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与大事之回顾 2
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2
关于我国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的始末 2
给陈云副主席的一封信——关于制止拆毁德胜门箭楼 8
对中原三省文物保护的意见 9
首都的文物保护和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12
保护古老、光荣的卢沟桥,严禁交通破坏 14
加强文物保护,制止“建设性破坏”——在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16
给徐国岁同志的一封信——关于上海应列入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
在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23
关于抢救武威天梯山石窟北凉大佛造像重要文物的建议 25
建议研究改进“旧城改建”的提法 27
建议平遥和丽江同时申报世界遗产的信 29
关于紧急抢救定海古城的书面意见 32
难忘定海古城 33
清河坊保护、保留、整治 34
加强我国的世界遗产保护与防止“濒危”的问题——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与利用研讨会上的发言 36
紫禁城的布局规划 44
对于北京古都保护问题的研究 44
明清北京皇城是紫禁城的外院 56
古都北京皇城的历史功能和传统风貌与紫禁城的“整体性”分不开——迎接故宫博物院八十华诞 67
纪念北京建都850周年——杰出的传统的古都“多重方城中轴”规划 78
气势磅礴的中轴线——从华盛顿想到北京城 81
东长安街是北京重要的近代历史带 85
从明清北京城墙谈到一段明城墙的抢救 91
卢沟桥镇一些古迹的探考 94
要高度重视和保护首都建设的民族特色和古都风貌——在全国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上的发言 101
创新与传统不可分割——“中而新”应是首都建设风貌的总基调 103
赶快规划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保护区 105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问题 110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三题——文态环境、高层建筑、风貌变化过渡 110
中国历史名都规划的形制——试论隋唐长安和明清北京 120
中国中小古城布局的历史风格 131
应邀出席日本奈良国际学术会议简纪 140
略述中国历史城市的几个问题 144
方位与礼制对中国传统建筑与环境所起的作用——在中国建筑史学会的学术会上的论文 150
中国古代城市形制“以礼为本”的整体性 158
加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几点看法 160
历史文化名城关于保护区风貌的若干问题 168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几个问题 176
——在开封市河南大学的讲话 176
纪念国务院公布历史文化名城20周年 181
名城名镇建筑文化的考察研究 186
古城平遥 186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云南丽江专题考察研究报告 199
山西灵石王家大院古民居——“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国宝、人类之宝 206
“中国古建筑宝库”的某些历史探索与保护利用——在山西省城科会学术报告会上的发言 212
建筑文化民族化、现代化、文态环境的探索 220
城市文态环境保护问题的探讨 220
城市环境艺术和建筑风格的现代化与民族化——为庆祝建国35周年献作 226
为我国建筑的现代化与民族化探索传统民族建筑特色的形成 237
峨眉山风景区规划风格问题的探讨 244
城市的风景名胜保护离不开文物古迹保护和统一规划——在市长研究班上的讲话(部分) 251
论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个性——关于性格、品格、风格 256
世界遗产的“不可再生”价值——历史文化与自然 260
三次入藏,对西藏佛教建筑文化的初识 264
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珍贵史证——避暑山庄 272
“海上女神”妈祖的封赐及宫庙建筑——在深圳南山赤湾天后宫修复落成学术会上的发言 274
对保护建筑文化的先驱者的缅怀 280
纪念学术巨人梁思成先生百岁诞辰——他的足迹是一条建筑文脉 280
缅怀梁思成教授的业绩 287
缅怀林徽因教授 292
回忆杨廷宝老师 295
缅怀古建筑界元老单士元先生逝世一周年 298
其他 302
加强重要文物古迹的保护,激发炎黄子孙的民族凝聚力,促进祖国统一——在全国政协七届一次会议上的大会发言 302
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保护近代重要史迹,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在全国政协七届三次会议上的发言 304
为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议充分发挥文物、风景及历史名城的作用——郑孝燮、罗哲文委员在全国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上的联合发言 306
托物寄史,做好古城墙的保护工作 308
颂世界遗产之苏州园林 311
忆水乡古城苏州 313
两部凝固交响乐的境界——北京颐和园、天坛的记忆 315
天下孔庙,托物寄人、寄史,保护是第一位的——为《世界孔庙博览》作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