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飘动的审美体 白莲 1
雪,洁白的…… 6
雪,也不尽是洁白的…… 6
点评一 吴强 6
点评二 彦台 6
“浴血红日” 于晓峰 刘娟 6
寄情豪雨中 王兴明 8
荷塘深处——“自然景物镜头”意境谈 莲影 10
境中境 13
“绿肥红瘦”——色调氛围的横比 蓝白 13
“雨荷图” 13
“荷花图” 13
烛影摇红——心灵情致拟物化 艾丽思 15
似曾相识燕归来 钱循怡 17
点评 国华 19
亮色 郭颖 19
金子般的色调 金华 22
憧憧光影的隐喻 玉辉 24
“阴影” 杨令勋 26
音与画的艺术交响 娄树山 29
点评 范南山 29
声画对立蒙太奇 莲影 31
甜蜜的忧愁,忧愁的甜蜜 34
童年:欢乐的声音与痛苦的画面 34
点评 陈光远 34
声画立交桥情结 敏妮 34
江上晚钟——此时有声胜无声 兰梦 36
情的撞击——声音对立蒙太奇 伊人 39
“绝响” 白莲 42
催眠曲与海涛音 42
独轮车声与火车声 42
蒙太奇一瞥 封伯承 44
致幻与联想 陶松 46
风流美学 雷梦娜 48
擦掉伤心的口红 52
不见问柳人 52
夜色中的脚 52
浓郁意味的仪式——“背媳妇” 司坦芬 52
“中国的寓言”:炮仗 白莲 55
点评二 岭南 60
点评三 曹鸿 60
影图二题——《东归英雄传》拾零 白莲 60
点评一 符志刚 60
点评二 余凡 66
点评三 周波 66
那难忘的手 王玮梁 66
点评一 春雨 66
“万马奔腾图” 66
“东归珍图” 66
点评一 红华 九湘 69
点评二 邹颂安 蒋元良 69
“绞索”·“铁钳”——正义力量的隐喻 杨令勋 69
点评 薛原 远德 72
妙“手” 峻崖 72
点评 光远 74
“血路” 蒿杰 张黎宇 74
点评 振王 76
冰峰颂——精神视觉化 伟羡 76
“鱼”的意味 钱艇 78
点评 戴锡南 80
“蝈蝈罐”留给人的思索 吴强 80
“残缺人”象征 陈嘉栋 82
点评 符志刚 85
一帘风絮——影尾象征 秋韵 85
缩龙成寸——缩小,也是夸张 骆萍 87
夜泊瓜洲……——偶然:必然的形式 紫雯 89
谈《痴情女子》中的悬念设置 邬红华 92
“对比”的魅力 葛阿刚 94
双层结构的魅力 莲影 96
裸女,跪在历史文化反思的湖边 夏倩 98
裸镜,展示的只是性吗? 雷梦娜 101
闪烁理性之光润 105
笼于社会性氛围中 105
点评 傅淮润 105
东西方艺术裸文化差异一瞥 焦迅 105
黯淡辉煌 萍之 107
性的灵魂:思想 骆妹 109
“恐怖”启示录 颂安 113
伤心桥头 113
于现代生活潮中 113
原始的祭祀 113
镜头里射出三万发子弹 罗九湘 115
饮鸩岂能止渴! 董绍华 117
“京味电影”与文化生态环境 梁天明 120
精神背景身份与现实身份的错位 白莲 122
温馨的“都市童话” 晶晶 126
点评 沈益飞 郑彝忠 126
对旧“情人”的依恋能挥之即去? 126
王某的痞子气 126
点评 邢克进 梁福厚 129
“车站”小天地 社会大舞台 刘德燕 129
点评 王琪 132
细节不细 启梁 132
轻松而惊险——《傍晚她敲开我的门》赏析 姚莉 134
悦目赏心 启人深思 王喜盛 郭惠萍 137
我看《新中国第一大案》 董绍华 139
框模化与偶像化影响的英雄形象 柏鹏兴 141
读《朱自清》 赵光 144
戏如其文 148
剧似其人 148
点评一 唐希洪 148
点评二 杨绘祖 张黎 148
人生如戏的悲剧性错位 王乃伦 148
美,不能离开真和善 光影 150
点评一 李果 154
点评二 蒋元良 克俊 154
梦与醉的合一 彭慧媛 154
一面 福厚 156
价值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议《三毛从军记》中的发型设计 张镇钊 158
点评 吴强 160
不打也能“打动人心” 颖之 160
“驮”中见真情 王乃伦 162
难忘的“小东西” 柳文耀 164
点评 朱万俊 167
情寄纸船 姚慧花 167
点评 苏培明 169
“硬币”架心桥 夏艳 169
失真的历史细节 广宝 171
点评 凌春荣 张馗君 171
是谁扯下了封灯的罩幔? 柳文耀 172
一节偶疏 龚伟 173
“左右为难”——灵芝自白 李金华 174
走向心理——《孙中山》影画首尾断想 伟羡 177
努力中的一种结果——谈《重庆谈判》中的蒋介石形象塑造 白莉 180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小议《重庆谈判》中的一个讽喻 王洪志 183
从《洛奇》看奥斯卡奖 仲予 185
《老人与狗》的尴尬 宋政 李果 187
难尽人意 光影 190
点评 达洋 190
点评一 黄启梁 194
点评二 刘易 铁群 194
言情,不能悖理 赵光 194
点评一 梁伟羡 198
点评二 邢克进 198
反思 伊思 198
孤魂复仇之思 强辉 200
假情假事 林洗 202
多余的“空姐” 金小洪 204
苏乞儿当不得英雄 晓文 206
“老面孔” 志刚 循怡 208
两个道士一台戏 赵光 210
点评一 梁伟羡 214
点评二 乃光 214
令人困惑的“毒草莓” 柏之万 214
幻影与鬼话 李进授 216
一场“电子游戏” 振家 217
点评 孙国华 220
才子乎?大侠乎? 白丽 220
点评三 志刚 225
“大杂烩” 符志刚 225
点评一 姚莉 225
点评二 李光嵘 225
不了情 雯雯 228
临去秋波那一转 231
含苞欲放的杜鹃 231
“扫处即生”——谈《子夜》序幕 淮润 231
附一 “一瓢饮”(电影鉴赏写作书简之一) 莲影 234
附二 雷雨前的林中风景——性格的多彩与色调的统一(“一瓢饮”电影鉴赏写作书简之二) 雷梦娜 245
跋 梁伟羡 黄启梁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