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法律知识 1
第一节 法的概念、特征与作用 1
一、法的概念和本质 1
二、法的特征 1
第一部分 法律 1
三、法的作用 2
第二节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2
一、法与经济的关系 2
二、法与政治、政策的关系 3
三、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相互关系 4
第三节 法的渊源 4
一、法学上“法的渊源”的专有含义 4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 5
二、当代中国法的主要渊源 5
第四节 法律关系 5
二、法律关系的要素 6
第五节 法的制定 7
一、立法的概念 7
二、当代中国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7
三、立法程序 7
第六节 法的实施 7
一、法的实施及相关概念 7
二、我国法律适用的要求、原则 8
三、法的效力 8
一、宪法的概念、特征和本质 9
第二章 宪法 9
第一节 概述 9
二、宪法的作用 10
三、宪法监督 10
四、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11
第二节 国体、政体 11
一、国体 11
二、政体 12
第三节 经济制度 14
第四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14
一、概述 14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15
第五节 国家机关 16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16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6
四、我国公民行使权利的基本原则 16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7
三、国务院 17
四、中央军事委员会 18
五、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8
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8
七、人民法院 18
八、人民检察院 18
第一节 行政法概述 19
一、行政法的概念、渊源及特点 19
第三章 行政法 19
二、行政法律关系 20
三、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20
四、行政法的作用 20
第二节 行政行为概述 21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21
二、行政行为的内容与效力 21
三、行政行为的分类 21
四、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21
第三节 抽象行政行为 22
一、抽象行政行为概述 22
二、行政立法行为 22
一、行政征收 23
第四节 具体行政行为 23
二、行政许可 24
三、行政确认 24
四、行政监督 25
五、行政处罚 25
六、行政强制 28
七、行政给付 29
八、行政奖励 29
九、行政裁决 30
第五节 行政合同与行政指导 30
一、行政合同 30
二、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 31
一、行政程序的概念 31
第六节 行政程序 31
二、行政指导 31
三、行政程序的主要制度 32
第七节 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 33
一、行政违法 33
二、行政责任 33
第八节 行政赔偿 34
一、行政赔偿概述 34
二、行政赔偿的范围 34
三、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 35
四、行政赔偿的方式 35
二、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36
三、行政复议的范围 36
一、行政复议的概念与特征 36
第九节 行政复议 36
四、行政复议的管辖 37
五、行政复议参加人 37
六、行政复议程序 38
第十节 行政诉讼 39
一、行政诉讼的概念与特征 39
二、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39
三、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39
四、行政诉讼的管辖 40
五、行政诉讼参加人 40
第一节 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41
第四章 民法 41
一、民法的概念 41
六、行政诉讼证据及行政诉讼举证责任 41
八、第二审程序 41
七、第一审程序 41
九、审判监督程序 41
二、民法的基本原则 42
三、民法的调整范围 42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42
一、公民 42
二、法人 43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43
一、民事法律行为 43
一、物权 44
二、代理 44
第四节 物权与所有权 44
二、所有权 45
第五节 债权 45
一、债的概念与特征 45
二、债的发生原因 45
三、债的分类 46
四、合同 46
五、债的履行 46
三、专利权 47
二、著作权 47
第六节 知识产权 47
六、债的终止 47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内容和特征 47
四、商标法 48
第七节 人身权 48
一、人身权的概念和分类 48
二、我国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 49
五、遗嘱继承 49
三、继承权的取得、丧失和保护 49
四、法定继承 49
一、财产继承权的概念与特征 49
第八节 财产继承权 49
二、人身权的保护方法 49
第九节 民事责任 50
一、民事责任的概念与特征 50
二、一般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50
三、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50
四、民事责任的方式 50
第十节 诉讼时效 50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 50
二、诉讼时效的种类 50
二、我国刑法的任务 51
一、刑法的性质 51
三、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51
第五章 刑法 51
三、诉讼时效的中止与中断 51
第一节 刑法的性质、任务、基本原则 51
第二节 犯罪的概念及构成 52
一、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52
二、犯罪构成 52
第四节 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 53
二、犯罪未遂 53
一、犯罪的预备 53
三、犯罪中止 53
二、紧急避险 53
一、正当防卫 53
第三节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53
第五节 共同犯罪 54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 54
二、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54
第六节 单位犯罪 54
一、单位犯罪的概念 54
二、单位犯罪的刑罚 54
第七节 刑罚的概念和目的 54
一、刑罚的概念 54
二、刑罚的目的 55
第八节 刑罚的种类 55
一、主刑 55
二、附加刑 55
四、数罪并罚 56
三、自首和立功 56
第九节 刑罚的具体运用 56
一、量刑 56
二、累犯 56
五、缓刑 57
六、减刑 57
七、假释 57
八、时效 57
第十节 犯罪的类型 57
一、犯罪的种类 57
二、贪污贿赂罪 58
三、渎职罪 58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59
三、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 59
第一节 劳动法原理 59
一、劳动法的概念 59
第六章 劳动法 59
四、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60
五、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60
第二节 促进就业 60
一、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责 60
二、平等的就业权利 61
三、特别规定 61
第三节 劳动合同 61
一、劳动合同的概念及特征 61
四、劳动合同的无效 62
五、劳动合同的解除 62
二、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 62
三、劳动合同订立的概念和原则 62
六、集体合同 63
第四节 劳动管理保护制度 64
一、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64
二、工资 64
三、劳动安全卫生 65
四、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劳动保护 65
第五节 劳动争议处理 66
一、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和机构 66
六、社会保险和福利 66
五、职业培训 66
二、处理劳动争议的原则 67
三、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 67
第六节 劳动监督检查 67
一、劳动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67
二、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68
三、各级工会的监督检查 68
四、其他主体的权利 68
第二部分 公民道德建设 69
第一章 公民道德建设概述 69
第一节 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与长期性 69
一、公民道德建设是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具体举措 69
三、公民道德建设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70
二、公民道德建设是纠正道德失范的必由之路 70
四、公民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工程 71
五、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 71
第二节 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72
一、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 72
二、公民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 73
第三节 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75
一、为人民服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 76
二、集体主义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 76
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77
第二章 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 78
第一节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78
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是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 78
一、爱国守法 79
二、明礼诚信 79
三、团结友善 79
四、勤俭自强 80
五、敬业奉献 80
第二节 社会公德规范 80
一、文明礼貌 81
二、助人为乐 81
三、爱护公物 82
四、保护环境 82
五、遵纪守法 82
二、诚实守信 83
第三节 职业道德规范 83
一、爱岗敬业 83
三、办事公道 84
四、服务群众 85
五、奉献社会 86
第四节 家庭美德规范 87
一、尊老爱幼 88
二、男女平等 88
三、夫妻和睦 89
四、勤俭持家 89
五、邻里团结 89
一、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90
第三章 社会主义荣辱观 90
二、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91
三、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92
四、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93
五、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94
六、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95
七、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96
八、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96
五、大熊猫故乡 98
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98
二、中国的人口大省 98
三、中国的民族大省 98
一、四川行政区划 98
第一章 四川社会简况 98
第三部分 四川省情 98
六、四川是我国拥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最多的省区 99
七、四川历史文化积垫丰厚 99
八、四川科技教育优势明显 99
九、四川人才荟萃、英才辈出 100
第二章 四川地理历史概况 100
一、四川的地理位置 100
二、四川的地形地貌 100
七、四川的水利资源 101
六、四川的动物资源 101
五、四川的植物资源 101
四、四川的土地 101
三、四川的气候 101
八、四川的矿产资源 102
九、四川誉为“天府之国” 102
十、四川悠久的历史 102
十一、光灿夺目的古蜀文明 103
十二、四川近代几个重大历史事件 103
第三章 中国西部的经济大省 104
一、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104
二、中国重要的粮油基地 104
三、全国畜牧业生产大省 104
八、通讯网络完善 105
七、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105
十、“十一五”期间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105
九、中国西南金融中心 105
五、西部最大市场和物资集散中心 105
四、经济作物和中药材之乡 105
六、中国西部投资热土 105
十一、深入推进“三个转变” 106
十二、六大支柱产业、八大产业基地 106
十三、发展五大经济区 106
一、按形成和使用的公务活动领域划分 108
四、按公文的秘密程度和阅读范围划分 108
二、按公文的来源划分 108
三、按公文的行文关系和行文方向划分 108
第一节 公文的分类 108
第一章 公文的种类和作用 108
第四部分 公文写作 108
五、按公文处理时限的要求划分 109
六、按收文机关对收到公文的处理方式划分 109
七、从物质载体的角度划分 109
八、按公文性质和作用划分 109
第二节 通用公文的类型 109
一、党政机关主要公文类 109
二、行政法规、规章和管理规章 110
三、会议文书 111
四、计划、决策与反馈文书 111
五、公务信息文书 111
六、日常事务文书 111
一、文种的涵义 112
第三节 正确使用公文文种 112
二、正确标明文种的作用 113
三、选择文种的依据 113
四、正确区分一些易混淆的文种 113
第四节 公文的作用 116
一、明法传令,指挥工作 116
二、联系公务,沟通信息 116
三、宣传教育,引导舆论 116
四、记录记载,以为凭据 117
第二章 公文格式规范 117
第一节 公文的文面格式 117
一、公文文面格式的类型 117
二、规范的公文文面格式的作用 117
一、公文各组成部分(要素)及其标识规则 118
三、公文文面格式的特点 118
第二节 公文格式 118
二、公文的特定格式 123
第三章 公文的撰写 123
第一节 公文撰写的要求 123
一、公文撰写的基本要求 123
二、公文撰写的具体要求 124
第二节 常用公文写作 130
一、通告 130
二、通知 130
三、通报 134
四、报告 135
五、请示 138
六、批复 139
七、函 140
八、会议纪要 142
第五部分 事业单位 144
第一章 事业单位改革 144
第一节 事业单位概述 144
一、事业单位的概念 144
二、事业单位的登记或者备案 144
三、事业单位的范围 144
四、事业单位的特点 145
第二节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145
一、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145
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146
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46
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146
第三节 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 148
一、聘用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范围 148
二、全面推行公开招聘制度 149
三、人员聘用的程序 150
四、聘用合同 150
第四节 事业单位人员考核制度 156
一、事业单位人员考核的概念 156
二、事业单位人员考核的特点 156
三、考核的原则和范围 156
四、考核的内容和标准 157
六、考核结果的使用 158
五、考核的方法和程序 158
七、考核的组织管理 159
第二章 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仲裁 160
第一节 人事争议概述 160
一、人事争议的概念 160
二、人事争议的分类 160
三、人事争议处理工作的依据和意义 160
四、人事争议的预防 160
五、人事争议处理工作渠道 161
六、人事争议处理的工作特点 161
七、人事争议处理的基本原则 161
三、人事争议处理与信访的关系 162
一、人事争议协商 162
第三节 人事争议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162
二、人事争议处理与公务员申诉控告的关系 162
一、人事争议处理与劳动争议处理的关系 162
第二节 人事争议处理与其他相关工作的关系 162
二、人事争议调解 163
三、人事争议仲裁 164
四、人事争议诉讼 165
第四节 人事争议仲裁的机构、受案、管辖、时效 166
一、人事争议仲裁机构 166
二、人事争议仲裁的受案范围 166
三、案件管辖 167
四、仲裁申请条件及时限 167
附录:四川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共科目考试复习大纲 168
后记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