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现实的方式 7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精神 7
二、马克思把握社会的实践精神 20
三、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25
四、晚年恩格斯的马克思哲学观 37
五、第二国际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境遇 47
六、考茨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52
七、普列汉诺夫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64
一、马克思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的主要方法 86
第二章 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理论 86
二、马克思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的主体价值视角 91
三、马克思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原则 103
四、关于马克思的俄国社会发展道路思想的历史哲学思考 113
五、恩格斯晚年对近代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思考 130
六、晚年恩格斯的社会新思考及其效应 144
七、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与经济全球化 155
八、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民族主义批判 166
九、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与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174
十、马克思关于“资本的伟大文明作用”思想的深刻内涵及其当代意义 188
十一、空想社会主义的浪漫主义特征 204
十二、马克思对粗陋的共产主义的批判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意义 218
十三、无政府主义:无根的社会学说 226
第三章 唯物史观与意识形态理论 238
一、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思想资源 238
二、马克思语境中的意识形态虚假性 255
三、作为“软国家机器”的意识形态 265
四、意识形态的文化意义 269
五、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实践原则 279
六、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中的阶级分析方法 284
七、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辩证思维方法 294
八、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彻底革命性 307
九、恩格斯晚年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及其当代意义 311
十、列宁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 322
十一、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理论 330
十二、二十世纪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 341
十三、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逻辑进程 352
后记 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