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秦汉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体系的初步确立 1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社会状况和学术思潮 2
一、集权时代的到来 2
二、经济的恢复和持续发展 5
三、科技发展的第二次高潮 8
四、科学与神学的对峙 11
第二节 秦汉时期的科学观 14
一、天学:皇权的象征 16
二、作为立国之本的农政 20
三、《周髀算经》中的数学观 24
四、科学医学观的形成 28
第三节 秦汉时期的自然观 33
一、《淮南子》的宇宙生成理论 34
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及两汉的谶纬思想 36
三、王充的元气自然论 41
第四节 秦汉时期的科学方法 45
一、辩证方法的继续发展和深入运用 46
二、《黄帝内经》与《伤寒杂病论》:整体方法与分析方法互补范式的确立 49
三、王充的方法:效验与推理 55
四、张衡的实验方法 60
五、逻辑方法的缺失 65
第五节 秦汉时期的天文学思想 70
一、从《太初历》到《乾象历》 70
二、以论天三家为代表的宇宙理论 76
三、张衡的天文理论模式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82
第六节 秦汉时期的地理学思想 88
一、《汉书·地理志》:中国地理学体系的基本模式 89
二、《淮南子》的地理学理论 93
三、张衡的地理学说和地震思想 99
四、其他地理学思想成就 104
第七节 秦汉时期的数学思想 110
一、《周髀算经》的数学思想 110
二、《九章算术》与传统数学体系的建立 117
第八节 秦汉时期的农学思想与生物学思想 127
一、代田耕作法中所反映的农学思想 127
二、《汜胜之书》对于农业科学的总结 131
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及其思想 139
第九节 秦汉时期的医学思想 144
一、《黄帝内经》与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 145
二、《伤寒杂病论》与临床医学体系的建立 154
三、《神农本草经》与药物学体系的建立 158
第十节 秦汉时期的物理学思想和工程技术思想 163
一、《淮南子》和《淮南万毕术》中的物理思想 163
二、京房的声学思想 170
三、董仲舒对大气现象的认识 174
四、王充对诸多物理现象的阐释 178
五、绚丽多彩的工程技术思想 186
第十一节 秦汉时期的化学思想及其应用 195
一、《周易参同契》的化学理论与实践 195
二、秦汉时期高度发展的化工技术及其思想 204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和学术思潮 216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充实和提高 216
一、从三国鼎立到南北对峙 217
二、北方的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219
三、灿烂的思想文化成就 222
四、民族大融合和中外交流 226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观 230
一、“言”、“意”之争所体现的科学观 230
二、刘徽和《孙子算经》的数学观 235
三、贾思勰的农学观 238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自然观 239
一、杨泉《物理论》和玄学各派的自然学说 240
二、《列子》中的自然观 248
三、葛洪的自然变化论 250
四、初传佛教的本体论 253
五、范缜的《神灭伦》 255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方法 257
一、辨析名理的逻辑思潮和鲁胜的《墨辩注》 258
二、刘徽“析理以辞”的科学方法 260
三、祖冲之“准以实见”的科学方法 263
四、范缜“质用统一”的方法 264
五、贾思勰的科学方法 266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天文学思想 268
一、从《景初历》到《大明历》 268
二、丰富多彩的宇宙理论 277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学思想 284
一、裴秀的制图理论与实践 284
二、《水经注》的地理学思想 287
三、地志的形成及其地理观念 292
四、《佛国记》和其他地学思想 294
第七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数学思想 297
一、赵爽的数学证明和数学教育思想 298
二、刘徽的数学思想——中国古代数学理论的奠基 302
三、祖冲之父子的数学理论和成就 312
四、甄鸾及其他算经的数学思想 315
第八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学思想和植物学思想 320
一、《齐民要术》中的农学思想 320
二、植物学理论的进步 331
第九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医药学思想 340
一、《脉经》的诊脉理论 340
二、《针灸甲乙经》的针灸学理论 344
三、《肘后备急方》和其他医药学理论 347
四、《本草经集注》和《雷公炮炙论》 354
第十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化学思想及其应用 358
一、炼丹术中的化学思想和实践 358
二、手工业技术中化学知识的提高和应用 364
第十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物理学思想及其应用 375
一、对若干物理现象的新认识 375
二、巧夺天工的机械制造技术 386
三、佛教建筑成就 395
第六章 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持续发展 400
第一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社会状况和学术思潮 400
一、强盛繁荣的政治经济 401
二、三教鼎立的学术思潮 403
三、绚丽多彩的科学文化 407
四、频繁活跃的中外交流 410
第二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科学观 413
一、隋唐时期重视科学技术和科技教育的社会思潮 413
二、《颜氏家训》的技艺观 417
三、李淳风的科技观 420
四、孙思邈的医学观 423
第三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自然观 427
一、佛教徒眼中的大千世界 428
二、道家、道教的天人观和变化论 432
三、柳宗元、刘禹锡的天人论和宇宙观 437
第四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科学方法 441
一、李淳风和一行重视实测的科学方法 441
二、孙思邈博学精思的治学方法 445
三、佛教因明逻辑方法的传入 449
第五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天文学思想 452
一、从《皇极历》到《大衍历》 452
二、《开元占经》的占星术和天文学思想 458
三、《步天歌》——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460
第六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地学思想 463
一、贾耽和李吉甫的地学思想 463
二、玄奘及其《大唐西域记》 469
三、窦叔蒙的潮汐理论 472
第七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数学思想 474
一、王孝通的数学思想 474
二、《算经十书》与唐代数学教育思想 476
三、《韩延算书》的实用算术思想 479
四、二次内插法的创立和发展 482
第八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农学思想 485
一、陆龟蒙的水田整地技术思想 487
二、陆羽及其《茶经》 491
三、果树栽培移植技术思想 495
第九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医药学思想 497
一、巢元方的病因病机理论 499
二、孙思邈的医药学成就和思想 502
三、《四部医典》与藏医理论 508
四、《新修本草》及其他医药学著作 511
第十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化学思想及其应用 515
一、炼丹术中的化学思想及黑火药的发明 515
二、冶金技术思想和纺织印染技术思想 518
三、造纸技术的发展与印刷术的发明 524
四、其他化学手工业技术思想 530
第十一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物理学思想及其应用 537
一、物理学思想的新进展 537
二、都市建设和桥梁工程的新成就 541
第七章 宋元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发展高峰 553
第一节 宋元时期的社会状况和学术思潮 553
一、从对峙到统一 553
二、商品经济的繁华 555
三、理学的形成及其思想特征 558
四、科技发展的黄金时代 565
五、中外交流的新气象 569
一、宋元时期重视科学技术的社会思潮 572
第二节 宋元时期的科学观 572
二、沈括的科学观 579
三、李冶和秦九韶的数学观 585
四、陈旉和王祯的农学观 593
五、“儒医”思想的兴起 602
第三节 宋元时期的自然观 608
一、周敦颐和邵雍的宇宙图式 608
二、张载气一元论的自然观 615
三、朱熹理一元论的自然观 621
四、宋元时期道教的自然学说 628
第四节 宋元时期的科学方法 635
一、沈括的“验迹原理”方法 636
二、朱熹的“格物致知”方法 640
三、李冶的“推理明数”与秦九韶的“数道统一”方法 646
四、赵友钦的大型实验方法 651
第五节 宋元时期的天文学思想 656
一、宋代天象观测、天文仪器制造和地方报时思想 656
二、沈括的“十二气历”思想 660
三、朱熹的天地生成理论 664
四、《授时历》——中国古代历法思想的高峰 672
第六节 宋元时期的地学思想 680
一、从《太平环宇记》到《大元一统志》 680
二、边疆和域外地理学思想 684
三、杜绾和土宿真君的矿物学理论 690
四、燕肃的《海潮图说》 696
第七节 宋元时期的数学思想 699
一、贾宪的任意次方可解思想 700
二、李冶的数学思想 702
三、秦九韶的数学思想 708
四、杨辉的数学思想 713
五、朱世杰的四元术 720
第八节 宋元时期的农学思想和生物学思想 725
一、陈旉《农书》与南方农业科学技术思想 725
二、王祯《农书》对传统农学思想的总结 730
三、动植物谱录的大量出现和生物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736
第九节 宋元时期的医药学思想 742
一、宋元时期的医政管理和医学教育思想 742
二、医学分科及各科思想的新进展 744
三、承前启后的药物学著作 748
四、《洗冤集录》的法医学说 752
五、金元四大家的医学理论争鸣 754
第十节 宋元时期的物理学及其相关工程技术思想 761
一、沈括的物理学思想 761
二、《革象新书》的物理学思想 766
三、指南针与航海造船技术思想 769
四、《营造法式》与宋元时期的建筑技术思想 773
五、《梓人遗制》与宋元时期的纺织技术思想 778
第十一节 宋元时期的化学及其相关工程技术思想 781
一、炼丹术中化学思想的新贡献 781
二、火药与热兵器思想 785
三、雕版和活字印刷思想 788
四、冶金和制瓷技术思想 792
后记 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