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如何理解法 1
1.1.1 本书的课题 1
1.1.2 作为规范群的法 1
第1章 法体系与法过程 1
1.1.3 法的运行 2
1.1.4 法规范的实现 3
1.2 法体系 4
1.2.1 着眼于法实现过程 4
1.2.2 法体系的定义 4
1.3 法过程 5
1.3.1 法的作用(1) 5
1.3.2 法体系和法过程 6
1.4.2 法的规范性功能和经验性功能 8
1.4.3 利害对立和法规范 8
1.4 法的功能 8
1.4.1 法的作用(2) 8
1.4.4 最终解决 9
1.5 西方近代型法体系 10
1.5.1 法体系的历史形成 10
1.5.2 西方近代型法的特征 11
1.5.3 西方近代型法的规范性机能 11
1.5.4 法体系的弊端及其界限 12
1.5.5 法的秩序原理 12
1.6 本书的整体结构 13
2.1.1 法体系的要件 17
2.1.2 日本的法文化论 17
2.1 日本法文化论的脉络 17
第2章 法文化 17
2.1.3 川岛的法意识论 18
2.1.4 对川岛命题的批判 18
2.2 “法文化”的语义 19
2.2.1 文化 19
2.2.2 法文化 20
2.2.3 法意识和法观念 21
2.2.4 作为法与件的法意识 22
2.3 日本的法文化 23
2.3.1 法文化的类型论 23
2.3.2 日本法的制度性特征 24
2.3.3 日本的法过程的特征 25
2.4.1 义理秩序原理 28
2.4 日本的法观念 28
2.4.2 与西方近代型法秩序原理的不同 29
2.4.3 法观念的国际比较 30
2.4.4 法文化与其他与件因素的竞合 33
2.5 法文化的历史性 34
2.5.1 传统法观念的历史背景 35
2.5.2 近代日本法文化的形成 36
2.5.3 日本法文化的未来 36
第3章 纠纷 38
3.1 法律案件处理 38
3.1.1 法过程与法律案件处理 38
3.1.2 法律案件与国民 39
3.2 法律问题 39
3.2.1 法律问题的概念 39
3.2.2 法律问题的种类 40
3.2.4 法律问题的性质 41
3.2.3 法律问题的意义 41
3.2.5 法律需求的弹性 42
3.3 纠纷 43
3.3.1 纠纷的社会学理论 43
3.3.2 纠纷的构成要素 43
3.4 纠纷的过程 46
3.4.1 纠纷的基础过程 46
3.4.2 纠纷的现实过程 48
第4章 法使用 54
4.1 法使用的概念 54
4.1.1 法律问题和法使用 54
4.1.2 法使用的概念 55
4.1.3 法使用的形态 56
4.2.1 法使用的参数 57
4.2 法使用的频率 57
4.2.2 法使用率的测定 58
4.3 法使用的决定因素 69
4.3.1 决定法使用的个别条件和一般条件 69
4.3.2 法使用的局面与因素群 71
4.3.3 人格因素 72
4.3.4 资源因素 73
4.3.5 环境因素 75
4.3.6 法制度因素 76
4.3.7 构造性背景因素 77
第5章 纠纷处理 79
5.1 纠纷处理的方式 79
5.1.1 法体系的纠纷处理机构 79
5.1.2 纠纷处理的基本原理 79
5.1.3 最终约束力的授予 80
5.2 作为纠纷处理程序的审判 81
5.2.1 审判的固有功能 81
5.2.2 审判类型论 82
5.2.3 审判类型的特征 83
5.2.4 形式的合理的审判的功能性特征 84
5.2.5 实质性审判原理的意义 85
5.2.6 形式的合理的审判的局限性 85
5.3 纠纷处理程序体系 87
5.3.1 代替性纠纷处理程序 87
5.3.2 依合意进行纠纷处理的特征 89
5.3.3 合意性纠纷处理的构造原理 90
5.3.4 非正式纠纷处理的环境条件 93
6.1.2 专门职业 96
6.1.1 法体系的运营者 96
6.1 作为专门职业的法律家 96
第6章 法律家 96
6.1.3 法律家 99
6.1.4 法律家的固有能力 100
6.2 日本的法律家制度 102
6.2.1 法曹 102
6.2.2 历史背景 102
6.2.3 法曹资格 104
6.2.4 法曹二元性 104
6.2.5 准法律家 105
6.2.6 外国法事务律师 106
6.3 法律家的补充和培养 106
6.3.1 补充过程的意义 106
6.3.2 日本的法律家补充制度 107
6.3.3 司法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 108
6.4.1 法曹增员的必要性 110
6.4 法曹人口问题 110
6.4.2 律师增员问题的论点 114
6.4.3 司法考试制度改革 119
6.4.4 司法制度改革 121
第7章 法律服务Ⅰ 125
7.1 法律服务和律师 125
7.1.1 法律服务 125
7.1.2 律师 126
7.2 律师 128
7.2.1 律师的社会地位 128
7.2.2 律师的社会背景与资料 129
7.2.3 律师的职业生活 130
7.3.1 事务所的经营形式 136
7.3 律师界的实际状态 136
7.3.2 事务所共同化的意义 139
7.3.3 事务所辅助人员 141
7.4 律师受理的业务 141
第8章 法律服务Ⅱ 146
8.1 法律服务的费用 146
8.1.1 律师的报酬 146
8.1.2 日本律师的报酬制度 147
8.2 促进利用法律事务的制度 150
8.2.1 法律途径的条件问题 150
8.2.2 律师的报酬和权利的实现 151
8.2.3 有关其他结构 153
8.3 民事法律援助 155
8.3.1 法律援助的意义 155
8.3.2 日本的民事法律援助 156
8.3.3 民事诉讼援助现状 157
8.3.4 法律援助制度的改革 160
8.4 与律师邻接的法律职业 160
8.4.1 相关职业的范围 160
8.4.2 准法律家 161
8.4.3 准法律家与律师的关系 162
8.4.4 公证人 164
8.5 企业法务员 164
8.5.1 企业法务部与法务员 164
8.5.2 企业法律事务及其人员 165
8.5.3 企业法务部与企业的法使用 170
第9章 审判制度 173
9.1 近代审判制度的引入 173
9.1.1 明治维新后的审判制度 173
9.1.2 明治宪法下的审判制度 175
9.2 日本宪法下的法院与法官 177
9.2.1 司法权的独立及其优势地位 177
9.2.2 法院和审判制度 179
9.2.3 法官 180
9.3 法曹一元论 184
9.3.1 战后的改革和资历制度 184
9.3.2 临时司法制度调查会 185
9.4 司法行政和法官的独立 189
9.4.1 集权的司法行政 189
9.4.2 司法的危机 193
9.4.3 新的司法改革 194
第10章 民事审判 196
10.1 民事审判案件 196
10.1.1 法院处理的民事案件种类 196
10.1.2 各种民事审判的利用频率 197
10.1.3 民事审判的利用频率 201
10.2 在审判中当事人的作用 206
10.2.1 审判和交涉过程 206
10.2.2 起诉的主要原因及起诉人 208
10.3 民事审判案件的处理 216
10.3.1 统计观察 216
10.3.2 和解与判决 219
10.3.3 和解处理存在的问题 222
10.4 由法官作出的法律决定 223
10.4.1 法律判断的性质 223
10.4.2 最高法院法官的判决态度 225
10.4.3 对机动车事故的处理 228
10.5 现代型诉讼 236
11.1.1 犯罪现象 242
第11章 刑事司法和规制 242
11.1 犯罪及其发生 242
11.1.2 日本的犯罪状况 244
11.2 刑事司法程序 250
11.2.1 宪法与刑事司法程序 251
11.2.2 刑事司法的程序流程 252
11.3 刑事司法程序的作用 255
11.3.1 刑事司法政策 255
11.3.2 警察与搜查过程 259
11.3.3 起诉裁量 262
11.3.4 刑事审判 270
11.3.5 刑事司法与法文化 272
11.4 规制 276
11.4.1 规制与法律的实效性 276
11.4.2 规制的社会过程 278
11.4.3 河流水质规定的例子 279
第12章 法与社会变动Ⅰ 286
12.1 法与社会 286
12.1.1 法过程与社会 286
12.1.2 法规范的内容 287
12.1.3 社会变化与法的变更 288
12.1.4 实定法导致的社会变革 290
12.2 离婚与法 292
12.2.1 社会变化中的离婚法 293
12.2.2 离婚法的社会过程 297
12.2.3 离婚申请不受理申述制度 299
12.2.4 围绕协议离婚法的争论 300
12.3 农户继承 303
12.3.1 农地均分继承制的矛盾 303
12.3.2 农户继承实况调查 306
12.3.3 社会变化与农业政策的转变 311
第13章 法与社会变动Ⅱ 313
13.1 土地、房屋租赁与法 313
13.1.1 明治民法中的不动产租赁 313
13.1.2 民法规定和租赁关系 315
13.1.3 租地、租房(土地租用、房屋租用)法的修正 318
13.1.4 佃耕争议与佃耕立法的挫折 320
13.1.5 围绕租地、租房的现代法与社会变动 323
13.2 雇佣上的男女平等 326
13.2.1 法理念与差别行为 326
13.2.2 判决解决 328
13.2.3 雇佣机会均等法的制定 330
文献一览 334
索引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