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对抗》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蒋平,李冬静编著
  •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811095750
  • 页数:26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理论部分。介绍了信息对抗的基础知识,包括信息对抗的基本概念、信息对抗产生原因及信息对抗的表现形式即电子战。第二部分为网络攻击部分。介绍网络攻击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黑客攻击技术和计算机病毒技术。第三部分为网络防御部分。介绍了网络防御理论,接着根据所提出的网络防御模型分章分别研究了网络防御中的网络防护、入侵检测、攻击源追踪、应急响应、入侵容忍和灾难恢复等方面的问题。

第1章 信息对抗概述 3

1.1 信息对抗的定义 3

1.1.1 信息对抗的概念 3

第一部分 基础理论 3

1.1.2 信息对抗的表现形式 6

1.1.3 信息对抗的特点 6

1.1.4 信息对抗的层次 7

1.2 信息对抗的现状 8

1.2.1 信息对抗的现状 9

1.2.2 信息对抗的研究现状 14

1.3 信息对抗的趋势 16

1.3.1 信息对抗的趋势 16

1.3.2 信息对抗的研究趋势 17

2.1.1 硬件威胁 19

第2章 信息对抗产生的原因 19

2.1 硬件漏洞 19

2.1.2 硬件攻击方法 21

2.2 软件漏洞 22

2.2.1 软件威胁 22

2.2.2 软件攻击方法 26

2.3 网络漏洞 26

2.3.1 网络威胁 27

2.3.2 网络攻击方法 28

2.4 人为漏洞 28

2.4.1 人为威胁 28

2.4.2 人为攻击方法 33

3.1.2 电子战的分类 35

3.1.1 电子战的概念 35

3.1 电子战的基本概念 35

第3章 电子战 35

3.1.3 电子战的应用领域 36

3.1.4 电子战的重要性 37

3.1.5 电子战的发展 38

3.2 电子战的内容 41

3.2.1 电子侦察与反侦察 41

3.2.2 电子干扰与反干扰 43

3.2.3 电子防御 44

3.3 电子装备分析 44

3.3.1 电子侦察装备 45

3.3.2 电子进攻装备 47

3.3.3 电子防御装备 49

3.3.4 未来战场对电子战装备的要求 53

3.4 电子战趋势 54

3.4.1 综合电子战系统 54

3.4.2 更先进的无线技术 54

3.4.3 更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 54

3.4.4 武器装备一体化和通用化 54

3.4.5 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 55

3.4.6 工作频段不断拓宽 55

第二部分 网络攻击 59

第4章 网络攻击理论 59

4.1 网络攻击的概念 59

4.1.1 网络攻击的概念 59

4.1.2 网络攻击的特点 60

4.2.1 根据攻击对象分类 61

4.2 网络攻击类型 61

4.2.2 根据采取的手段分类 63

4.2.3 根据造成的影响分类 64

4.3 网络攻击的步骤 65

4.3.1 准备阶段 65

4.3.2 实施阶段 72

4.3.3 善后处理阶段 74

4.4 网络攻击的趋势 76

4.4.1 攻击阶段自动化 77

4.4.2 攻击工具智能化 77

4.4.3 病毒攻击全球化 78

4.4.4 漏洞利用普遍化 79

4.4.5 渗透率越来越高 79

5.1.1 病毒的概念 80

5.1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80

第5章 计算机病毒 80

5.1.2 病毒的产生 81

5.1.3 计算机病毒的原理 82

5.1.4 注入方式 84

5.1.5 病毒特点 86

5.1.6 传播途径 87

5.1.7 病毒危害 87

5.2 计算机病毒的类型 88

5.2.1 按链接方式分类 89

5.2.2 按传播方式分类 89

5.2.3 按破坏性分类 90

5.2.4 按攻击的系统分类 90

5.3 计算机病毒技术 91

5.2.5 按算法分类 91

5.3.1 隐形技术 92

5.3.2 多形技术 92

5.3.3 变形混合技术 92

5.3.4 超级病毒技术 93

5.3.5 自动生成技术 94

5.3.6 新型编制技术 94

5.4 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 96

5.4.1 病毒现状 96

5.4.2 发展趋势 98

5.5 计算机病毒的防御措施 99

5.5.1 技术角度 99

5.5.2 用户角度 100

5.5.3 管理角度 101

第6章 黑客技术 103

6.1 黑客的概念 103

6.1.1 黑客的概念 103

6.1.2 黑客入侵目的 104

6.2 黑客技术类型 105

6.2.1 从表现形式分类 105

6.2.2 从行为方式分类 106

6.2.3 从威胁来源分类 107

6.3 黑客攻击技术 107

6.3.1 口令入侵 107

6.3.2 网络监听 108

6.3.3 包过滤技术 110

6.3.4 扫描技术 110

6.3.5 缓冲区溢出 114

6.3.6 拒绝服务攻击(DoS) 115

6.3.7 木马 120

6.3.8 欺骗技术 122

第三部分 网络防御 131

第7章 网络防御理论 131

7.1 网络防御的概念 131

7.1.1 网络防御的概念 131

7.1.2 网络防御的内容 132

7.1.3 网络防御的目标 134

7.2 网络防御的策略 135

7.2.1 网络防御体系的结构 135

7.2.2 网络防御策略的原则 137

7.2.3 网络防御的策略 138

7.3.1 面临的威胁 139

7.3 网络防御的手段 139

7.3.2 网络防御设计 140

7.3.3 网络防御手段 141

第8章 网络防护技术 144

8.1 系统安全防护技术 144

8.1.1 漏洞检测 144

8.1.2 系统安全增强技术 148

8.1.3 身份认证技术 149

8.2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152

8.2.1 网络安全管理 152

8.2.2 访问控制技术 160

8.2.3 防火墙 162

8.2.4 安全隔离网闸技术 169

8.3.2 数据加密的概念 171

8.3 信息安全防护技术 171

8.3.1 数据加密的由来 171

8.3.3 数据加密的原理 172

8.3.4 现代加密技术 174

第9章 入侵检测 176

9.1 入侵检测的概念 176

9.1.1 入侵检测的出现 176

9.1.2 入侵检测的概念 177

9.2 入侵检测的类型 179

9.2.1 根据采用的技术分类 179

9.2.2 根据检测对象分类 181

9.3 入侵检测步骤及技术 183

9.3.1 入侵检测步骤 183

9.2.3 根据工作方式分类 183

9.3.2 入侵检测技术 186

9.4 入侵检测的发展趋势 189

9.4.1 入侵检测的现状 189

9.4.2 入侵检测的不足 191

9.4.3 入侵检测的发展趋势 192

第10章 攻击源追踪 194

10.1 攻击源追踪概述 194

10.1.1 基本概念 194

10.1.2 追踪目标 196

10.2 攻击源追踪技术类型 196

10.2.1 根据追踪主动性分类 197

10.2.2 根据是否利用IP包分类 203

10.3.2 攻击源追踪的发展趋势 205

10.3 攻击源追踪的发展趋势 205

10.3.1 攻击源追踪的现状 205

第11章 应急响应 207

11.1 应急响应概述 207

11.1.1 应急响应的定义 207

11.1.2 应急响应的对象 208

11.1.3 应急响应的必要性 209

11.1.4 应急响应的任务 210

11.1.5 应急响应的技术 211

11.2 应急响应服务 212

11.2.1 服务特点 213

11.2.2 服务内容 213

11.2.3 响应过程 214

11.3.1 应急响应组织的定义 217

11.3 应急响应组织 217

11.3.2 应急响应组的发展 218

11.4 应急响应的发展趋势 219

11.4.1 技术方面 220

11.4.2 社会方面 221

第12章 入侵容忍 222

12.1 入侵容忍基本概述 222

12.1.1 入侵容忍的定义 222

12.1.2 入侵容忍的特点 222

12.1.3 入侵容忍系统结构 223

12.1.4 入侵容忍系统的工作原理 224

12.2 入侵容忍背景 226

12.2.1 提出背景 226

12.2.2 入侵容忍基本假设 227

12.2.3 入侵容忍研究现状 228

12.3 入侵容忍实现研究 229

12.3.1 安全失败过程剖析 230

12.3.2 阻止安全失败的方法 231

12.3.3 入侵容忍的方法 232

12.3.4 入侵容忍基本技术 234

第13章 灾难恢复 237

13.1 灾难恢复概述 237

13.1.1 灾难恢复的定义 237

13.1.2 灾难恢复的必要性 237

13.1.3 灾难恢复的分类 238

13.2 网络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 239

13.2.1 导致数据失效的原因 239

13.2.2 备份的概念 240

13.2.3 现有备份方式的不足 242

13.2.4 网络数据备份存储管理系统 243

13.2.5 备份策略及恢复计划 243

13.2.6 数据库恢复 244

13.3 灾难恢复步骤 248

13.3.1 切断入侵者的访问途径 248

13.3.2 备份被侵入系统 248

13.3.3 分析入侵途径 249

13.3.4 遗留物分析 249

13.3.5 评估影响 251

13.3.6 清除“后门” 251

主要参考文献 254

附录 相关中英文名词对照表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