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9
第一章 前身厂沿革 59
第一节 厚生制造机器厂 59
一、筹建缘由、资金、设备 59
二、厂址、厂名、人员、工薪 60
三、初期发展 62
四、战时损失和另筹永生厂 64
五、同业竞争 66
六、限价及破产 68
七、反倒闭斗争 69
八、国家订货 70
九、大新厂并入 73
十、成立常州机器厂 75
第二节 益联机器厂 79
一、第一联营所 80
二、联营厂分述 86
三、改组成立益联机器厂 88
四、公私合营 90
五、并入常州机器厂 93
第二章 工厂建设 95
第一节 厂区面积 95
第二节 道路 99
第三节 建筑 100
一、生产性建筑 102
二、非生产性建筑 107
第四节 新铸工筹建 114
第五节 设备 115
一、设备购置 117
二、自制设备 120
三、设备分布 122
第六节 投资效果 126
第七节 环保、绿化 127
一、污染概况 128
二、“三废”治理 128
三、厂区绿化 129
第八节 地震测报 130
一、农用机械 134
第三章 产品发展 134
第一节 综合产品 134
二、纺织机械 135
三、交通运输、建筑工程机械 137
四、军工产品 139
五、其他产品 141
第二节 传统产品 142
一、火油机 142
二、木柴引擎及煤气机 143
三、柴油机 145
第三节 系列产品 154
一、95系列 154
二、80系列 161
三、100系列 164
第四节 制造工艺 166
第四章 S195柴油机 176
第一节 产品沿革 176
第二节 技术进步 178
一、获银牌 180
第三节 创优 180
二、首获金牌 181
三、再获金牌 182
四、质量升级 183
第四节 科研攻关 188
第五节 产品评价 190
一、国内评价 190
二、国外评价 191
一、科研缘由 196
第一节 “701”柴油机 196
第五章 工厂科研 196
二、样机试制 197
三、样机评定 199
第二节 覆砂铸造 201
一、由来 201
二、科研 202
三、中试 203
二、特种汽油机和特种柴油机 204
第三节 其他内燃机研制 204
一、150单缸试验机 204
三、25/28型柴油机 205
四、1085型柴油机 205
第六章 工厂改革 207
第一节 企业整顿 207
一、恢复性整顿 207
二、建设性整顿 209
第二节 厂长负责制 210
第三节 横向联合 214
第七章 企业管理 217
第一节 管理体制 217
第二节 生产计划管理 219
一、沿革 219
二、计划编制 220
三、生产准备 223
四、生产调度 223
五、统计 224
六、在制品管理 225
七、协作件管理 226
第三节 物资管理 227
一、物资计划及采购 227
二、物资消耗定额 228
三、清仓核资 229
四、仓库管理 229
第四节 技术管理 233
一、沿革 233
二、设计 235
三、工艺 236
四、计量 237
五、理化 239
六、技术改造 240
七、标准化工作 243
八、科技情报、档案 245
第五节 设备、能源管理 248
一、设备管理 248
二、能源管理 251
一、销售 254
第六节 经营 254
二、售后服务 255
第七节 劳动工资 257
一、职工队伍 257
二、劳动定额 260
三、工资 262
四、奖金 264
五、工资津贴 265
第八节 财务 266
一、沿革 266
二、资金管理 267
三、成本管理 268
四、全面经济核算 269
第九节 安全管理 274
一、安全检查 274
二、安全教育 275
三、事故处理 275
第一节 机构网络 280
第八章 全面质量管理 280
第二节 方针目标管理 281
第三节 培训教育 284
第四节 产品开发设计的质量管理 286
第五节 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 289
第九节 微机管理 291
第六节 质量审核 291
第七节 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 293
第八节 质量信息管理 295
第十节 质量检验 297
第十一节 质量奖惩 299
第九章 对外往来 302
第一节 对外贸易 302
第二节 对外援助 305
第三节 对外培训 306
第四节 对外访问交流 308
第五节 对外技术服务 310
第六节 出国考察 313
第七节 出国学习 314
第八节 外宾来访 315
第十章 行政 319
第一节 工厂隶属关系 319
第二节 历任负责人更迭 320
一、地方国营前 320
二、地方国营后 320
第三节 科室 323
第四节 车间 328
第五节 治保、消防 330
第六节 计划生育 333
第七节 厂务 335
一、文档 335
二、接待 336
三、电话总机 336
四、小车 336
五、打字 337
第一节 组织沿革 339
第十一章 党委 339
第二节 党代会和党员大会 341
第三节 历届党委(总支) 343
第四节 历任党委书记副书记 346
第五节 基层支部 347
第六节 组织工作 349
一、党员 349
二、干部 353
第七节 宣传工作 360
一、时政教育 360
二、宣传队伍 361
三、宣传阵地 363
第八节 整党 365
第九节 纪律检查 366
第十节 落实政策 367
第三节 第三届职工代表大会 370
第二节 第二届职工代表大会 370
第四节 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 370
第一节 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 370
第十二章 职工代表大会 370
第五节 第五届职工代表大会 371
第六节 第六届职工代表大会 372
第七节 第七届职工代表大会 372
第八节 第八届职工代表大会 374
第十三章 思想政治工作 378
第一节 常柴精神 378
第二节 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379
第三节 党校 381
第四节 干校 382
第五节 青工政治轮训 382
第六节 知识竞赛 383
第十四章 党派社团 385
第一节 民主党派 385
一、中国民主建国会常柴支部 385
二、中国致公党常柴成员 386
三、中国民主同盟常柴成员 386
二、历任负责人更迭 387
一、组织系统 387
第二节 工会 387
三、班组建设 389
四、劳动竞赛 391
五、女工工作 397
六、劳保福利 398
七、文艺、体育、图书馆 400
第三节 共青团 406
一、组织及负责人更迭 406
二、团员 407
三、团内活动 408
第四节 民兵 410
一、组织 410
二、军训 411
三、征兵 412
四、军人家庭服务站 413
第五节 学术团体 413
一、企业管理协会 413
二、质量管理协会 414
三、职工技协 415
四、职工科协 416
五、青年管理协会 418
第十五章 政治运动 419
第一节 民主改革 419
第二节 抗美援朝 420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 421
第四节 五反 421
第五节 肃反 422
第六节 整风反右 422
第七节 “大跃进” 423
第八节 社会主义教育 424
第九节 “文化大革命” 425
第十六章 职工教育 429
第一节 扫盲 429
第二节 初等教育 430
第三节 中等教育 431
第四节 高等教育 432
一、初期高等教育 432
三、全日制高等教育 433
二、“文革”期间高等教育 433
第五节 技术教育 434
第六节 教师队伍 437
第七节 教育设施 438
第十七章 生活福利 440
第一节 保健 440
一、沿革 440
二、医疗制度和医疗费用改革 441
三、医疗设施和人员 442
第二节 食堂 443
第三节 宿舍 445
一、集体宿舍 445
二、职工家属宿舍 446
第四节 浴室 447
第五节 幼托 448
一、沿革 448
二、现状 450
三、师资建设和管理 450
附:1961年市委调查组对常州机器厂职工收入和生活水平的调查 451
一、国家、部、委级 459
第十八章 荣誉录 459
第一节 企业荣誉 459
二、省级 460
三、市级 461
第二节 产品荣誉 463
一、国家、部、委级 463
二、省级 463
第三节 部门、车间荣誉 463
一、国家、部、委级 463
二、省级 464
三、市级 465
第四节 班组荣誉 467
一、国家、部、委级 467
二、省级 468
三、市级 469
第五节 个人荣誉 471
一、国家、部、委级 471
三、市级 472
二、省级 472
第十九章 专记 475
一、奚九如行略 475
二、厚生展品在西湖博览会 479
三、建国前的工运斗争 481
四、一曲爱国争气歌 487
附录 491
一、结合实际 生动活泼——常州柴油机厂理想教育纪实(人民日报) 491
二、中国的前途就在于全民族的质量——常州柴油机厂见闻之一(经济日报) 494
三、质量投资一本万利——常州柴油机厂见闻之二(经济日报) 497
四、靠什么夺得金牌和银牌?——常州柴油机厂见闻之三(经济日报) 499
五、厂纪厂规 501
六、文明守则 507
《常州柴油机厂志》编纂资料来源 509
《常州柴油机厂志》编纂委员会 510
《常州柴油机厂志》编纂组 510
《常州柴油机厂志》主审、定稿人员 511
参加《常州柴油机厂志》审议人员 511
编后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