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上篇 人本主义经济学 3
一、社会主义经济的个人经济动力机制分析 3
(一)X假定的提出 3
(二)生活资料的个人所有制与经济动力 4
(三)劳动力的个人所有制与经济动力 6
(四)“间接结合”与经济动力 9
(五)劳动力商品与经济动力 12
(六)小结 15
二、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动力机制分析 17
(一)公有制与企业经济动力 17
(二)作为社会经济结构功能实体的企业 18
(三)作为社会经济利益实体的企业 21
(四)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实体的企业 24
(五)小结:企业实体论 30
三、经济学可以成为严密的纯粹科学吗? 32
(一)三种怀疑论 32
(二)经济学的阶级性质疑 35
(三)追求真理的道路:经济学和物理学 39
(四)追求真理的道路:经济学和数学 41
四、经济规律的逻辑体系与理论经济学的公理化方法探讨 44
(一)经济学公理化的必然性 44
(二)附录:本文采用的简单数学公理知识 46
(三)经济学基本概念语汇集合(X)的《原本》方式公理化的可能性 50
(四)经济学的公理系统试述 54
五、关于人的经济科学抽象 62
(一)抽象与科学 63
(二)社会科学与人的抽象 66
(三)经济科学与“经济人”抽象 70
(四)为什么对“经济人”不能使用道德批判的武器? 74
(五)民族性格、国家整体力量与“经济人”的社会运行环境 77
(六)经济科学与“技术人”抽象 83
(七)小结:两个猜想及其他 87
六、经济科学的现代进化史论纲 90
(一)科学历史形态的理论 90
(二)现代经院经济学科学地位的理论判别 100
(三)经济科学的现代百年进化史 112
——试述一:经济学的数学化或纯科学化运动 112
——试述二:经济学的神学化或政治化运动 140
(四)结语 155
七、论人本主义经济学 158
(一)“君子”(GENTLEMAN)——儒家思想体系的经济学模型(A) 159
(二)“经济人”(ECONOMICALMAN)——欧美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人的历史理念模型(B) 164
(三)“异化人”(THE MAN OF ALIENATION)——传统中央集权计划经济体制和现代东方经院经济学的人的理念模型(C) 179
(四)三个历史理念系统的模型化研究 191
(五)小结:人权经济学断想 214
八、劳动价值论的实践矛盾与逻辑悖论 216
(一)劳动价值论与公有制的逻辑悖论 218
(二)活劳动创造价值与物化劳动作为财富的悖论 220
(三)劳动价值论与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利息、地租和利润范畴的实践矛盾 224
(四)是货币还是“劳动时间”做价值尺度? 228
(五)小结:“癸酉新法体系”的经济学意义 230
中篇 金融乱世评论 235
一、警惕“综合金融风险” 235
(一)高增长与持续增长 235
(二)抑制通胀和降低失业率的选择 237
(三)软着陆中的失业压力累积 239
(四)软着陆中的经济金融风险辨析 243
(五)中国的金融风险是体制转型期的“综合金融风险” 245
(六)构建新体制的关键在金融制度创新 250
二、试论新型国际金融危机 257
(一)“新型”危机——肇源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 258
(二)新型危机的发生原因和制度机理 261
(三)极限效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265
(四)新货币幻觉:高利率、固定汇率、外汇储备新解 269
(五)小结:体制与结构的改革决定亚洲的未来 273
三、国际货币制度演化视点中的亚洲金融危机反思 275
(一)现行国际货币制度与80年代债务危机 275
(二)国际货币制度演化视点中的亚洲金融危机反思 279
(三)现行国际货币制度不是亚洲金融危机的主因 288
四、国际货币制度的理论逻辑与历史命运 291
(一)两大冲击与三大支柱 292
(二)新世纪国际货币制度的若干猜想 296
(三)何种历史必然性主宰未来? 300
五、金融危机三题 304
(一)现行国际货币制度会倾覆吗? 304
(二)中国不必讳言:依法抛弃“东亚模式” 306
(三)盛世危言的再学习 309
六、读“要警惕金融霸权”的困惑——向陈观烈教授求解 312
七、金融乱世管窥——关于亚洲金融危机的新反思 320
(一)“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世界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国际货币制度没有崩溃” 320
(二)对冲基金神话和“立体投机攻击”幻影 324
(三)丛林法则真相——谁是金融大鳄? 327
(四)资本快速流动——机遇还是陷阱? 330
(五)从国内外舆论总体的不公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不道德 334
八、货币经济学研究的智慧之光——蒋硕杰教授两本论战文集读后 338
(一)怒江天籁与10年寻觅 338
(二)经世济民管仲复生:关于货币政策的论战 344
(三)对东亚模式的超前忧患:——“五鬼搬运”,奸佞得利;“金蝉脱壳”,大众遭殃 349
(四)大西洋上的孤军:关于货币理论真伪的终生追求 356
下篇 短文与时评集锦 365
一、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些经济学思考 365
(一)商品经济阶段的不可逾越性 365
(二)发展商品经济的基本必要条件 366
二、数学方法是否可以进行经济学的质分析? 370
三、改变体制才能转换机制——《公司法》与中国企业制度重构 377
四、学术之光——“杨小凯现象”及其他 383
五、尘封的思考——关于中国经济学的个人看法 389
六、经济学逻辑结构新论 394
七、“资本”还是“资金”?——也谈经济学中的语义混乱 402
八、短文六篇 407
比我们生活得更好 407
超越民族性格的不自由 409
《1981~1991:中国理论经济学十年学术回顾》课题问卷调查 412
做一个好教师 414
致《经济学消息报》编辑部的信 416
土耳其的金融危机并非出人意料 417
九、忘川中沉浮的历史 419
(一)人间忘川几何 419
(二)云南的昔日重光 421
(三)站在祖先与亡灵的面前 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