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糖尿病概述 1
第一节 糖尿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1
第二节 我国糖尿病概况 4
第三节 糖尿病由来 6
第四节 世界糖尿病日 8
一、世界糖尿病日的诞生 8
二、历届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 9
第五节 糖尿病与生活方式 10
第六节 糖的生理作用及其来源 12
一、血糖的来源 12
二、血糖的去路 13
第七节 糖代谢的调节 14
一、葡萄糖毒性作用 16
第八节 糖与疾病的关系 16
二、糖与疾病的关系 17
第九节 糖尿病的一般先兆与特殊信号 19
一、糖尿病一般先兆 19
二、糖尿病的特殊信号 20
第二章 糖尿病病理及病理生理 22
第一节 糖尿病病理 22
一、胰腺病变 22
二、血管病变 25
三、其他病变 25
第二节 糖尿病的病理生理 26
一、糖尿病的胰岛素分泌 26
二、糖尿病人的代谢紊乱 27
三、生长抑素和胰淀素在糖尿病中的作用 32
二、精神因素 35
一、遗传因素 35
三、肥胖因素 35
第一节 糖尿病病因 35
第三章 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 35
四、长期摄食过量 36
第二节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36
一、1型糖尿病 36
二、2型糖尿病 39
三、成人迟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41
四、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 44
第四章 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46
第一节 糖尿病的诊断 46
一、1997年WHO新的糖尿病诊断与分型标准 47
二、1997年糖尿病诊断分型标准与1985年标准的区别 47
三、糖尿病的易发人群 48
四、糖尿病的筛查 48
五、妊娠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与诊断方式 49
一、分型 50
第二节 糖尿病的分型 50
二、分型的意义 51
第三节 糖尿病的临床检验 52
一、糖尿病诊断的主要指标 52
二、监测控制糖尿病病情的主要指标 62
三、其他代谢指标 66
第四节 糖尿病的鉴别诊断 70
一、原发性糖尿病与继发性糖尿病 70
二、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 72
第五章 糖尿病治疗总则 74
第一节 糖尿病治疗的意义 74
一、糖尿病的危害 74
二、糖尿病治疗的意义 76
第二节 糖尿病治疗步骤 78
第三节 糖尿病治疗策略及程序 80
一、治疗策略 80
二、治疗程序 81
第四节 糖尿病患有的用药原则 83
第五节 糖尿病的强化治疗 84
一、强化治疗方案 85
二、强化治疗标准 85
三、强化治疗副作用 86
第六节 糖尿病患者住院治疗的条件 86
第七节 糖尿病控制治疗标准 88
第六章 糖尿病饮食疗法 90
一、糖尿病饮治疗的重要性 90
二、饮食疗法的目的与对象 90
三、食物治疗原则 91
四、食物分类 93
五、科学计算每日进食量 94
六、糖尿病病人的饮食禁忌 115
七、糖尿病患者科学饮食细则 116
八、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卫生 117
一、运动与健康 120
第七章 糖尿病运动疗法 120
二、运动疗法应掌握和解决的问题 122
三、运动疗法的实际意义 123
四、运动疗法的适应证 125
五、运动疗法的禁忌证 126
六、运动量和运动方式 127
七、运动疗法实施步骤 128
第八章 糖尿病心理疗法 132
一、糖尿病病人的心理误区 132
二、糖尿病病人的性格特点 132
三、糖尿病病人对医生的依从性 133
四、糖尿病病人的抑郁反应及其表现 134
五、糖尿病病人的焦虑反应 135
六、治疗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问题及调适 136
七、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治疗 138
八、糖尿病病人的心理保健 145
第九章 糖尿病药物治疗 148
第一节 口服降糖药 148
一、磺脲类降糖药 148
二、促胰岛素分泌剂 154
三、双胍炎降糖药 156
四、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158
五、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160
六、其他降糖药 161
七、口服降糖药特点一览表 163
八、糖尿病患者正确的服药方法 165
九、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的联合应用 167
十、降糖药物的配伍禁忌 168
第二节 胰岛素及其临床应用 169
一、胰岛素理化特性 169
二、胰岛素治疗的意义 173
三、糖尿病用胰岛素指证 174
四、胰岛素剂型的选取 175
五、胰岛素的合理应用 178
第三节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180
一、胰岛素量的计算法 180
二、胰岛素治疗的实施 182
三、胰岛素阶梯疗法 185
四、胰岛素治疗注射前的准备 186
五、注射技术及注射部位 187
六、胰岛素用法及注意事项 189
七、不良反应及处理 192
第四节 胰岛素泵及其使用 194
一、胰岛素泵及其作用 194
二、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必要条件 195
三、胰岛素泵治疗的适应证、适应对象与禁忌证 196
四、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用量 197
一、自然疗法 199
第十章 糖尿病辅助疗法 199
二、起居疗法 200
三、沐浴疗法 210
第十一章 糖尿病教育与自我监测 216
一、糖尿病教育的作用 216
二、糖尿病教育对象 217
三、糖尿病教育内容 218
四、糖尿病教育方法 219
五、糖尿病患者饮食卫生要求 221
六、糖尿病患者亲属应注意事项 222
七、糖尿病自我监测的意义及监测目标 223
八、尿糖及尿酮体监测 226
九、血糖监测 229
十、糖化血红蛋白监测 234
十一、血脂监测 234
十二、肾功能监测 236
第十二章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239
第一节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39
一、发病机制 239
二、病理生理 241
三、诱发因素 244
四、临床表现 244
五、实验室检查 246
六、诊断 247
七、治疗 248
八、并发症及处理 250
第二节 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 251
一、诱因 251
二、发病机制 252
三、临床表现 253
四、实验室检查 255
五、诊断 256
六、治疗 257
第三节 糖尿病乳酸酸中毒 259
七、预后 259
一、发病机制及分类 260
二、临床表现 261
三、实验室检查 262
四、诊断 262
五、治疗 263
六、预防 264
第十三章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合并症 266
第一节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病因病机 266
一、蛋白质的非酶糖基化 266
二、多元醇通路与(Na+-K+)ATP酶异常 270
三、微循环功能改变 272
四、血液流变学改变 274
五、血小板功能和结构异常 275
一、病因病机 277
第二节 糖尿病心脏病 277
二、临床表现 278
三、诊断 279
四、治疗 280
第三节 糖尿病与高血压 281
一、发病机制 281
二、病理生理 282
三、临床表现 282
四、治疗 283
第四节 糖尿病与高脂蛋白血症 286
一、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 286
二、脂蛋白代谢异常 287
三、治疗 288
第五节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 291
一、病因病机 291
三、诊断 292
二、临床表现 292
四、治疗 293
第六节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294
一、病因病机 294
二、分类 295
三、临床表现 296
四、治疗 298
第七节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99
一、病因病机 299
二、分类与分期 300
三、临床表现 301
四、治疗 302
第八节 糖尿病性其他眼病 303
一、白内障 303
二、屈光改变 304
四、青光眼 305
三、眼肌麻痹 305
五、虹膜病变 307
第九节 糖尿病肾病 308
一、病因病机 308
二、临床表现与分期 309
三、诊断 310
四、治疗 311
五、预防 312
第十节 糖尿病与消化系统疾病 312
一、胃肠功能紊乱 312
二、肝脏病变 314
三、胆病 315
四、胰腺癌 317
第十一节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318
一、病因病机 318
三、诊断 319
二、临床表现 319
四、治疗 320
第十二节 糖尿病足 321
一、病因病机 322
二、临床表现 323
三、检查 325
四、诊断与分类 326
五、治疗 328
六、预防 329
第十四章 特定人群糖尿病 331
第一节 女性糖尿病 331
一、糖尿病患者与计划生育 331
二、妊娠糖尿病的危害 333
三、妊娠糖尿病监测 334
四、妊娠糖尿病治疗 336
五、妊娠糖尿病患者分娩 338
一、老年糖尿病特征 340
第二节 老年糖尿病 340
二、老年糖尿病治疗 343
三、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用药 344
四、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346
第三节 儿童糖尿病 348
一、儿童糖尿病特点 348
二、儿童糖尿病的管理 350
三、儿童糖尿病治疗 351
第十五章 糖尿病的预防 353
一、重在预防 353
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56
三、坚持饮食平衡 358
四、合理摄入脂肪 360
五、坚持运动 361
六、定期体检 362
附录 各种食物的糖类(CHO)因子 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