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
二、自然地理学在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7
三、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10
四、自然地理学发展简史和趋势 14
复习思考题 17
主要参考文献 17
第一章 宇宙因素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19
第一节 太阳及其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20
一、太阳概说 20
二、太阳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22
第二节 行星及其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23
一、九大行星概说 23
二、行星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25
第三节 月球及其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26
一、月球概说 26
三、月球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28
二、日食和月食 28
第四节 行星地球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29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其自然地理意义 29
二、地球自转及其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31
三、地球公转及其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36
四、地球的圈层构造和自然地理系统的关系 40
复习思考题 45
主要参考文献 45
一、岩浆作用和岩浆岩的形成 47
第二章 地球内部动力因素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47
第一节 地球内部因素与地表岩石的形成 47
二、地质大循环和沉积岩的形成 53
三、变质作用和变质岩的形成 58
第二节 地表岩石的构造变形及其地貌表现 62
一、构造运动在岩相和地层接触关系中的表现 63
二、地质构造与地质构造地貌 64
第三节 板块构造学说与全球大地构造地貌 72
一、板块构造学说的形成过程 72
二、板块的划分 75
三、板块的边界类型及其地貌表现 76
四、板块运动的驱动力 78
第四节 火山活动和地震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79
一、火山活动和地震概述 79
二、火山活动对自然地理系统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83
三、地震对自然地理系统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84
第五节 地壳演变过程与现代自然地理系统的形成 85
一、地质年代 85
二、地壳演变历史及其自然地理概貌 88
复习思考题 94
主要参考文献 95
第三章 大气过程与气候形成 96
第一节 大气的热力过程 96
一、太阳辐射 96
二、地球辐射 100
三、辐射平衡 102
四、热量平衡 103
五、空气的增温与冷却 105
六、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106
第二节 大气的动力过程 111
一、气压 111
二、大气中气流的形成 112
三、大气环流 115
第三节 大气和地面的水分蒸发与凝结过程 120
一、大气湿度 120
二、蒸发 121
三、凝结 122
四、降水 126
第四节 天气系统及其天气特征 129
一、气团及其天气 129
二、锋及其天气 131
三、气旋及其天气 134
四、反气旋及其天气 137
第五节 下垫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139
一、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139
二、海洋对气候的影响 141
三、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43
四、冰雪覆盖对气候的影响 146
五、局地下垫面差异对气候的影响 148
第六节 气候分类 152
一、气候的一般概念 152
二、气候分类方法 155
三、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159
复习思考题 163
主要参考文献 164
第四章 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水体及其相互联系 166
第一节 河流 166
一、河流概述 166
二、水系和流域 167
三、河流水情要素 170
四、河川径流的形成和变化 173
五、河流与自然地理系统的相互影响 179
一、湖泊 180
第二节 湖沼与冰川 180
二、沼泽 183
三、冰川 185
第三节 地下水 187
一、地下水的形成 187
二、地下水的水文特征 189
三、地下水的类型 190
一、海水的化学组成和理化性质 193
第四节 海洋 193
二、海水的运动 196
三、海洋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208
第五节 地球上的水分循环和水量平衡 209
一、地球上的水分循环 209
二、地球上的水量平衡 213
复习思考题 216
主要参考文献 216
第五章 外动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及地貌发育 217
第一节 重力作用与重力地貌 217
一、崩塌地貌 218
二、滑坡地貌 219
第二节 流水作用和流水地貌 221
一、流水作用 222
二、坡面流水地貌 225
三、沟谷流水地貌 227
四、河流地貌 230
第三节 喀斯特作用和喀斯特地貌 237
一、喀斯特作用 237
二、地表喀斯特地貌 239
三、地下喀斯特地貌 241
第四节 冰川作用与冰川地貌 243
一、冰川作用 243
二、冰蚀地貌 244
三、冰碛地貌和冰水堆积地貌 245
第五节 风沙作用和风沙地貌 247
一、风沙作用 247
二、风蚀地貌 248
三、风积地貌 249
一、黄土概述 251
第六节 黄土区的复合动力作用和黄土地貌 251
二、黄土区的复合动力作用 252
三、黄土地貌 252
第七节 海岸带动力作用和海岸地貌 254
一、海岸带动力作用 255
二、海蚀地貌 257
三、海积地貌 258
一、地貌发育过程的循环模型 260
第八节 地貌发育过程及其模型 260
二、地貌发育过程的均衡模型 267
三、地貌过程方程 269
复习思考题 270
主要参考文献 270
第六章 地表化学元素迁移与土壤圈的形成 272
第一节 地表化学元素迁移的一般规律 272
一、地表化学元素迁移的方式 273
二、风化壳元素迁移强度的指标 277
三、影响地表化学元素迁移的因素 278
四、地球化学屏障 281
五、风化壳的地球化学类型 284
第二节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285
一、土壤和土壤圈的一般概念 285
二、土壤的物质组成及其变化 288
三、土壤性质及其肥力意义 296
第三节 土壤圈形成理论 306
一、土壤圈形成的CLROPT模型 306
二、成土因素在土壤圈形成中的作用 307
三、土壤形成的力能学分析 312
四、土壤形成过程及其形态标志 314
第四节 土壤类型划分 317
一、土壤分类概述 317
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318
三、主要土壤类型简介 323
复习思考题 330
主要参考文献 331
第七章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333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关系概述 333
一、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333
二、各生态因素与生物的关系 338
第二节 生物群落 349
一、生物群落的概念 349
二、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 350
三、生物群落的动态 353
四、生物群落对环境的影响 357
第三节 生态系统 359
一、生态系统概述 359
二、陆地生态系统 368
三、水域生态系统 374
四、岛屿生态系统 377
第四节 生态系统植物生产潜力的原理及模型 380
一、植物生产潜力及其影响因素 380
二、自然植被生产力经验模型 382
三、作物生产潜力理论模型 383
复习思考题 386
主要参考文献 387
第八章 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规律 388
第一节 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性规律 388
一、自然地理环境是复杂的开放巨系统 388
二、自然地理系统要素间的物质和能量联系 391
三、自然地理系统的稳定性 393
一、自然地理系统演变的时间尺度及其表现形式 395
第二节 自然地理系统的时间演变规律 395
二、全地球时间尺度演变的理论基础 397
三、自然地理系统动态节律的原因 402
四、自然地理系统演变的方式 403
第三节 自然地理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 404
一、地域分异规律概述 404
二、陆地自然带及其分布规律 407
三、自然地理系统的地方性分异规律 416
复习思考题 418
主要参考文献 419
第九章 自然地理系统的区域划分与类型研究 420
第一节 综合自然区划 421
一、综合自然区划的概念 421
二、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 421
三、综合自然区划的方法 423
四、综合自然区划单位的等级系统 424
五、中国自然地理系统的区域划分 428
一、土地类型及其划分的概念 432
第二节 土地类型的划分及其空间组合结构 432
二、基础性土地分类体系 434
三、土地类型空间组合结构 437
第三节 土地评价 441
一、土地评价概述 441
二、土地评价的原则 442
三、土地评价系统 443
四、土地评价的方法 444
主要参考文献 446
复习思考题 446
第十章 全球变化及其对策 447
第一节 全球变暖 448
一、全球变暖的现状 448
二、全球变暖的原因 449
三、全球变暖的预测 453
四、全球变暖的影响 455
五、全球变暖的对策 457
一、臭氧层破坏的现状 459
第二节 臭氧层破坏 459
二、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462
三、臭氧层破坏的影响 465
四、保护臭氧层的对策 466
第三节 森林面积锐减和物种灭绝 468
一、森林面积锐减和物种灭绝的现状 468
二、森林面积锐减和物种灭绝的原因 471
三、森林面积锐减和物种灭绝的危害 473
四、森林面积锐减和物种灭绝的对策 474
第四节 土地荒漠化 477
一、土地荒漠化的概念 477
二、土地荒漠化的现状与危害 479
三、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481
四、土地荒漠化的防治对策 485
第五节 世界能源问题和环境污染 487
一、世界能源问题和环境污染现状 487
二、能源问题和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 490
三、解决能源问题和环境污染的途径 492
第六节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 495
一、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概述 495
二、区域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的研究方法 497
三、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的现状 501
四、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503
五、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对全球环境影响的对策 504
复习思考题 506
主要参考文献 506
一、人类的属性和行为 509
第十一章 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509
第一节 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关系概述 509
二、环境的涵义和系列 511
三、人地关系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变 513
第二节 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系统的剖析 515
一、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系统的构成 515
二、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过程的分析 516
三、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系统的演变机制 517
第三节 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轨迹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521
一、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历史进程 522
二、可持续发展问题 528
复习思考题 531
主要参考文献 531
第十二章 自然地理学应用研究 533
第一节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533
一、自然资源概述 533
二、自然资源评价 537
三、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问题 542
第二节 自然灾害及其防御 545
一、自然灾害概述 546
二、自然灾害时空分布规律 550
三、自然灾害系统及其链式规律 552
四、自然灾害评估 554
五、自然灾害防御对策 557
第三节 环境规划 558
一、环境规划概述 558
二、环境质量评价 561
三、环境预测 563
四、环境规划的制定 564
五、环境规划的实施 565
第四节 景观生态设计 567
一、景观生态学和景观生态设计的概念 567
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569
三、景观生态设计 572
复习思考题 574
主要参考文献 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