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1
序一 1
序二 3
序三 5
修志略记 7
凡例 9
概述 11
大事记 18
卷一 自然地理 39
第一章 地质地貌 39
第一节 地质 39
第二节 地貌 41
第二章 山脉水系 42
第一节 山脉 42
第二节 水系 49
第三章 气候物候 51
第一节 气候特征 51
第二节 气候区划 53
第三节 灾害性天气 54
第四节 物候 56
第四章 自然资源 58
第一节 土地资源 58
第二节 水资源 61
第三节 草场资源 62
第四节 植物资源 62
第五节 动物资源 64
第六节 矿藏资源 64
第五章 自然灾害 66
第一节 水灾 66
第二节 旱灾 67
第三节 风雹灾 67
第四节 虫灾 67
第五节 其他灾异 68
卷二 沿革区划 69
第一章 地域沿革 69
第一节 地域 69
第二节 沿革 69
第二章 行政区划 71
第一节 清代区划 71
第二节 民国区划 71
第三节 建国后区划 72
第三章 城乡概况 78
第一节 县城 78
第二节 乡 80
卷三 人口 89
第一章 人口变化 89
第一节 历代人口 89
第二节 人口变动 92
第三节 人口分布 94
第二章 人口构成 94
第一节 年龄构成 94
第二节 文化程度构成 95
第三节 职业构成 97
第三章 计划生育 98
第一节 控制生育 98
第二节 优生优育 99
第四章 民族姓氏华侨 100
第一节 民族 100
第二节 姓氏 100
第三节 华侨 101
卷四 农业 102
第一章 农业生产关系 102
第一节 土地私有与剥削 102
第二节 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 103
第二章 耕地和作物 107
第一节 耕地面积 107
第二节 作物分布 108
第三节 作物产量 109
第四节 农产品成本 112
第三章 农技农艺 113
第一节 耕作制度 113
第二节 作物品种 114
第三节 作物保护 118
第四节 农技队伍 121
第四章 耕作工具 121
第一节 畜力和农具 121
第二节 农业机械 122
第五章 彭泽棉花 124
第一节 生产 124
第二节 成本 127
第三节 品种 128
第四节 灾害 131
第五节 检验与加工 131
卷五 林业水利 133
第一章 林业 133
第一节 林种分布 133
第二节 面积蓄积 134
第三节 植树造林 137
第四节 森林防护 141
第五节 木竹采伐与购销 143
第六节 国营林场及苗圃 145
第二章 水利 146
第一节 水利建设 146
第二节 水利设施 149
第三节 水利投入 155
第四节 水利效益 156
第五节 水土保持 160
卷六 畜牧水产 163
第一章 畜牧 163
第一节 饲养 163
第二节 繁殖 165
第三节 防疫 166
第二章 水产 167
第一节 养殖水域 167
第二节 捕捞 168
第三节 淡水养殖 170
第四节 渔政管理 174
卷七 工业 177
第一章 生产体制 177
第一节 个体手工业 177
第二节 集体工业 178
第三节 国营工业 181
第二章 主要行业 183
第一节 电力 183
第二节 轧花纺织 185
第三节 建材 187
第四节 机械 190
第三章 生产经营 193
第一节 设施与设备 193
第二节 产量与质量 194
第三节 产值与劳动生产率 196
卷八 交通邮电 199
第一章 交通 199
第一节 陆上交通 199
第二节 水上交通 204
第三节 交通运输 206
第四节 交通管理 209
第二章 邮电 210
第一节 机构 210
第二节 邮政 211
第三节 电信 213
卷九 商业粮油 216
第一章 商业 216
第一节 经营体制 216
第二节 商品购销 221
第三节 集市贸易 228
第四节 经营管理 229
第五节 物价管理 231
第二章 粮油 239
第一节 机构 239
第二节 购销 239
第三节 储运 247
第四节 加工 249
卷十 财税金融 251
第一章 财政 251
第一节 管理体制 251
第二节 收入 251
第三节 支出 254
第二章 税务 258
第一节 征税机构 258
第二节 农业赋税 259
第三节 工商税收 263
第四节 其它捐税 267
第三章 金融 267
第一节 金融机构 267
第二节 货币 268
第三节 存款 274
第四节 信贷 274
第五节 信用合作 280
第六节 基本建设投资 281
第七节 公债与国库券 282
第八节 保险 282
卷十一 城乡建设 284
第一章 县城建设 284
第一节 街道 284
第二节 房屋 285
第三节 水电 286
第四节 镇容 287
第五节 管理 288
第二章 乡村建设 291
第一节 集镇 291
第二节 村庄 292
第三节 农房 292
第四节 改水与输电 293
第三章 建筑 293
第一节 队伍 293
第二节 设计 294
第三节 管理 295
第四章 环境保护 296
第一节 污染 296
第二节 保护 296
卷十二 党派群团 299
第一章 政党 299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299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 317
第二章 群众团体 319
第一节 工人组织 319
第二节 农民组织 321
第三节 妇女组织 322
第四节 青年组织 323
第五节 少儿组织 325
第六节 工商组织 325
第七节 其它组织 326
卷十三 政权政协 328
第一章 权力机构 328
第一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328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328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 331
第二章 行政机构 332
第一节 县署 332
第二节 县政府 333
第三节 县苏维埃政权 334
第四节 县人民政府 335
第三章 议政机构 340
第一节 参议会 340
第二节 县政协委员会 341
卷十四 公安司法 343
第一章 公安 343
第一节 治安机构 343
第二节 社会治安 344
第三节 户籍管理 345
第四节 消防 345
第二章 检察 346
第一节 检察机构 346
第二节 申诉与批捕 347
第三节 立案侦察 347
第四节 监所检察 347
第三章 审判 348
第一节 机构 348
第二节 审判 348
第四章 司法行政 350
第一节 预防犯罪 350
第二节 律师公证 350
卷十五 军事 352
第一章 兵役 352
第一节 兵制 352
第二节 征集 352
第二章 军事武装 354
第一节 驻军 354
第二节 地方武装 356
第三节 军事设施 360
第三章 民兵 360
第一节 组织与装备 360
第二节 训练及其它 361
第四章 重大军事纪略 362
第一节 太平军转战彭泽 362
第二节 红军游击战 363
第三节 抗击日军 364
第四节 解放彭泽县 367
第五节 清剿土匪 368
卷十六 民政劳动人事 369
第一章 民政 369
第一节 优抚 369
第二节 复退安置 371
第三节 社会救济 372
第四节 社会福利 374
第五节 婚丧改革 375
第二章 劳动 人事 376
第一节 劳动 376
第二节 人事 380
第三节 工资 383
第四节 离退休制度 384
卷十七 卫生 血防 386
第一章 卫生 386
第一节 机构设施 386
第二节 医疗队伍 389
第三节 预防 390
第四节 保健 393
第五节 疾病治疗 395
第六节 药物药政 398
第二章 血吸虫病防治 400
第一节 疫情 400
第二节 防治 401
第三节 效果 408
卷十八 教育 体育 410
第一章 教育 410
第一节 书院义学私塾 410
第二节 幼儿教育 411
第三节 小学教育 412
第四节 中学教育 419
第五节 职业教育 424
第六节 扫盲教育 426
第七节 教学研究 427
第八节 教师 428
第九节 行政管理 432
第二章 体育 434
第一节 机构与设施 434
第二节 学校体育 435
第三节 群众体育 437
第四节 体育竞赛 438
卷十九 文化科技 444
第一章 文化艺术 444
第一节 单位设置 444
第二节 群众文艺 446
第三节 电影电视广播 448
第二章 文物古迹 450
第一节 古旧址 450
第二节 古建筑 451
第三节 古墓葬 452
第四节 古石刻 455
第三章 风景名胜 456
第一节 风景旅游区 456
第二节 名胜 457
第四章 科技 458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58
第二节 科技人员 459
第三节 科普活动 461
第四节 科技研究 462
第五节 科技成果 467
卷二十艺 文 471
第一章 著述目录 471
第一节 建国前著述目录选 471
第二节 建国后著述目录选 473
第二章 单篇(幅)作品选 478
第一节 散文 478
第二节 诗词联 490
〔附〕历代名人有关彭泽诗篇 496
(甲)咏彭泽诸篇 496
(乙)咏陶狄诸篇 497
卷二十一 生活 习俗 宗教 500
第一章 生活 500
第一节 收支 500
第二节 衣食住用 503
第二章 习俗 506
第一节 民风 506
第二节 节日礼俗 507
第三节 婚丧杂礼 509
第四节 服食习俗 510
第五节 迷信与禁忌 513
第三章 宗教 514
第一节 佛教 514
第二节 道教 天主教 伊斯兰教 516
卷二十二 谣谚 轶事 传说 方言 518
第一章 谣谚 518
第一节 歌谣 518
第二节 谚语 519
第二章 轶事传说 522
第一节 轶事 522
第二节 传说 525
第三章 方言 528
第一节 方言状况及特点 528
第二节 语音分析 529
第三节 分类词表 533
第四节 语法特点 537
第五节 语法例句 539
卷二十三 人物 542
第一章 昔时乡贤 542
第二章 近代人物 544
第三章 烈士英名录 565
附录 587
文告 587
旧志序文 603
修志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 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