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业设计的概念 1
1.1 工业设计的定义 1
1.2 工业设计的形成与发展 2
1.3 工业设计的基本特征 4
1.3.1 工业设计的基本特征 4
1.3.2 物质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和造型艺术三者之间的关系 4
1.4 工业设计研究的范围及内容 5
1.5 工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6
1.5.1 实用原则 6
1.5.2 创新原则 6
1.5.3 美观原则 7
1.5.4 经济原则 8
1.6 工业设计要素 8
1.6.1 可行性 8
1.6.2 合理性 8
1.6.3 实用性 9
1.6.4 可靠性 9
1.6.5 经济性 9
2 工业设计简史 11
2.1 工业设计的萌芽 11
2.1.1 机械化与工业设计 12
2.1.2 “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 12
2.1.3 莫里斯与工艺美术运动 15
2.1.4 新艺术运动 18
2.2 工业设计的形成 22
2.2.1 德国工业同盟 22
2.2.2 风格派 24
2.2.3 构成主义 26
2.2.4 柯布西埃与机器美学 28
2.3 现代工业设计的里程碑——包豪斯 29
2.3.1 包豪斯对工业设计的影响 29
2.3.2 包豪斯的发展 31
2.3.3 包豪斯的重要设计 32
2.3.4 包豪斯的影响与意义 34
2.4.1 20~30年代美国工业设计的发展和职业工业设计师的出现 35
2.4 工业设计的兴起和发展 35
2.4.2 20~30年代美国工业设计的发展风格特点 37
2.4.3 二战后美国工业设计的发展和国际主义风格 38
2.4.4 世界各地区设计的发展 41
2.4.5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现代设计的发展 41
2.4.6 意大利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 43
2.4.7 战后日本工业设计的起步 44
2.4.8 战后英国现代设计的发展 46
2.4.9 德国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 47
2.5 工业设计的成熟阶段——设计多元化 48
2.5.1 波普风格 49
2.5.2 高技术风格 50
2.5.3 理性主义 51
2.5.4 后现代主义 52
2.5.5 极少主义 53
2.6 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 54
2.6.1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与工业设计的发展 54
2.6.2 信息时代的设计 56
2.6.3 美欧日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 58
3 工业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61
3.1 工业设计的人性化原理 61
3.1.1 心理需求与设计满足 61
3.1.3 个性化设计时代 65
3.1.2 设计的流行性 65
3.1.4 设计对潮流及消费的推动 66
3.2 工业设计的美学原理 67
3.2.1 结构功能美 67
3.2.2 材料工艺美 68
3.2.3 使用体验美 69
3.2.4 视觉感受美 70
3.2.5 生命力之美 70
3.3 工业设计的经济性原理 71
3.3.1 设计投入与产出 71
3.3.2 设计附加值 71
3.3.3 量产与成本控制 72
4.1.1 工业产品设计的特征 74
4 工业产品设计 74
4.1 概述 74
4.1.2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要素 75
4.1.3 工业产品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79
4.2 工业产品设计的表现 84
4.2.1 二维图纸效果表现 85
4.2.2 三维模型效果表现 87
5 工业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 89
5.1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与造型材料 89
5.1.1 金属材料 91
5.1.2 非金属材料 92
5.1.3 石膏材料 93
5.1.4 油泥材料 95
5.1.5 木材料 98
5.1.6 塑料材料 102
5.2 造型材料应具备的特征性能 104
5.2.1 造型材料的特征 104
5.2.2 造型材料的应用与发展 106
5.3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与连接结构 106
5.3.1 木材连接结构 107
5.3.2 塑料连接结构 110
5.3.3 金属连接结构 113
5.3.4 编织物连接结构 115
5.4.1 产品造型设计与制造工艺的关系 117
5.4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与制造工艺 117
5.4.2 造型设计与装饰工艺性 120
5.5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与造型艺术 121
5.5.1 统一与特异 121
5.5.2 比例与尺度 123
5.5.3 节奏与韵律 125
5.5.4 平衡与对称 125
5.5.5 稳定与轻巧 126
5.5.6 对比与调和 127
5.5.9 比拟与联想 128
5.5.8 主从与重点 128
5.5.7 过渡与呼应 128
5.6 工业产品造型的美学构成元素 129
5.6.1 方向与空间 130
5.6.2 创造有“意味的形式”的方法 138
5.6.3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美学特性 140
6 工业设计与视觉传达 141
6.1 视觉感受 141
6.2 视觉传达设计的目的和作用 141
6.3 视觉传达设计的特点 142
6.3.1 从属性原则 142
6.3.2 大众化原则 142
6.3.4 视觉传达设计的范围 143
6.3.3 象征性原则 143
6.4 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因素 144
6.4.1 设计基础 144
6.4.2 视觉的美感 145
6.5 视觉设计的感觉与知觉 146
6.5.1 视知觉 146
6.5.2 注意与设计 149
7 工业设计与相关学科 151
7.1 工业设计与人机工程学 151
7.1.1 人机工程学简介 151
7.1.2 人机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52
7.1.3 工业设计与人机工程学的关系 154
7.2 工业设计与心理学 157
7.2.1 结构主义 157
7.2.2 机能主义 157
7.2.3 行为主义 157
7.2.4 格式塔心理学 157
7.2.5 发生认识论 158
7.3 消费心理学与工业设计 158
7.3.1 消费需要与动机 158
7.3.2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159
7.4 市场营销学与工业设计 160
7.4.1 市场营销学简介 160
7.4.2 市场的含义和特征 160
7.4.4 市场调研与分析 161
7.4.3 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 161
7.4.5 产品生命周期及营销策略 162
7.4.6 新产品开发 163
8 工业设计与环境 166
8.1 环境 166
8.1.1 环境的概念 166
8.1.2 环境的内容 166
8.1.3 环境的范围 166
8.1.4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67
8.1.5 人类当前的环境问题 168
8.2.2 工业设计与环境的协调关系 169
8.2.1 人与社会、环境 169
8.2 工业设计与环境的关系 169
8.3 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工业设计 172
8.3.1 可持续设计思想的提出及涵义 172
8.3.2 绿色设计 173
8.3.3 生态设计 175
8.3.4 循环设计 176
8.3.5 组合设计 177
8.4 可持续设计的特征及在工业设计中的体现 179
8.4.1 可持续设计的特征 179
8.4.2 可持续设计思想的运用 180
8.4.3 强化可持续设计观念的几点建议 180
9.1.1 文化的涵义 182
9.1 文化与产品文化的涵义 182
9 工业设计与文化 182
9.1.2 产品文化的涵义 183
9.2 产品设计与文化的关系 184
9.3 设计在传统文化中成长 185
9.4 工业设计中文化的复苏 188
9.4.1 当代文化解析 188
9.4.2 21世纪设计的文化转向 190
9.4.3 做中国的设计师 192
10 工业设计的教育与未来发展 193
10.1 工业设计教育 193
10.1.1 国内工业设计教育 193
10.1.2 国外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 194
10.2 工业设计师的培养 195
10.2.1 职业设计师的出现 195
10.2.2 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 196
10.3 工业设计的发展 196
10.3.1 设计技术的提高 197
10.3.2 综合化的设计教育体制 197
10.3.3 设计领域的拓展 198
10.3.4 设计理念的发展 198
10.3.5 设计审美的发展 199
10.3.6 设计认知度的提高 201
10.3.7 生活品质追求的提高 202
参考文献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