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篇 3
在彼得堡的白夜读书 3
史景迁的“历史侦察学” 5
莱温斯基:与谁的爱情? 7
高耀洁:无私自然无畏 8
仅有高耀洁是不够的 10
梁小民:中国特色管理需提升和改变 12
韩少功:写作的“追风少年” 15
八月的下午 麦卡勒斯的孤独 16
当诺曼底“失身”唐师曾 19
余华:“正面强攻”我们的时代 20
警惕:被宽阔的大门所迷惑 25
一个牙科医生的秘密生活 27
倾听安·兰德理性的声音 29
束星北:一位天才的陨落 31
楼庆西:发现乡土建筑之美 33
爱生活,爱行路,爱河童 36
海岩的伪“煽” 37
一场梦的出口转内销 38
周而复:刀割自己方觉痛 40
朱军为啥喜欢温情的一哭 42
李岚清新书助力经典音乐普及 43
昆德拉:以中欧为写作语境 49
流亡者冷漠回归 51
对米兰·昆德拉的强暴 52
徐星:我要唱就独唱 54
也许徐星只是在怀旧 57
《细节决定成败》:自我证伪 58
《岁月与性情》:一本乏味的流水账 60
想做贝蒂娜的周国平? 61
永远在路上的林达 63
张小娴的智慧被魔鬼偷走了 64
人的命运 河的命运 65
小说像稗草一样蔓延 67
白先勇:为昆剧招魂 68
《狼图腾》:慷慨激昂地媚俗 70
高阳历史小说:写作及其范式 71
库切:不变的批评立场 72
《政法笔记》:从来如此的,便对吗? 74
阅读始终不缺席的克里玛 76
再见,六十年代! 78
25年后重温《光荣与梦想》 80
阎连科:我看到的只有苦难 81
海外篇 87
一个政治老手的自白 87
乏味然而得体的絮叨 89
桑塔格:检阅异域作家群星 90
25年后,李文烈重修旧作 92
布尔斯廷:上帝赐给美国的礼物 93
《达·芬奇密码》挑战西方社会 95
绝版伍尔夫散文:一个伦敦人的肖像 97
到美国去,遇见德里达 99
回忆爱丁堡图书节 100
鲍勃·迪伦传记:别样记忆 102
讲述真相的《纽约客》漫画 103
陈冠中:香港那一代中的“他” 105
欧阳应霁:忙也要做自己喜欢的事 108
谢立文:另类卡通,普通人生 110
香港的二楼和地下室书店 112
你一定要少读董桥 114
山中读董 115
朱德庸:我偷窥别人,读者偷窥自己 116
郝明义:出版“雕刻家”和“化妆师” 119
贡布罗维奇:一位迟到的作家 122
林少华:我逛东京书市 125
格里耶:我实现了年轻时的梦想 127
克洛岱尔:文学的作用还很重要 128
程抱一:中法文化的摆渡人 131
“七星文丛”有请亨利·詹姆斯 132
奇幻作家梦枕貘谈写作及其他 134
在日本神田书店街寻书 136
刘黎儿:把握流行邂逅日本 138
谷川俊太郎:我有一颗诗的心 141
小小“企鹅”,七十岁了 144
村上春树:美国人眼中的日本文坛叛逆 147
哈乐黛:人生“都他妈是我的事” 149
中国将是全球庆典重要活动中心 150
斯蒂格利茨:向中国展示我思想的全貌 151
追求完美的斯蒂格利茨 155
裘小龙:我的读者在中国,也在西方 156
警惕裘小龙式的经纪文人 160
寻找统一的“欧洲文化” 162
与莫里森和索因卡面对面 165
马尔克斯捧出《风流往事》 167
莫迪洛:幽默是恐惧里的温柔 168
艾柯新书深陷回忆 171
中国:世界上最大的图书市场 173
中国:如饥似渴的阅读大国 174
《新京报》推荐篇 179
2003年年度选书 179
2004年英美年度选书 189
2004年100个人的阅读视界 196
2004年年度选书 251
2005年季选(春季、夏季、秋季) 254
《新京报》图书排行榜100周 303
2003年图书排行榜 303
2004年图书排行榜 304
2005年图书排行榜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