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米博华 1
获中国新闻奖作品 1
再反一次党八股 1
算一算GDP的代价 7
2002年 15
惊闻乞丐学英语 15
高专有个“维权部” 17
工作随笔多多益善——读俞丹桦的《变味》 20
镇长的三鞠躬 23
陈酒之疑 25
花园之弊 27
照片之悟 29
小姐之惑 32
上下之辨 34
游客之怒 36
总理之尊 38
校庆之味 40
武夷之美 42
嫩面之苦 45
冷静看热泪 48
袁隆平如是说 50
一加一等于几(外一则) 52
“别看已经入党同志的样”? 54
宋祖英的“自贬” 56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58
帮到了点子上 61
多炒“科星” 63
对“调研”的调研 66
消除信用“瓶颈” 69
记者的首要素质——读《鄞州日报》新闻论文集《三江思辩》 72
住宅消费:多一点理性 75
富阳中学的经验 80
关注健康 83
联系群众为何这样难? 85
提高数学素质 88
象山渔民有眼光 91
“生意不好整柜台” 93
析“洪昭光现象” 96
这口气不该争 99
侃包装 101
侃王海 104
侃年龄 107
山西有个吕日周 110
要有下文 113
社科也要普及 115
呼唤人文精神 118
兽亦有“德”? 121
人民的心愿 123
设个剽窃曝光台 126
政治也要文明 127
文明着装 130
军礼琐谈 133
让座规律 136
便宜即贵 139
整肃股市“黑嘴” 141
2003年 143
答房产商的诘问 143
监狱是个好地方? 146
抢购风起谁之错 149
一股清新的风 152
雷锋精神的核心 155
失败更值得总结 158
《刘老根》因何而热 161
宁波人的“迟到早退” 164
“眼睛大只小,看见样样要” 166
公民意识是道墙 169
奇怪的工会主席 171
“平易近人”的司机 174
“老龄化”感言 177
班干部制度也得改革 180
陈龙海的自豪 182
时评的生命:批评精神 184
2004年 187
“公民”解读——关于“非典”的一点反思 187
经得起搬家的考验 190
致命的缺点 193
李金华的“外因” 196
打错了屁股 198
直面现实的勇气——读浦子小说集《吃晚宴的男子》有感 201
保卫国有资产 204
一往情深写人民 207
慰问,还是亮相 214
2005年 216
党代表不再“一次性” 216
老总们的业余爱好 218
直呼爷名又何妨 220
《千手观音》撼人心 223
“特约研究员”:现价900元 226
吕祖善的“套话统计” 229
“党性分析”不要抄 231
竞岗不该这么惨 233
自我批评会赢得朋友 236
试改《老鼠爱大米》 239
歌曲不仅是唱着玩玩的——兼答《试改〈老鼠爱大米〉》的部分读者 242
老公安的“职业病” 244
邻里和睦靠“识相” 247
评优秀党员,还是评优秀领导 250
王蒙新词“忘年妒” 253
工会是干什么的? 256
爱心是能够“传染”的 259
罗南英望子成“人” 262
老板救工人与工人救企业 265
服务不是旗袍高开衩 268
“81890”会算账 271
外来和尚本地和尚都是和尚 274
关于台风的回忆对比 277
赞“今年订报不送礼” 280
不能做贪官的喉舌 283
谁是最可爱的人? 286
中秋莫忘国耻 289
我原谅了医生 291
宁波还缺一个“爱博会” 294
不要忘了祝员外 297
徐小姐的“自责意识” 300
“有权痛苦,无权幸福” 303
吃喝新名目:试餐 306
他们不是“王连举” 308
工会主席代表谁 311
为什么一有事情就说谎 314
中层干部有三种角色 317
“慎言”不是好办法 320
公交车应当优先 323
后记 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