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概论 1
一、足针疗法的历史与发展 1
二、足针疗法的理论依据、作用机制与功用 2
(一)理论依据 3
(二)作用机制 5
(三)功用 7
三、足针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9
(一)适应证 9
(二)禁忌证和禁用部位 9
(一)足部解剖 10
四、足部解剖与足部骨度折量法 10
(二)足部骨度折量法 12
五、足部穴位定位、主治与操作 13
(一)足部经穴 13
(二)足部奇穴 30
(三)足针穴 53
(四)足针新穴 63
六、操作步骤和方法 66
(一)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66
(二)操作方法 68
(三)弯针 70
(二)滞针 70
(一)晕针 70
七、异常反应及其处理 70
(四)断针 71
(五)血肿 71
八、足针疗法的优点与注意事项 71
(一)优点 71
(二)注意事项 72
下篇 疾病的足针疗法 73
一、内科疾病 73
感冒 73
头痛 75
偏头痛 77
三叉神经痛 79
中暑 81
低热 82
咳嗽(支气管炎) 83
支气管哮喘 85
肺气肿 86
卒中(脑血管意外) 87
面瘫(面神经麻痹) 90
眩晕 91
原发性高血压 92
原发性低血压 95
神经衰弱 96
失眠 97
呕吐 99
胃脘痛 101
慢性胃炎 103
消化性溃疡 104
胃下垂 105
膈肌痉挛(呃逆) 107
胃痉挛 109
肠炎 110
慢性胰腺炎 112
胃肠功能紊乱 114
腹痛 115
胆囊炎、胆石症 116
肋间神经痛 118
坐骨神经痛 120
冠心病 122
窦性心动过速 124
窦性心动过缓 125
健忘 125
关节炎 126
痛风性关节炎 128
糖尿病 130
高脂血症 132
肥胖症 134
甲状腺功能亢进 135
肾小球性肾炎 136
尿失禁 138
癃闭 139
泌尿系结石 141
癫癎 142
癔症 144
老年痴呆症 146
重症肌无力 147
盗汗 148
厥证 149
慢性疲劳综合征 150
便秘 151
二、妇科疾病 153
月经不调 153
痛经 155
闭经 157
崩漏 159
经前紧张综合征 161
更年期综合征 162
带下 163
盆腔炎 165
宫颈炎 166
子宫内膜异位症 167
子宫脱垂 168
子宫肌瘤 170
不孕症 171
性欲淡漠症 172
胎位不正 174
产后缺乳 175
产后腹痛 176
小儿感冒 177
三、儿科疾病 177
小儿惊风 178
流行性乙型脑炎 179
小儿腹泻 181
小儿厌食症 182
小儿疳积 183
小儿遗尿 185
小儿夜啼 186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187
小儿多动症 189
肠套叠 190
小儿疝气 191
小儿脱肛 193
四、男科疾病 194
前列腺炎 194
前列腺增生 196
阳痿 197
遗精 199
不射精症 201
不育症 203
睾丸炎 205
五、外科疾病 206
毛囊炎 206
乳腺炎 207
乳腺增生症 209
痔疮 210
急性阑尾炎 212
静脉炎 213
六、骨伤科疾病 214
落枕 214
颈椎病 216
腰椎间盘突出症 218
腰肌劳损 220
腰扭伤 221
网球肘 222
肩关节周围炎 224
骨质疏松症 225
退行性膝关节炎 226
退行性跖趾关节炎 227
腓总神经麻痹 228
脑震荡 230
踝关节扭伤 231
足跟痛 233
跟骨骨刺 235
七、皮肤科疾病 236
湿疹 236
带状疱疹 238
荨麻疹 240
神经性皮炎 241
银屑病 243
足癣 244
丹毒 245
痤疮 246
皮肤瘙痒症 248
黄褐斑 249
脱发 250
八、眼科疾病 252
睑腺炎 252
结膜炎 253
近视 255
远视 256
视疲劳 257
夜盲症 258
青光眼 259
白内障 261
视神经萎缩 262
九、耳鼻咽喉科疾病 263
耳鸣、耳聋 263
梅尼埃病 265
化脓性中耳炎 267
鼻衄 268
鼻炎 270
过敏性鼻炎 271
扁桃体炎 272
咽喉炎 274
咽炎 276
喉炎 277
梅核气 279
喉喑 281
舌咽神经痛 283
牙痛 284
口腔炎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