考点1:痢疾——湿热痢 339
第24章 痢疾 339
考点5:久泻——肾阳虚衰证 339
考点3:痢疾——阴虚痢 340
考点2:疫毒痢 340
考点5:痢疾——休息痢 341
考点4:痢疾——虚寒痢 341
考点2:霍乱的临床表现 342
考点1:干霍乱 342
第25章 霍乱 342
考点1:腹痛——寒邪内阻证 343
第26章 腹痛 343
考点1:便秘的病因 344
第27章 便秘 344
考点2:中虚脏寒证 344
考点3:虚秘——气虚秘 345
考点2:实秘——气秘 345
考点2:绦虫病的治疗 346
考点1:瘴疟的治疗 346
第28章 虫证 346
考点2:胁痛的辨证要点 347
考点1:胁痛的病机 347
第29章 胁痛 347
考点1:黄疸的病机 348
第30章 黄疸 348
考点3:胁痛——肝络失养证 348
考点4:热重于湿证 349
考点3:黄疸的治疗要点 349
考点2:黄疸的鉴别诊断 349
考点2:积聚的病机 350
考点1:积聚的概述 350
第31章 积聚 350
考点4:聚证——食滞痰阻证 351
考点3:聚证——肝气郁结证 351
考点2:鼓胀——水湿困脾证 352
考点1:鼓胀的病机 352
第32章 鼓胀 352
考点3:鼓胀——水热蕴结证 353
考点3:外感头痛——风湿头痛 354
考点2:头痛辨证要点 354
第33章 头痛 354
考点1:头痛的病机 354
考点6:内伤头痛——肾虚头痛 355
考点5:内伤头痛——痰浊头痛 355
考点4:内伤头痛——肝阳头痛 355
考点1:眩晕的历史沿革 356
第34章 眩晕 356
考点4:眩晕——肝阳上亢证 357
考点3:眩晕的临床表现 357
考点2:眩晕的病机 357
考点1:中风的历史沿革 358
第35章 中风 358
考点5:眩晕——气血亏虚证 358
考点4:中经络——风阳上扰证 359
考点3:中风的临床表现 359
考点2:中风的病机 359
考点6:中脏腑——痰浊瘀闭证 360
考点5:阴虚风动证 360
考点1:痉证的历史沿革 361
第36章 痉证 361
考点7:脱证(阴竭阳亡) 361
考点4:痉证——邪壅经络证 362
考点3:痉证的临床表现 362
考点2:痉证的病机 362
考点5:痉证——阴血亏虚证 363
考点2:瘿病——痰结血瘀证 364
考点1:瘿病——气郁痰阻证 364
第37章 瘿病 364
考点2:疟疾——劳疟 365
考点1:疟疾——正疟 365
第38章 疟疾 365
考点2:阳水——湿毒侵淫证 366
考点1:阳水——风水相搏证 366
第39章 水肿 366
考点4:阴水——肾阳衰微证 367
考点3:阳水——水湿浸渍证 367
考点6:结语 368
考点5:阴水——瘀水互结证 368
考点2:淋证的鉴别 369
考点1:淋证的病机 369
第40章 淋证 369
考点4:淋证——气淋 370
考点3:淋证——石淋 370
考点1:癃闭的历史沿革 371
第41章 癃闭 371
考点5:膏淋 371
考点5:癃闭——肝郁气滞证 372
考点4:癃闭的治疗原则 372
考点2:癃闭的病机 372
考点3:癃闭的临床表现 372
考点1:腰痛的病机 373
第42章 腰痛 373
考点6:关格——脾肾阳虚,湿浊内蕴证 373
考点4:肾虚腰痛——肾阴虚 374
考点3:瘀血腰痛 374
考点2:湿热腰痛 374
考点1:消渴的病机 375
第43章 消渴 375
考点5:肾虚腰痛——肾阳虚 375
考点3:上消——肺热津伤证 376
考点2:消渴的临床表现 376
考点5:下消——肾阴亏虚证 377
考点4:中消——胃热炽盛证 377
考点1:遗精的病因病机 378
第44章 遗精 378
考点6:消渴的治疗 378
考点3:遗精——湿热下注证 379
考点2:遗精——君相火旺证 379
考点:耳聋、耳鸣 380
第45章 耳鸣、耳聋 380
考点4:遗精——劳伤心脾证 380
考点4:风寒湿痹——行痹 381
考点3:痹证的治疗原则 381
第46章 痹证 381
考点1:痹证的病机 381
考点2:痹证的临床表现 381
考点5:风湿热痹——痰瘀痹阻证 382
考点1:痿证的病因与病机 383
第47章 瘘证 383
考点6:结语 383
考点3:痿证——脾胃虚弱证 384
考点2:痿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84
考点1:病因病机 385
第48章 内伤发热 385
考点4:痿证——肝肾亏损证 385
考点3:阴虚发热证 386
考点2:内伤发热的治疗原则 386
考点5:血瘀发热证 387
考点4:气虚发热证 387
考点1:虚劳的病因病机 388
第49章 虚劳 388
考点4:虚劳——肝血虚证 389
考点3:虚劳——肺气虚证 389
考点2:虚劳的治疗原则 389
考点5:虚劳 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