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2
《老照片》的诞生 2
《老照片》的作者们 20
观点 30
视角 30
“敝帚”理应自珍 32
照片的独立话语 34
由张志新想到的 36
致读者 38
《大公报》及其它 40
“大事”与“小事” 42
唤醒记忆 44
“正史”乎?“野史”乎? 46
答读者 48
《老照片》与“公共记忆” 50
宽待“对立记忆” 52
改良我们的“土壤” 54
善待“民间智慧” 56
细节中的历史 58
转折 60
一同走过 62
“理性”的正名 64
让历史不再沉重 66
放开胸襟 面对历史 68
潘家园的意义 70
倾诉与聆听 72
不应漠视的“小题” 74
“绳子”与“镜子” 76
活着的耀邦 78
“往后看”与“朝前走” 81
同一片天空下 84
生命的尊严 86
追念一位作者 88
身在其中与“隔岸观火” 91
为了“告别”的聚会 93
解读 98
一页掀过的历史 98
老友重逢 103
胜者与败者 106
北京的气候 110
“英雄”情结 119
1967年:定格在地质部大院 122
田间地头的“政治” 133
纪念集里识沧桑 141
链接 154
《你没见过的历史照片》序 154
已然消失的生存状态 156
百姓自己的历史 159
风物流变见沧桑 161
另一种目光的回望 163
尘埃拂尽识名人 165
用影像填补历史的空白 167
《城市及其周边》序 172
以往岁月的斑驳碎影 178
老照片的启示 182
孙明经的民国社会科学考察摄影 188
附录 198
答赵静蓉女士 198
新近中国的旧事物:关于私人历史记忆的出版物&〔美〕爱德华·S·克雷布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