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储能应用 3
第1章 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 3
1.1 需求侧特点 3
1.1.1 储能方法 6
1.1.2 日负荷曲线结构 7
1.2 供给侧特点 9
1.3 发电机组扩展规划 17
1.4 满足负荷需求 18
第2章 作为电力系统单元的储能装置 21
2.1 概述 21
2.2 储能单元的能量与功率平衡 24
2.3 储能数学模型 26
2.4 储能计量经济模型 28
第3章 储能技术的应用 30
3.1 概述 30
3.2 储能装置的静态职能 30
3.3 用户级储能 32
3.4 储能与输送 33
3.5 储能装置的动态职能 34
3.6 可能的应用领域 35
第二部分 储能技术 39
第4章 热能储存 39
4.1 概述 39
4.2 储能介质 44
4.3 安全容器 46
4.3.1 钢制容器 47
4.3.2 预应力混凝土压力容器 47
4.3.3 预应力铸铁容器 47
4.3.4 地下洞室 47
4.3.5 含水层储存高温水 48
4.3.6 安全容器设计总结 48
4.4 功率提取 49
4.4.1 变压力蓄能器 49
4.4.2 扩容蓄能器 49
4.4.3 等容蓄能器 50
4.5 发电厂热能储存 52
4.6 经济评估 54
第5章 飞轮储能 57
5.1 概述 57
5.2 作为中央储能的飞轮 58
5.3 能量释放问题 61
5.4 飞轮储能的应用 61
第6章 抽水蓄能 63
6.1 概述 63
6.2 功率提取 64
6.3 抽水蓄能中央储能 68
6.4 迪诺威克 69
第7章 压缩空气储能 75
7.1 概述 75
7.2 基本原则 77
7.3 中央储能 78
7.4 功率提取 81
7.5 两个工业示例 87
7.5.1 享托夫(Huntorf) 87
7.5.2 麦金托什(McIntosh) 90
7.6 调度与经济局限性 91
第8章 氢气与其他合成燃料储能 93
8.1 概述 93
8.2 合成储能介质 93
8.3 氢气的生产 94
8.4 氢气储存容器 99
8.5 氢化物概念 100
第9章 电化学储能 103
9.1 概述 103
9.2 蓄电池 104
9.3 燃料电池 109
9.4 储能单元装配 111
9.5 热动态 114
9.6 功率提取 115
第10章 电容器储能 116
10.1 理论背景 116
10.2 电容器储能介质 119
10.3 功率提取 119
第11章 超导磁储能 121
11.1 基本原则 121
11.2 超导线圈 123
11.3 低温系统 126
11.4 功率提取 127
11.5 环境与安全问题 128
11.6 项目与实现 131
第12章 电力系统自身储能 134
12.1 作为飞轮的电力系统 134
12.2 超高压电网互联 135
第13章 储能系统选择注意事项 137
13.1 储能技术对比 137
第三部分 电力系统储能注意事项 145
第14章 储能系统集成 145
14.1 问题界定 145
14.2 电力系统成本函数 147
14.3 系统约束条件 150
14.4 储能装置引入的设计标准 153
第15章 储能对电力系统瞬态的影响 156
15.1 问题界定 156
15.2 模型描述 157
15.3 稳态稳定性分析 158
15.4 确保瞬态稳定性的储能参数 162
15.5 储能选址 168
15.6 多功能储能装置参数选择 169
第16章 电力系统储能优化机制 171
16.1 电力系统储能机制 171
16.2 优化机制标准 172
16.3 单节点系统简化标准 175
16.4 优化机制算法 176
第17章 储能与可再生能源 179
17.1 为什么使用可再生能源 179
17.2 可再生能源的类型 181
17.2.1 波浪能 182
17.2.2 风能 183
17.2.3 潮汐能 184
17.2.4 小规模水电能源 184
17.2.5 太阳能热能技术与太阳能光伏 185
17.3 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独立电力系统中储能的作用 187
17.4 间歇性来源的稳定电力 188
17.5 使用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的综合电力系统中储能的作用 190
17.6 结论 194
结论 196
参考文献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