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用生物化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忠,齐治家编著
  • 出 版 社: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5
  • ISBN:14245·113
  • 页数:142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蛋白质化学 2

第一节 蛋白质的组成 2

一、元素组成 2

二、基本单位——氨基酸 2

第二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6

一、肽键、肽 6

二、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7

三、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7

四、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8

五、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8

六、蛋白质空间结构的稳定性 8

七、蛋白质结构与生物功能 9

第三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10

一、两性电离 10

二、蛋白质的高分子性质 10

三、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11

四、蛋白质的变性 12

五、蛋白质的呈色反应 12

第四节 蛋白质的分类 12

一、按化学组成与溶解度分类 12

二、按蛋白质形状和功能分类 13

第三章 核酸化学 14

第一节 核酸的分子组成 14

一、碱基 14

二、戊糖 14

三、核苷 14

四、核苷酸 15

五、体内重要的核苷酸 16

第二节 DNA化学 16

一、DNA的一级结构 16

二、DNA的二级结构 17

一、RNA的种类及功能 18

第三节 RNA化学 18

四、DNA的理化性质 18

三、DNA的三级结构 18

二、RNA的结构 19

第四章 维生素 20

第一节 总论 20

一、维生素的命名与分类 20

二、维生素缺乏病的原因 20

一、维生素A 21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 21

二、维生素D 22

三、维生素E 22

四、维生素K 22

第三节 水溶性维生素 23

一、维生素B1 23

二、维生素B2 24

三、维生素PP 24

四、维生素B6 24

八、维生素B12 25

七、叶酸 25

五、泛酸 25

六、生物素 25

九、维生素C 26

第五章 酶 29

第一节 酶是生物催化剂 29

一、酶的定义 29

二、酶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29

三、酶的命名 29

四、酶的分类 30

五、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异同 30

六、酶作用的特异性 31

第二节 酶分子结构与功能 32

一、酶的分子组成 32

二、酶的活性中心 32

三、酶原及其致活 33

四、同工酶 33

二、酶-底物复合物 34

第三节 酶作用机理 34

一、酶作用与分子活化能 34

第四节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35

一、酶浓度的影响 35

二、底物浓度的影响 35

三、温度的影响 36

四、pH的影响 36

五、酶的激动剂与抑制剂 36

第五节 酶和医药学 37

一、酶和疾病的发生 37

二、酶和疾病的诊断 38

三、酶类药物 38

四、中药的酶效应 38

一、物质代谢的含义 41

二、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 41

三、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 41

第六章 物质代谢总论 41

第一节 概述 41

第二节 能量代谢的概念 42

一、能量代谢的含义 42

二、食物的热价与呼吸商 42

三、基础代谢 42

第三节 物质代谢四阶段 42

一、消化 42

四、排泄 43

二、吸收 43

三、中间代谢 43

第七章 生物氧化 44

第一节 概述 44

一、生物氧化的定义 44

二、生物氧化的特点 44

三、生物氧化的方式 44

四、生物氧化的酶类 45

二、呼吸链中传递体的排列顺序 46

一、呼吸链的组成 46

第二节 生物氧化体系——呼吸链 46

第三节 生物氧化中的能量转变 47

一、高能键 47

二、ATP的生成 48

三、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48

四、高能磷酸键的转移、贮存和利用 48

二、糖的分类与结构 50

一、元素与功能团及其化学性质 50

第一节 糖的化学 50

第八章 糖代谢 50

第二节 糖的生理功能 51

第三节 糖的消化和吸收 51

一、口腔的消化作用 52

二、胃的消化作用 52

三、肠的消化作用 52

四、糖的吸收 52

二、血糖浓度的调节 53

一、血糖的来路与去路 53

五、糖的消化吸收异常 53

第四节 血糖 53

三、耐糖现象和耐糖曲线 55

第五节 糖原的合成和分解 56

一、糖原的合成 56

二、糖原的分解 56

第六节 糖异生 56

第七节 糖的分解代谢 57

一、糖的无氧酵解 57

二、糖的有氧氧化 58

三、糖的有氧氧化与糖酵解的调节 59

四、磷酸戊糖通路 59

第八节 糖代谢紊乱 60

一、高血糖及糖尿病 60

二、低血糖 60

二、类脂 61

一、甘油三酯 61

第九章 脂类代谢 61

第一节 脂类的化学 61

第二节 脂类的生理功能及分布 63

一、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 63

二、脂类的分布 63

第三节 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64

一、脂类的消化 64

二、脂类的吸收 64

三、脂类消化吸收障碍 64

第四节 脂类的运输、储存和动员 65

一、血脂 65

二、脂类在血浆中的运输形式——血浆脂蛋白 65

三、脂肪的储存和动员 67

二、甘油的氧化代谢 68

三、脂肪酸的氧化 68

第五节 甘油三酯的中间代谢 68

一、甘油三酯的水解 68

四、酮体的生成和氧化 69

五、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 70

六、激素对甘油三酯代谢的调节 70

第六节 磷脂和胆固醇的代谢 70

一、磷脂的代谢 70

二、胆固醇的代谢 71

第七节 脂类代谢紊乱 71

第八节 中药对脂类代谢的影响 72

二、加强脂类自胆汁排泄 72

一、对脂类吸收的影响 72

一、高脂蛋白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 72

四、呼吸窘迫综合症 72

三、脂肪肝 72

二、肥胖症 72

三、对脂类合成与分解的影响 73

四、对脂类代谢酶系的影响 73

第一节 蛋白质代谢总论 74

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74

第十章 蛋白质与核酸代谢 74

二、氮平衡 75

三、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 75

四、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及其互补作用 76

五、蛋白质的需要量 76

第二节 蛋白质的消化和腐败及氨基酸吸收 76

一、蛋白质的消化 76

三、氨基酸的吸收 77

二、蛋白质在肠内的腐败 77

第三节 氨基酸分解代谢的一般途径 78

一、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78

二、氨的代谢途径 80

三、酮酸的代谢途径 82

四、氨基酸的脱羧作用 83

第四节 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83

一、含硫氨基酸的代谢 83

二、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谢 84

一、核酸的消化与吸收 87

三、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 87

第五节 核酸的代谢 87

二、嘌呤与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88

第六节 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88

一、嘌呤核苷酸的合成 88

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89

第七节 核酸的生物合成 89

一、DNA的生物合成 89

第八节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90

二、RNA的生物合成 90

一、参与蛋白质合成的三种核糖核酸 91

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92

第九节 某些中药对核酸与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97

第十一章 物质代谢的调节 98

第一节 细胞水平的调节 98

一、酶结构的调节 99

二、通过细胞内受体的调节 101

一、通过细胞膜受体的调节 101

第二节 激素对物质代谢的调节 101

二、酶含量的调节 101

第三节 物质代谢的整体调节 102

一、饥饿 102

二、应激 102

第十二章 肝胆生化 104

第一节 肝脏的结构与功能 104

一、肝细胞 104

二、毛细胆管 104

三、肝血窦 104

四、双重的血供 104

二、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 105

五、在激素代谢中的作用 105

三、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 105

四、在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 105

第二节 肝脏在代谢中的作用 105

六、肝脏的要冲位置 105

五、双重的输出通路 105

一、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105

第三节 胆色素代谢 106

一、胆红素的生成 106

二、胆红素在血液中的运输 106

三、胆红素在肝脏的转变 106

第四节 肝脏的生物转化和排泄 107

一、生物转化 107

五、血清胆红素和黄疸 107

四、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107

二、排泄功能 108

第五节 肝功能检查 108

一、血浆蛋白检查 108

二、血清酶学检查 109

三、脂类代谢功能检查 111

四、排泄功能检查 112

二、体液的电解质含量表示法及其特点 114

一、人体体液的含量及分布 114

第十三章 水与无机盐代谢 114

第一节 体液 114

三、体液间的交换 116

第二节 水平衡 117

一、水的生理功能 117

二、水的摄入及排出 117

第三节 电解质平衡 118

一、电解质的生理功能 118

三、钾的代谢 119

二、钠与氯的代谢 119

第四节 水与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120

一、抗利尿激素(ADH) 120

二、醛固酮 121

三、中医学的水液代谢调节论 122

第五节 水与电解质平衡的失调 122

一、脱水 122

二、低血钾和钾缺乏症 123

三、高血钾 124

一、体内钙磷的含量、分布及其生理功能 125

二、钙磷的吸收及排泄 125

第六节 钙磷的代谢 125

三、血钙与血磷 126

四、骨盐的沉积 127

五、钙磷代谢的调节 127

第一节 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来源 129

一、酸性物质 129

第十四章 酸碱平衡 129

二、碱性物质 130

第二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 130

一、体液的缓冲作用 130

二、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132

三、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132

第三节 酸碱平衡失调 136

一、酸碱平衡的生化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36

二、酸碱平衡失调的类型 137

附:常用生化名词缩写表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