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藩与《汉学师承记》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漆永祥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32542203
  • 页数:553 页
图书介绍:江藩是清代乾嘉学派时期的著名学者,所著《汉学师承记》为研究清代学术的一大名著,历来虽有所论述,但作为全面论述的专门性论著,尚未出现。所以本书在学术领域中有填补空白的作用。

郑堂先生小像 [清]丁以诚 写真 费丹旭 补图 1

《汉学师承记》等书影(23幅) 1

序言 孙钦善  1

绪论 1

第一章 江藩世系与戚属考 8

一、江氏世系考 8

二、江藩戚属考 16

第二章 江藩生平与学行考 23

一、江藩名字、别号与斋名考 23

二、青少年时期之求学次第(1761—1790) 26

三、北上京师与在扬州时期(1791—1817) 31

四、南下广州与晚年之境遇(1818—1830) 34

五、江藩卒年考实 36

第三章 江藩交游考 39

一、师长辈(13人) 39

二、友朋辈(64人) 46

三、弟子与晚辈(11人) 73

第四章 江藩著述考 80

一、《周易述补》四卷 80

二、《戴氏考工车制图翼》 81

三、《仪礼补释》 82

四、《乐县考》二卷 83

七、《尔雅小笺》三卷 84

五、《礼堂通义》 84

六、《经传地理通释》 84

八、《石经源流考》 85

九、《王氏经说》六卷 85

一○、《资治通鉴训纂》 85

一一、《半毡斋题跋》二卷 86

一二、《国朝汉学师承记》八卷 87

一三、《国朝经师经义目录》一卷 87

一四、《国朝宋学渊源记》二卷《附记》一卷 88

一五、《嘉庆扬州府图经》八卷 89

一六、《嘉庆重修扬州府志》七二卷 89

一八、《道光肇庆府志》二二卷 90

一七、《道光广东通志》三三四卷 90

一九、《校补陆志》一卷 91

二○、《枪谱》 91

二一、《叶格》 92

二二、《茅亭茶话》 92

二三、《缁流记》 93

二四、《名优记》 93

二五、《舟车闻见录》二卷《杂录续集》一卷《续录三集》一卷 93

二六、《端研记》一卷 94

二七、《续南方草木状》一卷 95

二九、《乙丙集》二卷 96

二八、《广南禽虫述》一卷附《兽述》一卷 96

三○、《伴月楼诗钞》三卷 97

三一、《隶经文》四卷《续隶经文》一卷 98

三二、《炳烛室杂文》一卷 100

三三、《江郑堂河赋注》一卷 101

三四、《炳烛室杂文补遗》一卷 101

三五、《炳烛室杂文续补》一卷 102

三六、《扁舟载酒词》一卷 103

三七、《张旧山诗集》 104

三九、《赐枚集》二卷附《葆淳阁集补遗》一卷《读书札记》一卷 105

三八、《祖帐集》二卷 105

附:《经解入门》八卷 106

第五章 《汉学师承记》版本考 109

一、嘉庆二十三年初刻初印本 110

二、嘉庆二十三年刻本 111

三、嘉庆二十五年扬州黄氏艺古堂刊二酉堂藏板本 112

四、嘉庆时刻清何秋涛赵之谦民国谭大临批校本 113

五、道光三年刻本 114

六、道光丁亥曲阜东野隆吉刊本 114

七、道光九年江顺铭重修《节甫老人杂著》本 115

八、咸丰四年刻《粤雅堂丛书》本 116

一○、光绪九年山西书局重刊本 117

九、光绪二年聚珍版活字本 117

一一、光绪十一年扫叶山房刊本 118

一二、光绪十一年校经山房校刊本 119

一三、光绪十二年江巨渠补刊《江氏丛书》本 119

一四、光绪十二年万卷书室刊本 120

一五、光绪十三年万卷书室刊本 120

一六、光绪丁亥刻本 121

一七、光绪十五年文选楼刊《玲珑山馆丛书》(又名《益雅斋丛书》)本 121

一八、光绪二十一年上海文海书局石印巾箱本 122

一九、光绪二十二年长沙周大文堂重刊本 122

二二、民国十年千顷堂书局石印本 123

二一、光绪二十二年成都志古堂重校刻本 123

二○、光绪二十二年宝庆劝学书社藏版本 123

二三、民国时上海文瑞楼排印本 124

二四、民国十七年上海群学社排印许啸天整理胡翼云校订《清儒学案》本 124

二五、民国二十年上海大东书局排印凌善清标点《国学门径丛书》本 125

二六、民国二十三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 126

二七、民国二十四至二十六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丛书集成初编》本 126

二八、民国二十五年上海中华书局仿宋活字排印《四部备要》聚珍本 126

二九、民国二十五年上海世界书局排印《四朝学案》本 127

三○、北京中华书局一九八三年钟哲整理本 128

三一、台湾明文书局一九八五年周骏富辑《清代传记丛刊》本 128

三三、其他各种刻本与影印本 129

三二、北京三联书店一九九八年《中国近代学术名著》本 129

三四、《汉学师承记》版本源流图(二幅) 130

第六章 《汉学师承记》史源考 133

一、阮序与卷一史源考 134

二、卷二史源考 138

三、卷三史源考 140

四、卷四史源考 142

五、卷五史源考 144

六、卷六史源考 146

七、卷七史源考 149

八、卷八史源考 153

一、卷一诸家考异 156

第七章 《汉学师承记》考异 156

二、卷二诸家考异 165

三、卷三诸家考异 174

四、卷四诸家考异 181

五、卷五诸家考异 196

六、卷六诸家考异 203

七、卷七诸家考异 213

八、卷八诸家考异 220

第八章 《汉学师承记》编纂诸题考实 233

一、《汉学师承记》编纂之学术背景 233

二、《汉学师承记》编纂时间之推定 243

三、《汉学师承记》书名释义 249

四、《汉学师承记》编纂之体裁与方法 261

五、《汉学师承记》选人之原则与标准 267

六、《汉学师承记》史料之采择与取舍 274

七、《汉学师承记》卷帙之分合与意向 277

八、《汉学师承记》之《文选》风格 287

九、《汉学师承记》与《经师经义目录》之关系 291

第九章 《汉学师承记》札记 296

一、阮元《皇清经解》之初衷与后来成书有别 296

二、阎若璩、朱筠、阮元之口吃 297

三、顾炎武、戴震、余萧客、江藩诸人之绝嗣 298

四、阎若璩、汪琬《丧服》之争 299

五、“使功不如使过”之出典 302

六、东吴惠氏四世家学 304

七、惠士奇罢官之真相 305

八、惠楝之理想社会 307

九、惠楝《后汉书补注》成书之不易 308

一○、乾嘉考据学家不喜诸经唐宋人旧疏 309

一一、乾嘉考据学家多患目疾 310

一二、乾嘉考据学家著书之先为长编 311

一三、乾嘉考据学家求学之不易与勤学之不怠 312

一四、乾嘉考据学家多不擅时文 314

一五、乾嘉考据学家多困顿以终 315

一六、乾嘉考据学家之事功之学 318

一七、江声之喜篆书 321

一八、戴震、钱大昕之高下 321

一九、江藩与袁枚之关系 323

二○、段玉裁之尊礼其师 324

二一、卢文弨为校书而生 325

二二、明清刻书之不同与今日之情势 327

二三、纪昀主持四库馆之因 328

二四、乾嘉时扬州学者年多不永 329

二五、汪中之好骂与被骂 330

二六、汪中父子有遗传之心脏病 332

二七、画家之顾亭林与日知之顾亭林 333

二八、顾炎武之抗清与后人之论遗民 334

二九、顾炎武之连环套官司 335

三○、全祖望述黄、顾诸事多误 336

第十章 《汉学师承记》之续纂、注释与翻译 338

一、《国朝经学名儒记》不分卷 清张星鉴辑 340

二、《国朝儒林小志》 清李慈铭撰 343

三、《国朝经师撰述略》 曹允源撰 344

四、《国朝汉学师承续记》(残稿)不分卷 清赵之谦纂 346

五、《国朝汉学师承续记》八卷《国朝经师经义续总目》一卷清曾文玉纂 349

六、《续汉学师承记商例》 梅毓撰 351

七、《国朝汉学师承记注底本》(残稿) 清谢章铤注 353

八、《清朝汉学师承记》(选注) 周予同选注 354

九、《国朝汉学师承记》(日文) [日]汉学师承记研究会译 356

一○、《国朝汉学师承记》(译注) [日]近藤光男译注 357

第十一章 江藩与《汉学师承记》评价诸题 361

一、《汉学师承记》之评价 361

二、《汉学师承记》之汉宋门户问题 370

三、《汉学师承记》置黄宗羲、顾炎武于卷末之问题 381

四、《汉学师承记》与后世吴皖两派之划分 389

五、简论江藩之学术地位 396

第十二章 简短结论 400

一、江氏世系与源流 408

附录一:江藩年谱新编 408

二、本谱 413

附录二:近二百年来江藩与《汉学师承记》研究论著目录 500

一、传记类(29篇) 500

二、《汉学师承记》之续修、点校、注释与翻译类(12种) 503

三、序跋与题识类(27篇) 504

四、论文、信札与评论类(50篇) 506

五、其他有关著述与论文(40篇) 511

附录三:主要参考引用书目 515

全书综合索引 534

后记 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