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讲话(1934.11—1937.7) 1
哲学也有不空洞的 1
吃了亏的人的哲学 7
人生的三大真理 11
各式各样的生活 16
有冤无处诉 22
除去着色眼镜 26
旧戏不够反映生活 31
老虎打架和人类打仗 36
从二加二等于四说起——一般法则和特殊法则 40
命运的时代 45
河为什么向前流 49
民族解放与哲学(1936.8) 53
第一章 几个基本问题 53
一、用得着学哲学吗 53
二、三个问题 54
三、什么是正确的哲学呢 56
四、哲学只在实践中才会发展 57
第二章 唯物论和民族解放运动 60
一、唯物论的原则 60
二、反唯物论的种种倾向 62
三、机械唯物论的偏向 65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和民族解放运动 69
一、对立统一法则和联合战线 69
二、质量互变律和民族解放运动 76
三、否定之否定和民族解放运动 78
四、结语 80
如何研究哲学(1936.8) 82
一、先认清楚“为什么” 82
二、哲学史和哲学概论的读法 88
三、怎样辨别正确的哲学 93
四、怎样建立自己的哲学 100
五、必须同时研究社会科学 106
思想方法论(1936.11) 111
第一章 方法论和思想方法论 111
一、改变世界的方法 111
二、世界观和方法论 114
三、思想方法和行动的方法 116
第二章 本体论和思想方法论 118
一、根本问题 118
二、观念论和思想方法论 120
三、机械论和思想方法论 123
四、新唯物论和思想方法论 125
第三章 认识论和思想方法论 128
一、认识是反映 128
二、认识的发展过程——感觉 131
三、认识的发展过程——表象和概念 133
四、认识的发展过程——判断、推理 137
五、分析和综合 147
六、归纳和演绎 152
第四章 形而上学的方法和辩证法 155
一、形而上学和形式论理学 155
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60
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163
第五章 唯物辩证法的诸法则 168
一、矛盾统一律 168
二、质量互变律 173
三、否定之否定律 176
第六章 唯物辩证法的应用上的要点 181
后记 184
关于《思想方法论》的问答(1937.5) 187
一、问 187
二、答 191
一个概观 195
现代哲学读本(1937.3) 195
上部 新哲学的建立 202
第一章 新哲学的诞生 202
一、从黑格尔到费尔巴哈 202
二、新哲学首创者的思想的进程 207
三、费尔巴哈和马恩两人的关系 211
四、《德国意识形态》和新哲学的确立(上) 215
五、《德国意识形态》和新哲学的确立(下) 220
第二章 新哲学的战斗 225
一、对观念论辩证法的批判 225
二、对形而上学唯物论的批判 228
三、新哲学在自然科学和经济学上的应用 237
四、恩格斯晚年对观念论的斗争 246
下部 新哲学的发展 250
第三章 俄国是新哲学发展的中心 250
一、从民粹主义到伊里奇阶段 250
二、伊里奇的哲学活动 252
第四章 民粹主义、新康德主义、马赫主义 255
一、对民粹主义者的主观主义的批判 255
二、对新康德主义者的客观主义的批判 257
三、对马赫主义的斗争 261
四、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 263
五、马赫主义批判的意义 271
第五章 新哲学的新阶段 275
一、作为认识论的辩证法 275
二、辩证法的核心和它的诸要素 280
三、伊里奇和普列汉诺夫 283
四、新哲学的任务 288
后记 291
“文明”又输入到中国来了(1937.3) 294
赛金花的风波(1937.3) 296
新启蒙运动和中国的自觉运动(1937.3) 298
——答半呆君 303
哲学与生活(1937.4) 303
相对和绝对 303
世界观的确立——答青年平君 309
关于“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答张友仁、瞿鸣皋君等 314
关于内因论与外因论——答韦尚白君 325
真理的问题——答朱庸君 333
认识论上的问题——答黄绍祖君 336
《哲学讲话》批评的反批评——答何礼容、孙伯成、吴珊诸君 343
哲学问题四则——答陈文纨、张凄咽等 349
动物有没有本能——答汪德明君 353
恋爱的本质是性行为吗?——答徐晓云君 358
一、来信 358
二、恋爱不是永久不变的 360
三、恋爱的特点及其社会基础 362
四、恋爱的本质和形态 364
五、将来的两性关系是怎样的? 365
非常时的观念形态——答夏士融君 367
非常时对宗教的态度——答熊宝君 373
一、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375
二、宗教的各种作用 376
三、宗教问题是不是重要 377
四、怎样办呢 378
民族的思想上的战士——鲁迅先生(1937.6) 380
论思想文化问题(1937.6) 388
从哲学的用处说到爱国自由(1937.6) 401
身边琐事与伟大的远景(1937.6) 405
论批判(1937.6) 409
什么是新启蒙运动(1937.6) 413
辩证法唯物论梗概(1937.7) 416
一、唯物论 416
二、主观的观念论 416
三、客观的观念论 417
四、观念论是迷信宗教的桥梁 417
五、旧唯物论的弱点 418
六、辩证法唯物论 419
七、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420
八、矛盾统一律 420
九、质量互变律 421
十、否定之否定律 421
再论批判(1937.8) 423
谈谈现实主义(1937.8) 426
思想自由与共同的路向(1937.8) 429
不能放松思想的岗位(1937.9) 431
文化在抗战中(1937.9) 435
对于“撤退”应有的认识(1937.9) 439
民众组织的民主原则(1937.9) 442
论信任政府(1937.9) 446
怎样解决事业和职业的矛盾(1937.12) 449
论爱国主义(1937) 454
难民问题仍要加倍注意(1937) 457
沉闷时局中应有的态度——答“一个小市民”(1937) 459
抗战文艺的动向(1938.2) 465
一、改变了什么?产生了什么新的东西? 465
二、由于什么样的原因产生了新的东西呢? 468
三、但它还有许多不够的地方 470
四、来一个展望吧 472
五、自然发生的呢?还是也要经过一个运动呢? 475
六、举几个最重要的问题来讨论一下 476
文艺创作的三要素(1938.3) 480
哲学的现状和任务(1938.4) 488
孙中山先生的哲学思想(1938.4) 493
一、为革命而战斗的哲学思想 493
二、行易知难学说中的唯物论要素 497
三、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505
谈谈边区的文化(1938.4) 510
批评不是诡辩(1938.5) 512
克服自己的弱点(1938.6) 516
山西敌区工作团第一支队投敌(1938.6) 519
受敌我双方委任的两面游击队(1938.6) 520
共产主义者与道德(1938.9) 521
一、唯物论者和道德 521
二、进步的发展的道德观 524
三、共产主义者与民族道德 528
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二周年(1938.10) 533
敌机轰炸延安(1938.12) 537
美国修改中立法的问题(1939.1) 539
哲学“研究提纲”(1939) 542
第一部分 哲学和政治 542
一、研究哲学的任务(在抗战建国的工作中为什么要研究哲学) 542
二、哲学的阶级性和党性 543
三、辩证法唯物论的阶级性和党性 544
四、辩证法唯物论的发生和发展 545
第二部分 唯物论与唯心论 548
一、哲学的根本问题、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区别 548
二、唯物论和唯心论的产生基础 550
三、自然发生的辩证法唯物论 552
四、机械唯物论 554
五、主观唯心论 558
六、二元论 561
七、客观唯心论和黑格尔的思想 564
第三部分 辩证法唯物论 567
一、辩证法唯物论是什么 567
二、辩证法唯物论与过去的人类思想(哲学和科学)的关系 568
三、辩证法唯物论的第一个基本观点是把物质当做本源的存在 570
四、辩证法唯物论的第二个基本观点是认为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的 571
五、辩证法唯物论的第三个基本观点是认为物质(存在)是意识的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作用或属性 572
第四部分 辩证法唯物论的认识论 574
一、辩证法唯物论的认识论是反映论 574
二、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575
三、真理论 576
四、辩证法、论理学、认识论的同一性 579
第五部分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法则 581
一、辩证法唯物论的根本观点 581
二、质变量、量变质的法则 582
三、对立统一法则 586
四、否定之否定法则 597
第六部分 唯物辩证法的诸范畴 602
一、什么是范畴 602
二、本质和现象 603
三、根据和条件 606
四、形式与内容 608
五、法则、因果性、目的性(法则就是规律) 610
六、偶然性、必然性,必然与自由 614
七、可能性和现实性 618
关于形式论理学与辩证法(1939.3) 623
民族与民族斗争(1939.3) 627
一、民族是什么 627
二、民族问题与民族革命运动 630
三、民族革命战争 634
四、民族统一战线 636
五、民族自决与民族国家 647
六、民族的独立解放与民族最后解放 648
家族(1939.3) 649
一、什么是家族 649
二、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家族 652
三、一夫一妻制的家族 655
四、封建时代的家族制度 658
五、资本主义的家族关系 660
六、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家族 664
七、简短的结论 671
一、问题提起的必然性 672
旧形式运用的基本原则(1939.4) 672
二、运用旧形式的中心目标 674
三、旧形式的根本规律 676
四、运用旧形式的基本方式 678
五四文化运动在今日的意义(1939.4) 681
使三万双睡眼睁开(1939.4) 685
五四运动二十年——感想与回忆(1939.5) 687
正确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就是辩证法——研究哲学的基本认识(1939.6) 689
旧形式新问题(1939.6) 694
两年来延安的文艺运动(1939.7) 697
形式论理学和辩证法——并略评潘梓年先生的《逻辑学与逻辑术》(1939.8) 700
怎样研究辩证法唯物论(1939.8) 720
一、辩证法唯物论的特点 720
二、怎样才算是把握了辩证法唯物论 721
三、把握辩证法唯物论的步骤 724
四、辩证法唯物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特别是唯物史观)是分不开的 726
共产党与知识分子(1939.10) 730
统一和斗争(1939.10) 736
反汪运动中应注意的问题(1939.11) 746
关于三民主义的认识(1939.11) 749
社会主义革命与知识分子(1939.11) 754
论中国的特殊性(1940.2) 765
抗战中的陕甘宁边区文化运动——1940年1月6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40.4) 782
一、边区文化在全国的地位 782
二、抗战以来边区文化运动的成绩和缺点 790
三、边区文化运动今后的任务 802
《日出》在延安上演(1940.4) 805
弄文艺的人要注意宪政运动(1940.4) 809
五四文化运动的特点(1940.5) 811
五四运动在文学上的重要贡献(1940.5) 822
附录 826
实践与理论(论文集) 目录 826
论中国特殊性及其他 目录 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