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总论 1
一.韩国文字生活简介 1
二.韩国使用汉字的可行性 2
三.汉字在韩国的传播 5
四.韩国语字母及其国际音标转写 8
第一篇 汉字的中国字音与韩国字音 11
第一章 韩国汉字字音的源流 13
第二章 历代韩国汉字字音 25
第一节 高丽时期的汉字字音 26
一.辅音体系 26
二.元音体系 32
第二节 李朝前期的汉字字音 36
第三章 韩国汉字音韵系统的变化 42
第四章 现代韩国汉字字音 61
第一节 现代韩国汉字音韵系统 61
一.现代韩国语辅音体系和现代韩国汉字音声母 61
二.现代韩国语元音体系和现代韩国汉字音韵母 64
三.现代韩国汉字音的阳声韵和入声韵 67
第二节 韩国汉字音与闽南方言比较 70
第三节 韩国汉字音与广州话比较 78
一.音韵体系比较 78
二.普通话、广州话、韩汉音的对应关系 82
三.韩汉音和广州话100字对照 93
一.中韩声母的差异 97
第一节 韩国汉字音与现代汉语音韵的差异 97
第五章 韩国汉字音的音韵特征 97
二.中韩韵母的差异 112
三.阳声韵和入声韵 126
第二节 朝鲜王朝初期汉字音的声调 130
一.东国正韵式汉字音的声调 131
二.朝鲜朝初期传统汉字音的声调 136
第三节 韩中牙喉音声母对照 138
一.韩汉牙音声母对照表 138
二.韩汉喉音(晓匣)声母对照表 156
第六章 韩国文字的创制与中国音韵 164
第一节 《训民正音》的创制 164
第二节 《训民正音》与中国音韵学 168
一.《东国正韵》 186
第七章 历代韩国字音韵书和字书 186
第一节 韵书 186
二.《华东正音通释韵考》 196
三.《三韵声汇》 200
四.《奎章全韵》 206
第二节 字书 209
一.《训蒙字会》 209
二.《类合》和《千字文》 217
三.《全韵玉篇》 220
四.《字典释要》和《新字典》 223
第二篇 历代韩国的汉字特有用法 225
第一章 古代韩国的汉字特有用法 227
第一节 汉字引入初期的汉文使用 227
第二节 汉字的特殊用法 231
一.音读法 233
二.意读法 233
三.半音读 233
四.合成法 234
五.同音异义法 235
六.补充法 235
第三节 汉字特殊用法的几个发展阶段 236
一.名词表示法 236
二.韩语语序表示法 238
三.吏读(吏札) 240
四.乡札 242
五.口诀 244
六.《警民编》原文口诀剖析 246
第四节 汉字特有用法的必备条件 254
一.韩国音 254
二.韩国义 261
三.韩国式单词 262
四.韩国汉字 262
五.助词和词尾 262
六.韩语语序 263
第二章 韩国特有汉字 264
第一节 特有汉字分类 264
一.韩国自造汉字 264
二.中国汉字取新音的汉字 266
三.中国汉字取新义的汉字 267
四.口诀简略字 269
第二节 特有汉字的字义和字音 273
第三节 《六书》与特有汉字 275
第四节 中韩汉字比较 278
一.韩国简略字 278
二.字形统计比较 280
三.字义举例比较 281
四.中国简化字与韩国汉字 285
第三章 韩国特有汉字词汇 292
第一节 特有汉字词汇 292
第二节 附会汉字词汇 296
第三节 韩国语独有的汉字词汇 299
第四章 《大明律直解》中的特殊词汇和词尾 302
第一节 《大明律》和《大明律直解》 302
一.体词性词汇 304
第二节 《大明律直解》中的特有词汇 304
二.谓词性词汇 308
三.副词性词汇 315
四.助词 320
第三节 《大明律直解》中的词尾 325
一.非语末词尾 325
二.语末词尾 328
第三篇 历代韩国的汉语教育 337
第一章 李朝以前的汉语教育 339
第一节 古代三国的遣唐留学和高丽的科举制度 339
第二节 古代三国和高丽的汉语教育特点 343
一.汉文教育机构的出现 343
二.汉语口语学习机构的产生 344
第二章 李朝时期的汉语教育 345
第一节 国家的教育体制与语言政策 346
第二节 汉语教育机构和人才培养途径 350
一.司译院 351
二.承文院及其它汉学机构 353
三.人才培养的途径 354
第三节 汉语教材和教学方法 357
一.教材 358
二.教学方法 364
第四节 崔世珍对汉语教育的贡献 366
一.《四声通解》与汉语语音学习 370
二.《翻译老朴》与汉语口语训练 371
三.《训蒙字会》与汉字字义教育 373
第五节 李朝时期汉语教育的特点 374
一.稳妥的教育机构 375
二.健全的教育体制 376
三.可观的研究成果 376
四.先进的教学方法 376
第三章 8·15光复前和冷战时期的汉语教育 377
第一节 日本殖民统治下的汉语教育 377
第二节 70年代初以前的汉语教育及其特点 379
一.民族教育的恢复与汉语教育的复苏 379
二.高中汉语教育的草创 382
三.这一时期汉语教育的特点 385
第三节 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的汉语教育 386
一.大学汉语教育的初步发展 386
二.高中汉语教育滞后 390
三.这一时期汉语教育的特点 393
第四章 当今韩国的汉语教育 396
第一节 大中学校和各种办学形式的汉语教育 396
一.大学中文学科的迅猛发展和中国大陆留学热潮 396
二.中学汉语教育的发展 401
三.各种办学形式的汉语教育 407
第二节 当今汉语教育的特点和韩国“汉语热”的成因 409
一.韩国“汉语热”的成因分析 409
二.这一时期韩国汉语教育的特点 412
第四篇 当今韩国的语文政策和汉字教育 415
第一章 当今韩国的汉字使用及教育现状 417
第一节 韩国通用汉字的字种 417
第二节 韩国常用汉字的字种 419
第三节 韩国专用汉字的字种 421
第四节 韩国的教育用汉字 422
一.中韩两国教育用汉字的字种分布比较 422
二.韩国《汉文教育用基础汉字》的新调整 423
三.韩国教科书中的汉字 427
第五节 韩国的高频汉字 430
第六节 韩国的功能汉字 433
第七节 韩国词汇中汉字词的比重 435
第二章 韩国汉字政策及汉字教育政策的演变 438
第一节 韩国文字政策中的几个概念 438
一.韩文专用与韩汉混用 438
二.混用体文章的始出 439
三.韩汉混用与韩汉并用 442
一.韩文专用政策 443
第二节 光复后韩国的文字政策 443
二.韩汉混用政策 446
三.韩汉并用政策 447
第三节 韩国的汉字教育政策 449
一.汉字并用时期(1945~1965年) 449
二.汉字部分混用时期(1965~1970年2月) 450
三.汉字复活运动时期(1970年3月~1975年2月) 450
四.汉字部分并用时期(1975年3月~) 451
五.韩文专用教育的利与弊 452
第四节 光复后韩国汉字使用趋向的实证性分析 453
第三章 关于汉字问题的各种理论与观点 456
一.丁泰镇:《关于不使用汉字的问题》(汉城:雅文阁,1946年) 456
二.崔铉培:《文字的革命》(汉城:教学图书株式会社,1947年) 457
三.赵润济:《国语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汉城:文化堂,1947年) 459
四.文教部汉字废除理论(汉城:文教部,1948年) 460
五.朴定绪:《国语的将来和汉字的再认识》(汉城:壮文社,1968年) 461
六.李应镐:《历代语言政策研究》(汉城:韩文专用国民实践会,1969年) 462
七.南广佑:《现代国语国字的诸问题》(汉城:一潮阁,1970年) 462
八.崔铉培:《主张韩文专用》(汉城:正音社,1970年) 464
九.吴之湖:《对于国语的严重误解》(汉城:通文馆,1971年) 464
十.金敏洙:《国语政策论》(汉城:高丽大学出版部,1973年) 465
十一.许雄:《为了我们的语言和文字的明天》(汉城:科学社,1974年) 466
十二.柳正基:《国字问题论集》(大邱:常志社,1976年) 467
附录 471
[附录1]朝鲜朝学者论韩汉音 473
一.《东国正韵》序 473
1.序(摘录) 474
二.《华东正音通释韵考》 474
2.凡例 475
三.《三韵声汇》 476
1.金在鲁序 476
2.洪启禧跋 476
3.凡例 477
四.《御定奎章全韵》 479
1.「雅亭遗稿」(李德懋)中的「奎章全韵凡例」 479
2.「增补文献备考」中的有关材料(正祖二十年) 481
3.御定奎章全韵义例 481
[附录2]朝鲜朝学者论明清汉语音韵 483
一.《四声通考》凡例 483
二.《洪武正韵译训》序 484
三.《翻译老乞大朴通事》凡例 485
四.《四声通解》 487
1.序 487
2.凡例 491
五.《汉清文鉴》凡例 494
六.《华语类抄》 495
七.《华音启蒙》序 496
[附录3]韩国中国学研究学术团体 497
[附录4]韩国部分大学的中国学研究机构 502
[附录5]韩国有关中国学的各种刊物 504
[附录6]汉文教育用基础汉字的调整 505
[附录7]韩国高频1,000个单字构词分布表 521
[附录8]韩国文字政策大事记 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