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兰州段典型污染物迁移转化特性及承纳水平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黄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黄河流域水环境监管中心著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2569812
  • 页数:235 页
图书介绍:本书收集了我国节能法规和标准、汇集了大量数据、资料等。

第1章 黄河干流兰州段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1

1.1 黄河水沙的基本特征 1

1.1.1 水少沙多 1

1.1.2 水沙分布变化不均 1

1.1.3 水沙来源地区不同 2

1.1.4 黄河泥沙的理化特性 2

1.2 黄河兰州河段及河道概况 3

1.2.1 兰州河段地理特征 3

1.2.2 兰州河段河道状况 5

1.2.3 黄河兰州河段泥沙特征 6

1.2.4 人口及工农业概况 7

1.3 水功能区与排污和水质情况 7

1.3.1 水文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状况 7

1.3.2 黄河兰州河段的排污状况与有毒有机物污染特点 13

1.3.3 兰州河段水质断面状况 14

1.3.4 断面布设原则 16

第2章 河流中有机污染物的采样技术 18

2.1 河流污染研究的趋势和黄河兰州段典型污染物的确定 18

2.1.1 河流中有机污染物研究概况 18

2.1.2 黄河兰州段典型污染物的确定 20

2.2 SPMD在黄河污染调研中的首次实践 21

2.2.1 半透膜被动采样技术简介 21

2.2.2 半透膜被动采样器的应用 32

2.2.3 SPMD在黄河兰州段应用的方法和效果 38

2.2.4 实现SPMD代替现行随机采样的可行性 39

参考文献 42

第3章 黄河兰州段水环境中多环芳烃和壬基酚及其聚氧乙烯醚的分布 44

3.1 两类污染物在兰州河段存在的基本情况 44

3.1.1 黄河兰州段沿河排污状况 45

3.1.2 多环芳烃污染 47

3.1.3 壬基酚类污染 52

3.2 两类污染物在黄河水环境不同相间的分布 58

3.2.1 多环芳烃在沉积物和间隙水间的分配 58

3.2.2 壬基酚在黄河兰州段时间和空间分布 63

参考文献 67

第4章 黄河兰州段典型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68

4.1 多环芳烃和壬基酚在天然水体颗粒物上的吸附行为研究 68

4.1.1 天然吸附剂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解吸行为 68

4.1.2 多环芳烃在天然吸附剂上的吸附行为 71

4.1.3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类物质在天然吸附剂上的吸附行为 81

4.1.4 水体中表面活性剂与多环芳烃在吸附过程中的相互影响 92

4.2 天然水体中多环芳烃及壬基酚类物质光降解行为研究 95

4.2.1 水体中PAHs光降解行为的研究现状 95

4.2.2 水体中NPEO类物质的光降解行为研究 99

4.3 萘和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在黄河兰州段颗粒物上的吸附/解吸研究 108

4.3.1 吸附行为研究 108

4.3.2 黄河兰州段颗粒物上萘和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的解吸研究 110

4.4 黄河兰州段颗粒物对萘和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的挥发性实验研究 112

4.4.1 挥发行为的基础理论及研究现状 112

4.4.2 萘和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的挥发行为的实验研究 112

4.4.3 结论 115

参考文献 115

第5章 黄河兰州段典型污染物环境归趋研究 117

5.1 逸度模型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117

5.1.1 逸度与逸度容量的概念(Donald Mackay,1991) 117

5.1.2 逸度模型的分类与结构 118

5.1.3 逸度模型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与优点 119

5.2 马尔柯夫(Markov)模型的理论与方法 120

5.2.1 马尔柯夫链的相关概念与表示方法 120

5.2.2 吸收马尔柯夫链 122

5.2.3 马尔柯夫链在污染物迁移转化、归趋研究中的应用 124

5.3.1 黄河兰州段排污口状况 126

5.3 黄河兰州段典型污染物的环境归趋研究 126

5.3.3 菲的环境归趋研究 127

5.3.2 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127

5.3.4 黄河兰州段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s)的环境归趋研究 133

参考文献 136

第6章 河流中多环芳烃的来源解析 137

6.1 多环芳烃来源解析研究进展 137

6.1.1 定性及半定量方法 138

6.1.2 定量方法 139

6.2 黄河兰州段沉积物PAHs化学质量平衡模型源解析 142

6.2.1 污染源多环芳烃成分谱的建立 143

6.2.2 不同污染源PAHs成分谱特征比较 150

6.2.3 黄河兰州段沉积物受体PAHs成分谱的建立 154

6.2.4 黄河兰州段沉积物PAHs化学质量平衡模型解析结果 155

6.3.1 黄河兰州段沉积物PAHs因子分析模型源解析 159

6.3 黄河兰州段沉积物PAHs因子分析模型源解析及与CMB模型解析结果比较 159

6.3.2 两种源解析方法解析结果比较 164

参考文献 166

第7章 黄河兰州段两类典型污染物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危害 168

7.1 黄河兰州段两类典型污染物在生物体中的积累和分布 168

7.1.1 生物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168

7.1.2 测定结果 170

7.1.3 两类污染物在水生生物体内的蓄积性 172

7.1.4 小结 173

7.2 两类典型污染物对生物的毒性效应及生态风险评价 173

7.2.1 壬基酚对生物的毒性效应 173

7.2.2 多环芳烃对生物的毒性效应 175

7.2.3 壬基酚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价 178

7.2.4 多环芳烃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价 180

7.2.6 两类典型污染物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及生态承纳水平分析 183

7.2.5 综合分析 183

7.2.7 小结 187

参考文献 188

第8章 黄河兰州段典型污染物承纳水平研究 190

8.1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90

8.1.1 研究目的意义 190

8.1.2 研究总体目标 191

8.1.3 研究范围、内容和重点 191

8.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93

8.2 水域典型污染物纳污能力及承纳水平 193

8.2.1 相关研究进展 193

8.2.2 研究河段水域典型污染物承纳水平概念及内涵 199

8.2.3 黄河兰州段水域承纳水平特性分析 206

8.3 水域纳污能力计算及评价 209

8.3.1 研究河段水质保护目标分析 209

8.3.2 计算思路及方法 216

8.3.3 河段典型水文代表年选择 219

8.3.4 水域纳污能力计算结果及评价 221

8.4 典型污染物承纳水平 224

8.4.1 重点控制对象 224

8.4.2 研究河段典型污染物承纳水平 226

8.4.3 研究河段典型污染物控制思路及方法 229

8.4.4 典型污染物控制建议指标初步确定 230

8.5 研究河段两类物质处理建议措施 232

8.5.1 加强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 232

8.5.2 控制上游河段来水水质 232

8.5.3 加强研究河段区域环境治理 232

8.5.4 供水水厂加强深化处理措施 233

8.5.5 污水处理厂加强深化处理措施 233

8.5.6 继续加大治理研究力度 234

参考文献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