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反动与先驱 1
彩插图片梁启超 1
正文图片韩愈 2
《明夷待访录》 2
浑天仪 2
黄宗羲 3
李绂 3
顾炎武手札 4
顾炎武 4
湘西草堂 5
王夫之 5
《钦定四库全书》封面 6
纪昀 6
颜元 7
全祖望 7
文溯阁 8
文津阁 8
文渊阁 9
文澜阁 9
钱谦益 10
戴震 10
《戴东原先生文集》 10
《孟子字义疏证》 10
《古文尚书考》 11
惠栋 11
二 清代学术变迁与政治的影响(上) 11
吴伟业 12
焦循 12
庄存与 13
钱大昕 13
吕留良 14
顺治帝 14
洪亮吉 14
章学诚 15
《文史通义》 15
阮元 16
康熙帝 17
李兆洛 17
张穆 17
魏源 18
《皇朝经世文编》 18
徐继畬 19
林则徐 19
三 清代学术变迁与政治的影响(中) 19
《海国图志》 20
雍正帝 20
《瀛寰志略》 20
徐光启 21
汤若望 21
日晷 22
玑衡抗震仪 22
万木草堂 23
康有为 23
戴震 23
黄遵宪 24
章学诚 24
孙中山 24
章炳麟 25
严复 26
严复《天演论》手稿 26
洋神甫与孩子 27
告急 27
四 清代学术变迁与政治的影响(下) 27
崩裂了的中国巨人 28
洪亮吉 28
庄存与 29
李兆洛 30
康有为 33
严复 35
五 阳明学派之余波及其修正——黄梨洲 附:孙夏峰 李二曲 余姚 王学家 李穆堂 45
孙奇逢 46
黄宗羲 50
六 清代经学之建设——顾亭林 阎百诗 59
顾炎武 60
归庄 61
叶方蔼 62
屈原 65
潘耒 68
司马光 71
徐乾学 78
胡渭 81
附:胡朏明 万充宗七 两畸儒——王船山 朱舜水 85
王夫之 86
八 清初史学之建设——万季野 全谢山 97
万斯同 99
钱大昕 101
秦蕙田 103
全祖望 105
魏禧 109
吴伟业 111
附:初期史学家及地理学家九 程朱学派及其依附者——张杨园 陆桴亭 陆稼书 王白田 113
张履祥 114
陆陇其 117
朱用纯 121
附:其他十 实践实用主义——颜习斋 李恕谷 123
颜元 124
李塨 127
周敦颐 134
董仲舒 145
附:王昆绳 程绵庄 恽皋闻 戴子高十一 科学之曙光——王寅旭 梅定九 陈资斋 159
杭世骏 162
附:其他十二 清初学海波澜余录 169
潘平格 176
魏礼 188
毛奇龄 192
朱彝尊 194
何焯 195
吕留良 197
十三 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一)——经学、小学及音韵学 199
江声 204
王鸣盛 205
孙星衍 206
丁晏 207
江永 211
孙诒让 212
凌廷堪 213
黄以周 216
武亿 217
刘文淇 219
刘毓崧 220
焦循 224
柳兴恩 227
王引之 231
愈樾 232
钱坫 235
任大椿 236
王念孙 237
陈鳣 238
钱大昭 240
段玉裁 241
王筠 242
姚文田 243
十四 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二)——校注古籍、辨伪书、辑佚书 255
钱泰吉 257
黄丕烈 258
谢墉 260
刘台拱 261
翁方纲 263
许宗彦 264
程恩泽 268
丁谦 269
孔广森 272
陈寿祺 273
魏源 274
汪远孙 275
孔广林 276
姜宸英 278
齐召南 279
纪昀 281
汪士铎 282
管仲 288
郑珍 301
十五 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三)——史学、方志学、地理学及谱牒学 307
王闿运 312
钱仪吉 313
黄式三 316
周济 317
吴兰修 319
屠寄 322
黄遵宪 323
高士奇 324
杨守敬 326
徐松 329
刘寿曾 333
李赓芸 334
李绂 337
李文藻 340
冯桂芬 343
谢兰生 344
田雯 352
温汝适 355
张穆 362
王士祯 366
汤斌 368
陈奂 369
赵之谦 371
赵之谦的篆刻 373
傅山 374
王维 376
岳飞 377
汪中 378
十六 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四)——历算学及其他科学、乐曲学 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