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五代乱世文学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定广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0456085
  • 页数:320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论述了唐末五代世风、土风文学,乱世文人悲剧意识及其文艺转化。

引论 1

一 前人对唐末五代文学的主要观点及其缺憾 1

二 研究成果的分布与研究方法的运用状况及其薄弱环节 8

三 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探索之意义 15

第一章 浑金璞玉——唐宋文学史链条亟待开发的一环 1

第一节 唐末五代乱世文学的时间范围 1

第二节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7

第三节 唐末五代文学的文学史意义 16

第二章 唐末五代世风、士风与文学 22

第一节 唐末五代乱世的世风与文人 22

第二节 唐末五代乱世的士风与文学 27

一 蹭蹬于科举 29

二 传食诸侯——漂泊于藩镇 43

三 隐遁于世外 45

四 宗教谋生 51

五 屈节偷生 52

六 以诗谋生 54

第三章 乱世文人的悲剧意识及其文艺转化 56

第一节 唐末五代文人的思想特征及其与文学的关系 56

一 唐末五代文人思想意识上的最大特点 56

二 唐末五代文人的悲剧意识及其表现 59

第二节 悲剧意识的消解方式与文艺的时代特征 67

一 入骨讽刺以发泄悲愤与唐末讽刺文学的高度繁荣 67

二 冷眼旁观求得平静与唐末诗文清醒的哲理性和历史穿透性 69

三 皈依宗教及隐逸山林与唐末五代诗歌的宗教色彩及淡泊情趣 70

四 沉湎酒色和世俗娱乐与唐末五代城市文艺的艳情化和世俗化 73

第三节 唐末五代文人的悲剧人生观与苦吟诗风 77

一 科举实现人生价值 78

二 诗歌实现人生价值 81

第四章 唐末五代文学之特色与价值的宏观考察 88

第一节 唐末五代的“普遍苦吟现象”及其文化根源 88

一 唐末五代的普遍苦吟现象 88

二 “苦吟”含义的演变与唐末五代人的苦吟观 90

三 普遍苦吟现象的文化根源 98

四 普遍苦吟现象与“晚唐体”五律诗兴盛之间的关系 106

第二节 “晚唐体”——唐末诗歌的时代风格 109

一 对各家“晚唐体”概念的质疑 109

二 宋人所谓“晚唐”——“晚唐体”的时间内涵 112

三 “成如容易却艰辛”——“晚唐体”的艺术风格内涵及其指称流变 125

四 “晚唐体”作家的师法渊源和创作特征 139

五 “晚唐体”与五代诗及宋诗的关系 146

第三节 以七绝为例看唐末诗歌的艺术创新 153

一 唐末七绝诗的评价问题 153

二 唐末七绝体式、题材上的创新和特色 155

三 唐末七绝在艺术手法和技巧上亦有多方面新创 160

四 唐末七绝所呈现的美学物质——“晚唐异味” 170

第四节 罗隐的重新发现及其重大文学史意义 172

一 “温李”之后独步唐末诗坛 173

二 冤沉千载及其原因 177

三 罗隐的重新发现及其重大意义 185

第五章 唐末五代文学之新变走向研究 192

第一节 由对温李二人的取舍看唐末五代文坛的雅俗走向 192

一 “温李”齐名与唐末诗歌 192

二 温庭筠诗名雄霸晚唐 194

三 温庭筠的命运和个性在唐末产生共鸣 197

四 唐末诗人普遍效法温庭筠诗风和笔法 200

五 余论 206

第二节 《花间集序》的词学观与曲子词的化俗为雅 206

一 必须准确理解《花间集序》的主旨 208

二 《花间集序》词学观与曲子词的雅化趋向 217

第三节 由中晚唐诗词关系看曲子词的演变轨迹 224

一 学界关于中晚唐诗词关系的一些误断 224

二 盛中唐以来诗词的雅俗分流与歌诗传唱之盛 226

三 晚唐诗词的雅俗融合和走向一体化 232

四 五代诗词分工的定型 249

五 五代曲子词风格演变的两个阶段及其词风差异 255

第四节 张泌的诗词创作及其典型文学史意义 260

一 不应被忽视的唐末重要作家张泌 260

二 张泌诗词的艺术渊源和个性风格 263

三 张泌在唐末五代文学发展中的典型意义 269

附录 272

罗隐生平事迹辨正——兼与吴在庆先生商榷 272

一 “初赴举”的时间及《嘲钟陵妓云英》的作年 272

二 罗隐隐居时间考 278

千年张泌疑案断是非——各家张泌考证平议与辨正 285

一 张泌、张佖混淆不清之由来 285

二 今人对张泌其人的专题考辨 286

三 平议与辨正 289

四 结论 299

邵谒、胡宾王考 301

引用文献 306

后记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