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向心理论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德亮著
  • 出 版 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3561624
  • 页数:204 页
图书介绍:《语篇向心理论研究》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向心理论的本体研究,主要介绍向心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论背景、参数化研究、普遍性研究以及向心理论的扩展研究。第二部分是关于向心理论的交叉研究,分别介绍向心理论如何与关联理论、优选论、博弈论相结合。第三部分是关于向心理论的应用研究,如何把向心理论具体应用到实践领域,如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回指消解、自然语言生成以及如何基于向心理论改善作文自动评分系统。

第一部分 向心理论的本体研究 2

第一章 向心理论概论 2

1.1 向心理论的主要内容 2

1.2 向心理论对连贯性的解释 4

1.3 向心理论的未解之谜 5

1.3.1 向心理论中语句层面上的问题 5

1.3.2 向心理论的语言普遍性 6

1.3.3 向心理论在语篇处理模型中的作用 7

1.3.4 信息结构和向心理论 7

1.3.5 语篇结构和向心理论 8

1.4 结语 9

第二章 向心理论的概念基础 10

2.1 与中心相关的基本概念 10

2.1.1 注意 10

2.1.1.1 心理学的角度 10

2.1.1.2 语言学的角度 13

2.1.2 焦点 13

2.1.3 凸显 15

2.2 指称 16

2.2.1 指称的定义 16

2.2.2 指称的分类 17

2.2.3 指称的研究视角 17

2.3 连贯 18

2.3.1 衔接与连贯 18

2.3.2 局部连贯与宏观连贯 20

2.3.3 实体连贯与关系连贯 20

2.3.4 基于命题的连贯与基于实体的连贯 21

第三章 向心理论的理论背景 22

3.1 Joshi,Kuhn和Weinstein的相关研究 22

3.1.1 推理复杂性 22

3.1.2 向心逻辑 23

3.1.3 向心性与量词化 24

3.2 Grosz和Sidner的相关研究 24

3.2.1 焦点与聚焦 24

3.2.1.1 即时焦点(immediate focus)和宏观焦点(global focus) 24

3.2.1.2 当前语篇焦点(current discourse focus)和潜在焦点(potential foci) 28

3.2.2 语篇结构理论 29

第四章 向心理论的参数化 34

4.1 向心理论的参数 34

4.1.1 上指中心(Cb) 34

4.1.2 语句(utterance) 36

4.1.3 实现(realization) 37

4.1.4 Cf排序(Cf-ranking) 39

4.1.5 代词化(pronominalization) 41

4.1.6 过渡类型(transition) 42

4.2 相关的实证研究 46

4.2.1 国外的研究 46

4.2.1.1 Poesio,et al.(2004) 46

4.2.2 国内的研究 51

4.2.2.1 许余龙(2008) 51

4.2.2.2 段蔓娟(2006) 52

4.2.2.3 许宁云(2010) 54

4.2.2.4 王德亮(2009a) 56

第五章 向心理论的普遍性 58

5.1 语言的普遍性与多样性 58

5.2 向心理论体现的语言本质属性 60

5.2.1 语篇语流的线性特征 60

5.2.2 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62

5.3 向心理论体现的人类认知属性 63

5.3.1 凸显 64

5.3.2 可及性 65

5.3.3 焦点 66

5.3.4 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 69

5.4 结语 71

第六章 向心理论的扩展 72

6.1 扩展的必要性 72

6.2 不同的扩展思路和尝试 75

6.2.1 堆栈模型 75

6.2.2 缓存模型 77

6.2.3 脉络理论 80

6.3 评论 82

第二部分 向心理论的交叉研究 86

第七章 向心理论与关联理论 86

7.1 关联理论 86

7.1.1 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 87

7.1.2 Sperber&Wilson的关联理论 88

7.1.3 关联理论与回指消解 89

7.1.4 简评 91

7.2 向心理论中引入关联理论的必要性 92

7.2.1 多个主题共现问题 93

7.2.2 转换状态的排序问题 95

7.3 关联向心论 96

7.3.1 基于关联理论的解决方案 96

7.3.2 简评 99

7.4 结语 99

第八章 向心理论与优选论 100

8.1 优选论 100

8.1.1 概述 100

8.1.2 理论框架 101

8.1.2.1 生成器(Generator) 102

8.1.2.2 评估器(Evaluator) 103

8.1.2.3 制约条件 103

8.1.2.4 操作过程及分析方法 104

8.2 向心优选论 106

8.2.1 Beaver(2004)的研究 106

8.2.2 熊学亮和翁依琴(2005)的研究 109

8.2.3 简评 111

8.3 可复性优选论 112

8.3.1 理论背景 112

8.3.2 理论框架 113

8.3.3 运作方式 113

8.3.4 可复性优选论与语言类型学 114

8.4 小结 115

第九章 向心理论与博弈论 116

9.1 博弈论 116

9.1.1 定义与简史 116

9.1.2 基本概念 117

9.1.3 分类 118

9.2 语言博弈 119

9.2.1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 119

9.2.2 辛提卡的语言博弈 120

9.3 向心博弈论 121

9.3.1 基本模型 121

9.3.2 回指的向心博弈 124

9.3.3 简评 126

9.4 结语 128

第三部分 向心理论的应用研究 132

第十章 回指消解 132

10.1 引言 132

10.2 汉语向心模型 133

10.3 汉语中的回指 134

10.4 消解算法推导 136

10.4.1 首次逼近 136

10.4.2 句内回指消解 140

10.4.3 长距离回指消解 142

10.4.4 消解算法整合 143

10.5 结语 146

第十一章 基于向心理论的自然语言生成研究 147

11.1 引言 147

11.2 自然语言生成概观 147

11.2.1 自然语言生成的基本概念 147

11.2.2 自然语言生成的主要流程 148

11.2.3 自然语言生成的发展现状 149

11.2.4 自然语言生成的主要难点 149

11.3 向心理论在自然语言生成中的应用 150

11.3.1 篇章设计 150

11.3.2 句子设计 152

11.3.3 表层实现 154

11.3.4 回指生成 155

11.3.5 整合应用 157

11.4 简评与启示 160

第十二章 向心理论与作文自动评分系统 162

12.1 作文自动评分系统 162

12.1.1 国外的现状 163

12.1.1.1 PEG系统(Page and Peterson,1995) 163

12.1.1.2 IEA系统 163

12.1.1.3 e-rater系统 164

12.1.1.4 IntelliMetric系统 165

12.1.2 国内的动态 165

12.1.3 简评 166

12.2 向心理论与作文连贯性评估 167

12.2.1 连贯性量化测量的可能性 167

12.2.2 作文连贯性评估的不同策略 169

12.2.2.1 基于经典过渡状态的评估 170

12.2.2.2 基于非流畅转换的评估 171

12.2.2.3 其他策略 174

12.3 结语 178

参考书目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