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与植物生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沈建忠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34550459
  • 页数:233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有关精神及省教育厅《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的要求,本着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宗旨,以项目课程、模块化教学为指导的原则进行编写。

1.1 植物的多样性 1

1 绪论 1

1.2 植物在自然界和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

1.3 植物学的分支学科与研究进展 3

1.4 本课程的学习目标、要求和方法 3

2 植物的细胞和组织 5

2.1 植物的细胞 5

2.1.1 植物细胞的概念 5

2.1.2 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5

2.1.3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6

2.2.1 原生质的化学组成 16

2.2.2 组成原生质的化合物 16

2.2 植物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原生质 16

2.2.3 原生质的胶体特性和生理特性 17

2.3 植物细胞的繁殖 19

2.3.1 细胞周期 19

2.3.2 有丝分裂 19

2.3.3 减数分裂 20

2.3.4 无丝分裂 22

2.4 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23

2.4.1 植物细胞的生长 23

2.4.2 植物细胞的分化 23

2.4.3 细胞的全能性 24

2.5 植物的组织 24

2.5.1 植物组织的概念 24

2.5.2 植物组织的类型 24

2.5.3 植物体内的维管系统 33

3.1 根 35

3.1.1 根的功能 35

3.1.2 根的形态 35

3 植物的营养器官 35

3.1.3 根的结构 36

3.2 茎 41

3.2.1 茎的功能 41

3.2.2 茎的形态 42

3.2.3 茎的结构 44

3.3 叶 49

3.3.1 叶的功能 49

3.3.2 叶的形态 49

3.3.3 叶片的结构 52

3.4.1 根的变态 56

3.3.4 叶的寿命与落叶 56

3.4 营养器官的变态 56

3.4.2 茎的变态 58

3.4.3 叶的变态 60

3.4.4 同功器官和同源器官 61

4 植物的生殖器官 62

4.1 花 62

4.1.1 花的发生与组成 62

4.1.2 花与植株的性别 69

4.2 雄蕊的发育与结构 69

4.2.1 雄蕊的结构 69

4.2.2 花药及花粉粒的发育和结构 69

4.3.2 胚珠的发育与结构 72

4.3 雌蕊的发育与结构 72

4.3.1 雌蕊的结构 72

4.3.3 胚囊的发育和结构 73

4.4 开花、传粉和受精 74

4.4.1 开花 74

4.4.2 传粉 75

4.4.3 受精 75

4.5 种子与果实 77

4.5.1 种子的形成与结构 78

4.5.2 果实的形成、结构与类型 80

5 植物的分类 84

5.1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84

5.1.1 植物分类的方法 84

5.1.4 植物检索表及其使用 85

5.1.2 植物分类的单位 85

5.1.3 植物的命名 85

5.2 植物界的各大类群 86

5.2.1 藻类植物 87

5.2.2 菌类植物 88

5.2.3 地衣植物 90

5.2.4 苔藓植物 90

5.2.5 蕨类植物 91

5.2.6 裸子植物 92

5.2.7 被子植物 93

5.3 植物界进化概述 95

5.4 种子植物主要分科简介 96

5.4.1 裸子植物主要科 96

5.4.2 被子植物主要科 98

6 植物的水分代谢 113

6.1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113

6.1.1 植物的含水量 113

6.1.2 水在植物生活中的重要性 114

6.1.3 植物体内水分的存在形式 114

6.2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115

6.2.1 扩散作用 115

6.2.2 集流 115

6.2.3 渗透作用 115

6.3 植物的蒸腾作用 118

6.3.1 蒸腾作用的意义 118

6.3.3 气孔蒸腾 119

6.3.2 蒸腾作用的方式 119

6.3.4 蒸腾作用的指标 121

6.3.5 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 121

6.3.6 降低蒸腾的途径 121

6.4 植物根系吸水与体内水分运输 122

6.4.1 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122

6.4.2 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123

6.5 合理灌溉 124

6.5.1 植物的水分平衡 124

6.5.2 作物的需水规律 124

6.5.3 合理灌溉的指标 125

6.5.4 灌溉的方法 125

6.5.5 合理灌溉增产的原因 126

7.1.1 植物体内的元素 127

7 植物的矿质营养代谢 127

7.1 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 127

7.1.2 植物体内必需矿质元素的生理功能及缺素症 128

7.1.3 有益元素和有害元素 132

7.2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利用 133

7.2.1 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133

7.2.2 叶片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136

7.2.3 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与分配 137

7.3 合理施肥 139

7.3.1 作物的需肥特点 139

7.3.2 合理施肥的指标 140

7.3.3 合理施肥的措施 141

8.1.1 光合作用的概念 143

8.1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 143

8 植物的光合作用 143

8.1.2 光合作用的意义 144

8.2 叶绿体和叶绿体色素 144

8.2.1 叶绿体 144

8.2.2 叶绿体色素 145

8.3 光合作用的机理 148

8.3.1 原初反应 149

8.3.2 光合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 150

8.3.3 碳同化 151

8.4 光呼吸 154

8.4.1 光呼吸的含义 154

8.4.2 光呼吸的途径——乙醇酸代谢 154

8.5.1 光合作用的产物 155

8.5 植物体内同化物质的运输和分配 155

8.4.3 光呼吸的生理意义 155

8.5.2 有机物的运输 156

8.5.3 有机物的分配 156

8.6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57

8.6.1 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外界因素 157

8.6.2 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 160

8.7 作物对光能的利用 160

8.7.1 作物产量的构成因素 160

8.7.2 作物对光能的利用 161

8.7.3 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 162

9.1.2 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164

9.1.1 呼吸作用的概念 164

9.1 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164

9 植物的呼吸作用 164

9.1.3 呼吸作用的类型 165

9.2 呼吸作用的机理 166

9.2.1 线粒体的形态与结构 166

9.2.2 有氧呼吸的主要途径 167

9.2.3 呼吸作用中的能量利用 174

9.3 影响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 175

9.3.1 呼吸作用的生理指标 175

9.3.2 影响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 175

9.4 呼吸作用知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77

9.4.1 呼吸作用与作物栽培 177

9.4.2 呼吸作用与农产品贮藏 177

10.1.1 生长素 180

10.1 植物激素 180

10 植物的生长调节物质 180

10.1.2 赤霉素 182

10.1.3 细胞分裂素 183

10.1.4 脱落酸 184

10.1.5 乙烯 185

10.1.6 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187

10.2 植物生长调节剂 188

10.2.1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 188

10.2.2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89

10.2.3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常规使用方法 191

10.2.4 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注意事项 191

11.1.1 植物休眠 193

11.1 植物休眠与种子的萌发 193

11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193

11.1.2 种子的萌发 196

11.2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198

11.2.1 生长、分化和发育的概念 198

11.2.2 高等植物生长发育的特点 200

11.3 成花生理 204

11.3.1 光周期现象 204

11.3.2 春化作用 208

11.3.3 花芽分化 210

11.4 种子和果实的发育与成熟 212

11.4.1 种子的发育与成熟 212

11.4.2 果实的发育与成熟 214

11.5.1 植物的衰老 216

11.5 植物的衰老与脱落 216

11.5.2 植物器官的脱落 218

12 植物的抗逆生理 220

12.1 逆境与植物的抗逆性 220

12.1.1 逆境的概念及种类 220

12.1.2 逆境对植物的影响 221

12.1.3 植物抗逆性的方式 221

12.1.4 提高植物抗逆性的一般途径 221

12.2 低温、高温的危害与植物的抗性 222

12.2.1 低温对植物的影响与植物抗性 222

12.2.2 高温对植物的影响与植物抗性 224

12.3 干旱、水涝的危害与植物的抗性 225

12.3.1 干旱对植物的影响与植物抗性 225

12.3.2 涝害对植物的影响与植物抗性 227

12.4 盐碱的危害与植物的抗性 228

12.4.1 盐害 228

12.4.2 盐分过多对植物的生理影响 228

12.4.3 植物的抗盐性及提高抗盐性的途径 228

12.5 病原微生物的危害与植物的抗性 229

12.5.1 植物的抗病性 229

12.5.2 病害对植物的生理影响 230

12.5.3 植物的抗病机理及提高抗病性的措施 230

12.6 环境污染与植物的抗性 231

12.6.1 大气污染 231

12.6.2 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 232

12.6.3 提高植物抗污染力的措施 232

主要参考文献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