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研究西方哲学东渐史的几个问题 1
一、哲学交流是人类哲学事业发展的动力之一 2
二、中外哲学之间进行交流的历史考察 10
三、西方哲学东渐史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进展 15
四、研究西方哲学东渐史的意义 19
第一章 明清之际西方哲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16世纪末至18世纪初) 25
第一节 中西文化首度在中国直接交汇 26
一、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汇的世界背景 26
二、西方传教士东来 30
三、中国学者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序幕掀开时发挥的作用 37
第二节 基督教典籍与托马斯著作的译介 43
一、西方传教士东来的使命 43
二、基督教典籍的翻译与刊刻 46
三、托马斯著作的翻译与出版 48
第三节 基督教神哲学的初步传播 53
一、形上学 54
二、灵魂与认识 67
三、伦理道德 76
四、基督教神学与哲学传入中国的意义 82
第四节 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初步译介 85
一、亚里士多德著作的译介 86
二、亚里士多德逻辑学说的介绍 88
三、亚里士多德“四因说”的介绍 92
四、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的介绍 93
第五节 平等对话以及中西文化交流被人为地打断 97
一、良好的开端 97
二、西方哲学早期东渐被人为地打断 107
第二章 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时期西学重新东渐(19世纪初至90年代初) 112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后西学重新东渐的新特点 112
一、十九世纪初西学重新东来 113
二、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发生的变化 116
第二节 艰难地迈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121
一、林则徐“探访夷情”的努力 122
二、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 126
第三节 西学重新东来后对西学的选择 131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与“中体西用”原则的提出 132
二、西学器物层面的输入 135
第四节 培根等西方哲学思想的零星介绍 139
一、早期改良派对洋务派的超越 140
二、王韬对培根等哲学思想的介绍 142
三、其他有关人士对西方哲学的介绍 149
第五节 西方哲学东渐史上的一段弯路 153
一、从“中体西用”原则说起 154
二、违背了知识输入的规律 158
第三章 世纪之交西方哲学重新全面东渐(1895年至1915年) 166
第一节 社会变革的发展与西方哲学重新全面东渐 166
一、西方哲学重新全面东渐的社会条件及其推动力量 167
二、对西学选择从制度层面到精神层面的进展 168
三、维新派和革命派为西方哲学重新全面东渐作出的努力 179
第二节 西方哲学重新全面东渐的宏观展示 183
一、翻译与出版的西学著作 184
二、期刊发表的有关西方哲学文章篇目 188
第三节 对几个西方思潮输入内容的综合分析 199
一、古代希腊哲学的重新介绍 200
二、星云假说的热心传播 208
三、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最早传播 216
第四节 对主要传播者及其传播西方哲学成果的评析 224
一、梁启超对西方哲学的传播及其启蒙意义 224
二、严复的西学翻译及其传播西方哲学的贡献 239
三、王国维对康德、叔本华与尼采哲学的研究 258
四、马君武传播西方哲学的贡献 271
五、章太炎传播西方哲学的特点 283
六、蔡元培对康德哲学的研究与吸收 296
第五节 “哲学”概念在中文中的定译以及由此引起的争论 307
一、“哲学”概念正式译出前的种种译法 307
二、西文“哲学”概念在中文中的正式定译与使用 312
第四章 “五四”运动前后西方哲学东渐之初步繁荣(1915年至1927年) 319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西方哲学东渐的初步繁荣 319
一、西方哲学成为西学东渐的主要对象 319
二、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化论争 324
三、西方哲学东渐的初步繁荣 331
第二节 康德哲学的热烈传播 334
一、康德哲学传播的热烈景象 334
二、甘蛰仙等论康德在哲学史上的位置 338
三、张铭鼎论康德哲学的根本精神 340
四、范寿康论康德的知识论 344
五、吕澂等论康德的美学思想 348
第三节 张颐对黑格尔伦理学说的研究 351
一、研究黑格尔伦理学说的起点 352
二、关于《黑格尔的伦理学说》一书 355
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363
一、传播中的一个热点 365
第四节 尼采哲学与五四思想启蒙 365
二、鲁迅接受尼采哲学影响的特点 372
三、茅盾对尼采哲学的全面论述 379
四、李石岑对尼采哲学的客观评论 382
五、S.T.W评价“超人”学说价值的角度 386
第五节 柏格森生命哲学的研究与输入 389
一、“柏格森号”问世前后 390
二、从陈独秀与李大钊的推崇说起 392
三、张东荪的柏格森著作翻译与思想批评 394
四、李石岑对柏格森哲学的解释 397
五、瞿世英论柏格森对现代哲学的影响 400
六、冯友兰对柏格森哲学方法的评述 402
七、梁漱溟对柏格森哲学的比较研究 405
第六节 杜威来华与实用主义哲学的传播 407
一、杜威来华及其在中国的讲演 407
二、胡适对实用主义哲学的全面传播 415
三、陶行知对杜威教育思想的传播 420
四、蒋梦麟对杜威伦理学说的传播 426
五、张东荪评实用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31
第七节 罗素来华及其分析哲学的传播 435
一、罗素在华的五大讲座 436
二、张申府以传播罗素哲学为己任 444
三、王星拱等对罗素哲学方法的介绍 449
四、高一涵等对罗素社会哲学的评介 456
第八节 杜里舒来华及其生机哲学的传播 461
一、邀请杜里舒来华的考虑与期望 461
二、杜里舒在华的主题讲演 464
三、张君劢关于杜里舒与罗素两家心理学之比较 467
四、瞿世英论生机论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470
五、费鸿年对杜里舒哲学的全面介绍 473
第九节 西方哲学东渐与中国社会迈向现代化 476
一、西方哲学在西学中的核心地位 477
二、引进西方哲学对于中国现代化的积极意义 483
第五章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哲学东渐的全面推进(1927年至1949年) 492
第一节 在历史的山重水复中全面推进西方哲学东渐事业 492
一、在历史的山重水复中对中国现代化前途的继续探索 493
二、在促进民族精神全面觉醒中对西方哲学东渐提出的新要求 498
三、为全面推进西方哲学东渐事业作出的努力 503
第二节 西方哲学家著作的翻译和出版 508
一、古代希腊哲学家著作的翻译与出版 509
出版 516
二、17世纪至18世纪西方哲学家著作的翻译与 516
三、德国古典哲学家著作的翻译与出版 519
四、现代西方哲学家著作的翻译与出版 522
第三节 国外学者研究西方哲学成果的翻译和研究 525
一、综合性研究著作的译介 526
二、专题性研究著作的译介 531
第四节 中国学者研究西方哲学发表的论文 536
一、陈康等研究古代希腊哲学的论文 537
二、金岳霖等研究休谟与斯宾诺莎哲学的论文 544
三、谢幼伟论述经验论与理性论的特点 549
四、张颐与贺麟等研究黑格尔哲学的论文 554
五、郑昕等研究康德与费尔巴哈哲学的论文 559
六、唐君毅等对现代西方哲学的综合研究 564
七、陈铨宣扬唯意志论的消极因素 569
第五节 研究古代希腊哲学著作的评析 573
一、李石岑探讨希腊三位哲学家的视角 574
二、黄方刚论苏格拉底哲学的转折性 580
三、严群的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著述 582
第六节 研究近代西方哲学著作的评析 584
一、汤用彤讲授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哲学的贡献 584
二、施友忠等理性论与经验论著作的优点 589
三、范寿康等对康德哲学的通俗解说 591
四、郑昕及其《康德学述》 592
五、郭本道对黑格尔哲学的系统介绍 603
六、沈志远阐述黑格尔辩证法的重点 611
七、贺麟钻研黑格尔哲学基本概念的功夫 618
八、朱谦之探讨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结晶 622
第七节 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著作的评析 627
一、张东荪的西方道德哲学研究 630
二、洪谦及其《维也纳学派哲学》 634
三、谢幼伟对现代西方哲学特征的揭示 640
四、朱光潜评克罗齐的新黑格尔主义 647
一、李长之论述《西洋哲学史》的出发点 652
第八节 综合研究西方哲学著作的评析 652
二、严群的《希腊思想》 657
三、姚璋等《近代西洋哲学史纲要》简评 665
四、方东美《哲学三慧》中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666
五、研究现代西方哲学著作的共同特色 672
第九节 中西哲学会通研究与当代中国哲学体系的诞生 682
一、西方哲学东渐取得重大进展的一个时期 682
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 685
三、科学哲学体系的建构 687
四、人本主义哲学体系的建构 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