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鉴 3
理论阐述 3
第一章 政治权力 3
第一节 政治权力的含义 3
第二节 政治权力类型和政治权力关系 11
第三节 政治权力的作用 18
第二章 权力类型与用权原则 23
第一节 权力类型 23
第二节 用权效果 24
第三节 用权原则 25
第一节 领导的形成和领导者的产生 36
第三章 权力与领导过程 36
第二节 领导权力的来源 40
第三节 权力的获取、竞争与控制 48
第四节 领导权力的运用 54
第五节 领导过程中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的交换 68
第六节 授权与委托 75
第四章 权力滥用及其对领导影响力的制约 81
第一节 权力滥用的表现形式 81
第二节 权力滥用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82
第五章 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 84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84
第二节 遵循权力的行使原则 85
第三节 领导者正确行使权力的方法与艺术 86
第一节 权力 90
第六章 领导者的权力观 90
第二节 权威 91
第三节 权限 94
第七章 权为民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96
第一节 权力的起源和本质 96
第二节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99
第三节 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102
第四节 现实权力观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110
第五节 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114
第八章 情为民系——牢固树立正确的地位观 123
第一节 党的地位来源于人民群众 123
第二节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25
第三节 牢记“两个务必”、情系人民群众 128
第四节 如何树立正确的地位观 131
第九章 利为民谋——牢固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13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利益的基本观点 139
第二节 共产党人的利益观 144
第三节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关系 149
第四节 如何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155
第十章 深刻认识树立和落实正确政绩观的重大意义 162
第一节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162
第二节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奋斗目标的客观需要 163
第三节 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 164
第四节 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内在要求 165
第五节 领导干部健康成长的必然选择 166
第十一章 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正确政绩观的科学内涵 168
第一节 用全面的观点看待政绩 168
第二节 用实践的观点看待政绩 171
第三节 用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 174
第十二章 树立和落实正确政绩观的基本要求 180
第一节 加强思想教育 180
第二节 加强制度建设 183
第三节 坚持正确导向 185
实例精选 189
搞好宏观调控 189
权力平衡艺术 228
维护权力空间 262
谋鉴 293
理论阐述 293
第一章 权谋论 293
第一节 权术与政治斗争 296
第二章 政治实践与道德观念的冲突——权术界说 296
第二节 权术与政治道德 300
第三节 古代中国的权术观 304
第三章 历史上的权术与权术的历史——权术发展的历程 308
第一节 奴隶制时代的权术 308
第二节 封建时代的权术 310
第三节 权术发展的新变化 314
第四章 独夫与朋党——论驭臣之术 318
第一节 《韩非子》中的驭臣之术 318
第二节 驭臣之术在实际政治斗争中的运用 321
第三节 驭臣之术的历史命运 328
第五章 “王道”与“霸道”——论愚民之术 333
第一节 关于君权的神话 333
第二节 愚民之术的其他手法 336
第三节 愚民之术的作用和后果 340
第六章 “吮痈”与“乐谀”——论谄媚之术 343
第一节 谄媚之术的特征 343
第二节 谄媚手段种种 346
第三节 谄媚之术的恶劣影响 349
第七章 图强与示弱——论韬晦之术 352
第一节 韬晦的常用手法 352
第二节 韬晦之术的运用场合 355
第三节 韬晦之术的基本特征 358
第八章 “明枪”与“暗箭”——论谗毁诬陷之术 362
第一节 谗毁诬陷之术的基本特征 362
第二节 谗毁诬陷常用的手段 366
第三节 谗毁诬陷之术的危害及其影响 371
第九章 派别的争斗与争斗中的派别——论阿附结党之术 378
第一节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朋党” 378
第二节 阿附结党的主要门径 383
第三节 派别争斗的恶果 387
第十章 “舌战”中的政治与政治中的“舌战”——论游说狡辩之术 390
第一节 “舌枪唇剑”的运用场合及其作用 390
第二节 “舌战”技巧种种 397
实例精选 405
远见识得前路宽 405
投其所好换真情 486
不卑不亢善交际 497
韬光养晦能屈伸 537
审时度势善变通 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