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组研究丛书》序 1
前言 1
引言 人类遗传多样性研究:过去、现在和将来 1
上篇 中国的人群 1
第1章 中国的民族 3
1.1 阿昌族Achangzu(Achang) 3
1.2 白族Baizu(Bai) 4
1.3 保安族Baoanzu(Bonan) 6
1.4 布朗族Bulangzu(Blang) 8
1.5 布依族Buyizu(Bouyei) 9
1.6 朝鲜族Chaoxianzu(Korean) 10
1.7 达斡尔族Dawuerzu(Daur) 12
1.8 傣族Daizu(Dai) 13
1.9 德昂族Deangzu(De'ang) 15
1.10 东乡族Dongxiangzu(Dongxiang) 17
1.11 侗族Dongzu(Dong) 18
1.12 独龙族Dulongzu(Derung) 20
1.13 俄罗斯族Eluosizu(Russian) 21
1.14 鄂伦春族Elunchunzu(Oroqen) 23
1.15 鄂温克族Ewenkezu(Ewenki) 24
1.16 高山族Gaoshanzu(Gaoshan) 26
1.17 仡佬族Gelaozu(Gelao) 28
1.18 哈尼族Hanizu(Hani) 29
1.19 哈萨克族Hasakezu(Kazak) 31
1.20 汉族Hanzu(Han) 32
1.21 赫哲族Hezhezu(Hezhen) 34
1.22 回族Huizu(Hui) 36
1.23 基诺族Jinuozu(Jino) 37
1.24 京族Jingzu(Gin) 39
1.25 景颇族Jingpozu(Jingpo) 40
1.26 柯尔克孜族Keerkezizu(Kirgiz) 42
1.27 拉祜族Lahuzu(Lahu) 43
1.28 黎族Lizu(Li) 45
1.29 傈僳族Lisuzu(Lisu) 46
1.30 珞巴族Luobazu(Lhoba) 48
1.31 满族Manzu(Manchu) 50
1.32 毛南族Maonanzu(Maonan) 51
1.33 门巴族Menbazu(Monba) 53
1.34 蒙古族Mengguzu(Mongolian) 54
1.35 苗族Miaozu(Miao) 56
1.36 仫佬族Mulaozu(Mulao) 57
1.37 纳西族Naxizu(Naxi) 58
1.38 怒族Nuzu(Nu) 60
1.39 普米族Pumizu(Pumi) 61
1.40 羌族Qiangzu(Qiang) 63
1.41 撒拉族Salazu(Salar) 65
1.42 畲族Shezu(She) 66
1.43 水族Shuizu(Sui) 68
1.44 塔吉克族Tajikezu(Tajik) 70
1.45 塔塔尔族Tataerzu(Tatar) 71
1.46 土家族Tujiazu(Tujia) 72
1.47 土族Tuzu(Tu) 74
1.48 佤族Wazu(Va) 75
1.49 维吾尔族Weiwuerzu(Uygur) 77
1.50 乌孜别克族Wuzibiekezu(Uzbek) 79
1.51 锡伯族Xibozu(Xibe) 80
1.52 瑶族Yaozu(Yao) 81
1.53 彝族Yizu(Yi) 83
1.54 裕固族Yuguzu(Yugur) 85
1.55 藏族Zangzu(Tibetan) 87
1.56 壮族Zhuangzu(Zhuang) 88
参考文献 90
第2章 中国民族体质人类学 91
2.1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体质特征和种系分析 94
2.2 中东南地区少数民族的体质特征和种系分析 98
2.3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体质特征和种系分析 102
2.4 东北及北方草原地区少数民族的体质特征和种系分析 106
2.5 现代中国人群体质特征的南北地区性差异 109
参考文献 113
第3章 中国的语言与方言 118
3.1 东亚语言的发生学分类 119
3.2 中国的五大语系 122
参考文献 138
中篇 中国人群的遗传多样性 139
第4章 应用经典标记研究中国人群的遗传多样性 141
4.1 基因频率调查 142
4.2 基因频率地理分布研究 144
4.3 单一座位的群体间遗传距离计算和聚类分析 152
4.4 多个基因座位的群体间遗传距离计算和聚类分析 154
4.5 基因频率的主成分分析 157
参考文献 162
第5章 应用HLA标记研究中国人群的基因组多态性 164
5.1 HLA复合体的结构特点 164
5.2 中国人群中的HLA遗传多态性 172
5.3 被WHO正式命名的新等位基因 176
参考文献 181
第6章 应用微卫星标记研究中国人群的遗传多样性 183
6.1 微卫星标记的基本情况 183
6.2 应用微卫星研究中国群体的状况 188
参考文献 199
第7章 应用线粒体DNA标记研究中国人群基因组多样性 204
7.1 人类线粒体DNA的结构组成和遗传特性 204
7.2 中国人群线粒体DNA的早期研究工作 205
7.3 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分析和群体遗传多样性的估计 207
7.4 基于遗传距离构建的民族人群间的遗传亲缘关系 212
7.5 我国民族人群中mtDNA单倍型类群的分布情况 215
7.6 古DNA的分析 218
7.7 结语 221
参考文献 221
第8章 应用Y染色体标记研究中国人群的遗传多样性 227
8.1 Y染色体标记概述 227
8.2 应用Y染色体标记研究中国现代人群起源与迁徙 231
参考文献 240
第9章 东亚现代人的起源 244
9.1 东亚现代人起源之争 244
9.2 东亚现代人群体遗传关系 245
9.3 Y染色体单倍型研究 246
9.4 遗传学和考古学证据 248
9.5 现代人在东亚的早期迁徙 249
9.6 关于东亚现代人起源和史前迁徙问题的研究展望 251
参考文献 252
下篇 遗传多样性及其生物学效应和应用 259
第10章 中国人群疾病相关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261
10.1 人类基因组的DNA序列及其变异 261
10.2 中国人群疾病相关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264
参考文献 276
第11章 中国人群中与药物代谢相关的基因多态性 281
11.1 催化Ⅰ相反应的药物代谢酶 283
11.2 催化Ⅱ相反应的药物代谢酶 302
参考文献 312
第12章 人类DNA标记在法医DNA分型中的应用 314
12.1 长度多态性 315
12.2 序列多态性 331
12.3 新的研究进展 334
参考文献 342
后记 346
索引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