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基础理论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行为及其特点 1
一、行为的涵义 1
二、行为问题的产生 5
三、行为的分类 9
四、行为的特点 9
第二节 行为改变技术及其特点 14
一、行为改变技术的产生背景 14
二、行为改变技术的界定 16
三、行为改变技术与心理治疗、行为治疗的辨析 17
四、行为改变技术的特点 19
一、行为改变技术的发展 21
第三节 行为改变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21
二、行为改变技术的应用 35
第四节 行为改变技术的价值取向与操作原则 39
一、行为改变技术的价值取向 39
二、行为改变技术的操作原则 41
第五节 行为改变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与意义 45
一、特殊儿童的行为特点 45
二、行为改变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 46
三、学习行为改变技术的意义 47
第二章 行为改变技术的理论基础 52
第一节 应答性条件反射理论 52
一、巴甫洛夫及应答性条件反射实验 52
二、应答性条件反射的形成及其原理 53
三、应答性条件反射学说在行为改变技术中的应用 55
一、斯金纳及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典型实验 61
第二节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61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原理 62
三、应答性条件反射理论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比较 63
四、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在行为改变技术中的应用发展 65
第三节 认知行为改变理论 68
一、认知行为改变理论的产生背景 68
二、认知行为改变理论的基本观点 69
三、认知行为改变理论在行为改变技术中的应用 70
第四节 社会学习理论 73
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典型实验 74
二、观察学习的过程 74
三、观察学习的效用 76
四、社会学习理论在行为改变技术中的应用 77
第三章 行为资料的搜集与图表绘制 81
第二部分 基本方法 81
第一节 定义目标行为 82
一、目标行为的定义特征 82
二、定义目标行为应注意的问题 83
第二节 记录的准备工作 84
一、确认观察者 85
二、确认记录的时间和地点 85
第三节 选择记录方法与记录工具 87
一、选择合适的记录方法 87
二、选择恰当的记录工具 92
第四节 观察信度的检验 100
一、观察信度 100
二、观察信度的计算方法 101
第五节 行为图表绘制 104
一、图表的组成部分 106
二、使用行为数据绘图 108
三、不同行为数据的绘图 111
第四章 实验设计 117
第一节 行为改变技术的三个阶段 118
一、基线期 118
二、处理期 119
三、追踪期 119
第二节 倒返实验设计 120
一、倒返设计的基本类型 120
二、使用倒返设计的注意事项 122
三、倒返设计案例 123
一、多重基线设计的涵义 124
第三节 多重基线设计 124
二、多重基线设计的类型 125
第四节 逐变标准设计 137
一、逐变标准设计的涵义 137
二、逐变标准设计的实施要点 137
三、逐变标准设计案例 138
四、逐变标准设计的特点 140
第五章 行为改变的基本步骤 144
第一节 检查与评量问题行为 144
一、问题行为的涵义 144
二、问题行为的分类 145
三、问题行为的评量 146
一、行为的前因后果 150
二、探究问题行为的前因后果 150
第二节 探究问题行为的前因后果 150
第三节 制定行为改变方案 153
一、界定目标行为与终点行为 153
二、选择适当的强化物 155
三、选用适当的行为改变原理 158
四、确定实验设计模式 159
五、创设良好的训练情境 159
六、安排实施方案的日程表 160
第四节 实施行为改变方案 160
一、做好实验前的说明工作 160
二、订立明确、公平而可信的契约 160
三、正确使用强化物 162
四、严格执行方案的程序,严密操作行为处理策略 163
一、关注个体被改变行为的变化 164
第五节 评估行为改变效果 164
五、系统而客观地观察和记录行为资料 164
二、关注个体其他方面的变化 165
第三部分 基本原理 170
第六章 联结学习论行为改变原理 170
第一节 正强化原理 170
一、正强化的涵义 171
二、正强化的误用 172
三、差别强化 173
四、正强化原理的实施步骤 178
五、正强化原理的实施案例 184
第二节 惩罚原理 188
一、惩罚的涵义 189
二、惩罚的类型 189
三、惩罚的误用 192
五、惩罚原理的实施步骤 193
四、惩罚的副作用及弊端 193
六、惩罚原理的实施案例 195
第三节 负强化原理 198
一、负强化的涵义 199
二、负强化物的基本过程——从逃避到回避 199
三、负强化与正强化、惩罚的比较 200
四、逃避和回避的误用 202
五、负强化原理的实施步骤 202
六、负强化原理的实施案例 205
第四节 消退原理 206
一、消退的涵义 206
二、消退的误用 207
三、影响消退有效性的因素 209
四、消退原理的实施步骤 210
五、消退原理的实施案例 212
第五节 塑造原理 213
一、塑造的涵义 214
二、塑造的误用 214
三、塑造原理的实施步骤 215
四、塑造原理的实施案例 217
第六节 渐隐原理 219
一、渐隐的涵义 219
二、渐隐的作用 220
三、渐隐的误用 221
四、渐隐原理的实施步骤 222
五、渐隐原理的实施案例 224
第七节 链锁原理 227
一、链锁的涵义 227
二、链锁的方式 229
三、链锁的误用 232
四、链锁原理的实施步骤 234
五、链锁原理的实施案例 236
第八节 代币制 241
一、代币制的涵义 241
二、代币制的实施步骤 243
三、代币制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48
四、代币制的实施案例 249
第九节 饱足法 254
一、饱足法的涵义 254
二、饱足法的应用 254
三、饱足法的实施步骤 255
四、有效运用饱足法的原则 257
五、饱足法的实施案例 257
一、相互抑制原理的涵义 259
第十节 相互抑制原理 259
二、相互抑制原理的应用 260
三、有效运用相互抑制原理的原则 263
四、相互抑制原理实施案例 263
第十一节 系统脱敏法 265
一、系统脱敏法的涵义 265
二、系统脱敏法的实施步骤 266
三、有效运用系统脱敏法的原则 272
四、系统脱敏法的应用 272
五、系统脱敏法的实施案例 273
第十二节 厌恶疗法 274
一、厌恶疗法的涵义 274
二、厌恶疗法的应用 275
四、运用厌恶疗法的注意事项 276
三、厌恶疗法与惩罚的区别 276
五、厌恶疗法的实施案例 277
第七章 认知行为改变原理 289
第一节 理性情绪疗法 290
一、理性情绪疗法的涵义 290
二、理性情绪疗法的实施过程和治疗技术 291
三、理性情绪疗法的应用 295
四、理性情绪疗法的实施案例 295
第二节 认知疗法 297
一、认知疗法的涵义 297
二、认知疗法的实施步骤 298
三、认知疗法的应用 301
四、认知疗法的实施案例 302
一、自我指导训练法涵义 303
第三节 自我指导训练法 303
二、自我指导训练法的实施步骤 304
三、自我指导训练法的应用 306
四、自我指导训练法的实施案例 306
第四节 自我肯定训练法 307
一、自我肯定的意义 307
二、自我肯定训练法的涵义 308
三、自我肯定训练法的实施步骤 309
四、自我肯定训练法的实施案例 310
第八章 社会学习行为改变原理——模仿原理 316
第一节 模仿的涵义及类型 317
一、模仿的涵义 317
二、模仿的类型 318
一、增进个体的良好行为 320
第二节 模仿的作用 320
二、减弱个体的不良行为 322
第三节 影响模仿有效性的因素 323
一、楷模的特点 323
二、观察者自身的特点 324
三、程序的安排 325
第四节 模仿原理的实施步骤 326
一、确立目标行为 326
二、选择好榜样 326
三、安排好示范过程 327
四、及时强化受训练者的模仿行为 327
第五节 模仿原理的应用举例 328
案例1:采用模仿法治疗儿童的社交退缩行为 328
案例2:应用模仿法培养弱智儿童良好的学业行为 329
第一节 行为改变技术用于建立新行为的研究案例 333
第四部分 研究案例 333
第九章 行为改变技术的研究案例 333
案例9-1:以塑造、渐隐等方法训练脑瘫儿童走平衡木的实验研究 335
案例9-2:以塑造法训练脊髓裂儿童学会使用拐杖走路的研究 339
案例9-3:强化法帮助两位算术学习困难儿童计算减法运算的研究 342
第二节 行为改变技术用于增进良好行为的研究案例 346
案例9-4:用行为改变的方法增进儿童进食行为的实验研究 347
案例9-5:代币制提高学生作业完成质量的实验研究 351
案例9-6:强化因素对缄默儿童说话行为的影响 357
第三节 行为改变技术用于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的研究案例 361
案例9-7:厌恶疗法结合自我肯定训练减少上课分心行为的研究案例 362
案例9-8:用消退法矫正儿童不良进食行为一例 366
案例9-9:贴纸对矫正智力落后儿童任意发笑行为的影响 371
案例9-10:增强因素对矫正学生殴打学生行为的影响 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