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大地构造和海相油气地质 下》PDF下载

  • 购买积分:2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力,陈焕疆,甘克文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116042717
  • 页数:86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全面介绍中国南方大地构造和海相油气地质的专著,编著者是根据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南方新一轮海相油气勘探实践和科研的新成果,并在消化、吸收、继承前人“七五”、“八五”科研攻关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

(上册) 3

导言 3

第一篇 中国南方盆-山基本构造与沉积格架及其演化史 3

第一章 中国南方大地构造基本格架 3

第一节 中国南方主要构造单元划分 3

第二节 主要地块 3

一、华北地块 3

二、扬子地块 4

三、下扬子地块 8

第三节 主要造山带及其中的块体 19

一、华南造山带 19

二、秦岭-大别-鲁苏造山带 23

三、三江造山带北段 26

四、三江造山带中、南段 30

五、粤海造山带 32

六、环太平洋造山带 35

七、印支运动以后形成的陆内造山和变形 37

第四节 总结——南方区域构造研究的几个新认识 41

一、首次提出古特提斯粤海造山带 41

二、秦岭古特提斯洋位置新解 41

三、下扬子地块不同于中、上扬子地块,是一个独立块体 42

四、加里东期湘桂块是一个独立块体 42

五、提出南盘江-右江地区新的盆地动力学机制 42

参考文献 42

第二章 中国南方层序地层学研究和构造-古地理、盆地沉积-构造演化 45

第一节 概述 45

一、构造-古地理时空单元划分 45

二、构造-古地理和盆地沉积演化研究思路 45

三、造山-造盆过程分析 47

第二节 层序地层学研究和层序界面分析 47

一、层序地层学含义、应用和层序界面成因 47

三、加里东旋回震旦纪—早古生代准二级层序 50

二、准二级层序划分和层序不整合界面特征 50

四、晚古生代—中三叠世准二级层序 55

五、晚三叠世—第三纪准二级层序 58

第三节 显生宙以来南方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 59

一、构造-岩相古地理含义和构造-沉积单元 59

二、震旦纪—早古生代构造-岩相古地理特征 61

三、晚古生代—中三叠世构造-岩相古地理特征 68

四、晚三叠世—侏罗纪构造-岩相古地理特征 79

五、白垩纪构造-岩相古地理特征 82

第四节 南方及邻区寒武纪—白垩纪原型盆地的复原 84

一、古海陆恢复的依据和方法 84

二、前古特提斯洋演化与华南古大陆的首次聚合 84

三、古特提斯洋演化与中国古大陆的聚合 87

四、晚三叠世—白垩纪古地理复原与新特提斯洋演化 88

第五节 大陆边缘原型盆地烃源岩与盆-山转换 91

一、早古生代扬子大陆边缘盆地演化对烃源岩的贡献 91

二、晚古生代华南大陆边缘盆地演化对烃源岩的贡献 93

三、滇黔桂地区晚古生代—中三叠世边缘海盆地生、储、盖组合与盆-山转换 96

四、前陆盆地-三角洲环境的烃源岩 97

五、南方古大陆盆地演化与沉积-构造转换面 98

第六节 总结 101

参考文献 103

第三章 中国南方地块拼合历史及主要造山带造山过程 104

第一节 南方地块拼合历史 104

一、前古特提斯洋的扩张和封闭 104

二、古特提斯洋的扩张和封闭 108

三、新特提斯洋的扩张和封闭,现代洋陆体制逐步形成 112

四、太平洋和印度洋构造域的形成和晚喜马拉雅运动 116

第二节 南方主要造山带的造山过程简述 118

一、秦岭造山带形成与演化 118

二、三江造山带形成与演化 120

三、粤海造山带形成与演化 123

四、华南造山带形成与演化 125

第三节 南方大地构造基本特点和陆内形变的深部背景 129

一、南方大地构造基本特点 129

二、南方中燕山期以来岩石圈演化与动力学过程和陆内形变的深部背景 135

第四节 总结 144

参考文献 145

第四章 中国南方前陆盆地地质 147

第一节 前陆盆地类型讨论 147

一、经典前陆盆地 147

二、类前陆盆地 148

三、广义前陆盆地系列及其分类 149

四、小结 150

第二节 全球前陆盆地演化及主要特征 150

一、A俯冲带的分布与成因 150

二、欧非大陆间的前陆盆地与造山冲断带的演化 152

三、前陆区的沉积组合 158

四、小结 159

第三节 南方前陆盆地体系 160

一、南方的区域构造格架背景 160

二、扬子地台周缘的前陆盆地带 160

三、南方类前陆盆地的质疑 162

第四节 前陆盆地的演化、叠加和改造 165

一、沉积盆地与造山带变换的若干理论探讨 165

二、前陆盆地的演化与特定时代构造体系的关系 166

三、前陆盆地的改造 169

四、南方“类前陆盆地”的演化和改造的探讨 172

五、小结 173

第五节 南方地热流的现状和演化的讨论 173

一、现有数据的获得和分布 173

二、对大地热流密度值演变的认识 174

三、南方地表热流值变化的解释 175

四、热流值与有机质演化的关系 176

五、小结 177

第六节 总结 178

参考文献 178

第五章 中国南方“盆”“山”耦合和脱耦关系 180

第一节 主要学术思想 180

一、研究中国南方盆地的新思路 180

二、“盆”“山”耦合和脱耦的运动学 185

三、“盆”“山”耦合和脱耦的动力学 193

第二节 中国南方中-新生代的“盆”“山”耦合和脱耦分析 195

一、粤海印支造山带滇桂段与南盘江-右江盆地 195

二、粤海印支造山带粤桂段与十万大山盆地 207

三、三江印支造山带南、中段与兰坪-思茅盆地和楚雄盆地 212

四、三江印支造山带北段、川黔湘-鄂南燕山陆内造山带与上扬子盆地 225

五、东秦岭造山带与中扬子盆地 235

六、苏鲁造山带与下扬子盆地 239

第三节 总结 249

参考文献 251

第二篇 中国南方海相油气地质 259

第六章 中国南方海相烃源岩的划分、形成条件、分布及热演化特征 259

第一节 烃源岩划分指标 259

一、高演化条件下,一系列适用于正常演化条件下的烃源岩指标失去意义 259

二、划分烃源岩的有机碳标准 260

三、烃源岩厚度问题 261

四、烃源岩划分结果 261

第二节 海相烃源岩形成条件 262

一、前造山期海相原型盆地和同造山期前陆盆地造就了良好的海相烃源岩 262

二、烃源岩发育的基本特征 263

三、烃源岩形成于多种不同类型的缺氧环境 264

第三节 烃源岩分布 265

一、四套区域主力烃源岩 265

二、八套地区性烃源岩 270

第四节 南方海相烃源岩热演化特征 276

一、南方海相烃源岩Ro值的纵横向变化 276

二、南方海相烃源岩Ro值高的原因 281

三、烃源岩高热演化对南方海相油气评价的影响 282

参考文献 283

第七章 中国南方海相储集层特征 284

第一节 在含油气系统形成阶段,作为输导层和储集层的物性下限 284

一、碎屑岩 284

二、颗粒碳酸盐岩 285

第二节 南方海相储集层现今物性特征及控制因素 288

一、南方海相储集层现今物性特征和分类 288

二、南方海相储集层孔渗性控制因素分析 305

第三节 南方海相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 311

一、白云岩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311

二、生物礁灰岩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316

三、滩相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321

参考文献 327

第二节 封堵层(盖层)分类 328

一、岩性盖层 328

第一节 封堵层(盖层)封闭天然气的机理 328

第八章 中国南方海相中生界、古生界封堵层(盖层) 328

二、浓度盖层 329

三、压力盖层 329

四、直接盖层 329

五、区域盖层 330

第三节 封堵层(盖层)评价指标 330

一、以突破压力为中心的盖层评价系统 330

二、以可塑性为中心的评价指标 332

三、两套指标系统的比较评价 332

四、天然气藏盖层必须具备的条件 333

五、建议南方海相中、古生界盖层评价指标 333

第四节 南方海相中生界、古生界的天然气盖层 334

一、三套区域盖层 334

二、在海相含油气系统之上发育有两套上叠区域盖层 337

一、水化学成分的成因分类和形成控制因素 339

第五节 南方中生界、古生界海相地层水 339

三、南方主要含油气区海相地层水化学性质 340

二、中国南方区域水化学成分分布的总体特征 340

第六节 泥质岩封盖性能讨论 346

一、泥质岩的粘土矿物组成与封盖性能 346

二、泥质岩的成岩演化与封盖性能 348

三、泥质岩的胶结作用与封盖性能 352

四、泥质盖层封闭性能评价指标 354

五、一个尚待深入解决的课题——深部或超深部泥质岩的封盖性能问题 357

参考文献 364

第九章 高演化条件下中国南方多旋回叠合盆地海相含油气系统 365

第一节 含油气系统分析方法概述 365

一、含油气系统概念及其应用 365

二、含油气系统几个关键术语及描述原则 366

三、南方含油气系统分析方法的特点 368

四、南方多旋回叠合盆地含油气系统分析 369

一、扬子被动大陆边缘下古生界含油气超系统 374

第二节 南方海相原始含油气超系统的形成和解体 374

二、扬子碳酸盐岩台地上古生界含油气超系统 381

三、扬子西缘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含油气超系统 387

四、湘桂活动大陆边缘盆地上古生界含油气超系统 390

五、三江占特提斯双弧后边缘海盆地上古生界—侏罗系含油气超系统 396

第三节 南方海相含油气系统 398

一、海相原始含油气系统划分 398

二、南方海相中、古生界的今、古油气藏分布 400

三、四川盆地含油气系统分析 401

四、四川盆地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南方海相仅有的大型工业性含气区 418

第四节 威远气田——四川盆地众多海相晚期次生成藏、混源气田的代表 426

一、一种特殊成因的气源类型——“晚期改造型海相油型裂解水溶混源气” 427

二、水溶混源气的形成——裂解气混源的主要途径与保存方式 431

三、天然气母源追溯——震旦系储层沥青的鉴别展示了威远地区多期、多源成藏演化史 432

四、喜马拉雅成藏期的整体封闭体系——“持续型”整体封闭保存体系和直接盖层 439

五、气藏形成期及其有效成藏组合——独特的晚期次生成藏模式 442

第五节 南方海相含油气系统形成、演化的基本特点 446

一、南方前造山期海相原型大陆边缘盆地阶段形成十分优越的原始含油气系统 446

二、南方海相地层高热演化使原始含油气系统转化为纯含气系统 447

三、南方印支同造山期前陆盆地及其它陆相盆地对海相含油气系统的演化、成藏、保存曾起过重要建设作用 447

四、南方同造山期含油气系统普遍经历了多期强烈构造运动的改造和破坏 448

参考文献 450

(下册) 455

第三篇 中国南方海相含油气保存单元评价 455

第十章 中国南方后造山期陆内造山作用对海相含油气系统的改造、破坏和重建——已发现的海相天然气藏、残留油气藏及古油藏典型解剖 455

第一节 盆-山耦合关系继承发展的闭锁型盆地海相天然气藏典型解剖 458

一、四川盆地中部威远气田 458

二、四川盆地边缘渝东-鄂西建南气田 459

第二节 盆-山脱耦后重建型盆地海相天然气藏及残留油藏典型解剖 467

一、苏北盆地盐城凹陷朱家墩气田 467

二、苏北黄桥CO2气田 475

三、苏南句容残留油藏 493

第三节 盆-山脱耦后扬子地块东南大陆边缘陆内基底拆离造山带下古生界古油藏及残留油气藏典型解剖 502

一、浙江余杭泰山古油藏 503

二、湘西慈利南山坪Z2dn古油藏 507

三、贵州东部瓮安?1m、麻江S?-2(含O1h)古油藏 513

四、黔东凯里虎庄残留油气藏 523

第四节 盆-山脱耦后长期上升、剥蚀的湘桂块残留型盆地上古生界—下三叠统古油藏典型解剖 534

一、南丹大厂D2生物礁型古油藏 534

二、广西隆林安然P2c生物礁古油藏 543

三、十万大山盆地北缘岜西T1古油藏 547

第五节 盆-山脱耦后受强烈走滑、形变的扬子西缘楚雄肢解-残留型盆地上三叠统古油藏典型解剖 552

一、有效烃源岩(区)追溯 552

二、有效储集空间及其成岩序列序次 555

三、区域性盖层及有效圈闭类型 556

四、古油藏的改造、演化和破坏 556

第六节 油气的有效成藏条件组合(有效含油气系统)及多期次构造运动下的晚期成藏 558

一、有关成藏条件有效性问题 558

二、成藏条件组合的有效性及多期次构造运动背景下晚期成藏 565

参考文献 566

第十一章 中国南方海相含油气保存单元评价及勘探方向——现今整体封存条件下晚期成藏及其有效成藏组合 567

第一节 含油气保存单元内涵及其评价思路 568

一、含油气保存单元概念与内涵 568

二、含油气保存单元评价思路与技术指标 571

三、南方海相含油气保存单元划分与评价 578

第二节 中国南方海相重点勘探区块含油气保存单元及其现今含油气系统分析 580

一、渝东-鄂西区块 580

二、句容-海安区块 608

三、江汉盆地南部 637

四、鄱阳盆地南鄱阳坳陷 651

五、楚雄盆地 671

六、南盘江坳陷秧坝区块 708

七、十万大山盆地 722

八、思茅坳陷 739

九、湘鄂西地区 757

第三节 现今含油气系统油气富集成藏与保存条件类比性评价 770

一、渝东-鄂西区块油气富集保存条件与川东已知天然气工业区对比 770

二、从下生上储型海相油气藏的发现和钻探结果,分析中、下扬子区叠合盆地的海相油气成藏保存条件及其勘探思路 788

三、南鄱阳坳陷与盐城凹陷海相油气成藏与保存条件类比 806

四、楚雄盆地与四川盆地西北部中生界油气地质条件类比 810

五、思茅坳陷与泰国呵叻盆地海相油气地质条件类比 828

六、从新近钻探结果分析南盘江坳陷秧坝区块油气成藏与保存条件 833

第四节 南方海相含油气保存单元综合评价和勘探方向 837

一、4个级别含油气保存单元划分及其评价 837

二、国内对南方天然气成藏模式的研究 843

三、南方海相天然气具有普遍的晚期、混源、次生成藏特色 848

四、“整体封闭保存条件下的晚期成藏及其有效成藏组合”是认识和评价南方海相中、古生界保存单元天然气成藏的基本思路 853

五、南方海相中、古生界油气勘探方向 858

六、南方海相油气勘探与评价研究建议 861

参考文献 863

结论 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