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当代文论过眼录 阎国忠 1
一 比较学理的“合纵”编 3
A篇 宏观体系的个案阐释 3
Ⅰ 大体系的整体观照 3
Ⅱ 个案性的文本阐释 6
Ⅲ 整合化的组合融汇 10
B篇 现代意识的学理研究 12
Ⅰ 现代性:聚焦点击的热门术语 13
Ⅱ 现代性:两种层面的精神制度 14
Ⅲ 现代性:文化多向度的阐释 17
C篇 新理性精神的正本清源 23
Ⅰ 新理性精神人文基质 23
Ⅱ 反理性意识二元悖论 27
Ⅲ 理性意识情理融合论 29
Ⅰ 新马克思主义与新马克思文论 31
D篇 新马文论的与时俱进 31
Ⅱ 新马文论:反映论的新探索 33
Ⅲ 新马文论:实践论的新思辨 35
Ⅳ 新马文论:本体论的新拓展 38
E篇 新美学原则的吸纳创新 42
Ⅰ 美学原则:一个历代性母题 42
Ⅱ 美学原则:一个当代性话题 44
Ⅲ 美学原则:一个独创性命题 47
Ⅳ 美的认知结构:一个学术性课题 50
F篇 新意识形态批评学理 54
Ⅰ 一般意识形态 55
Ⅱ 政治意识形态 56
Ⅲ 审美意识形态 58
二 古今文论的比照编 63
A篇 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 63
Ⅰ 现代转化的哲学依据 64
Ⅱ 现代转化的史学依据 66
Ⅲ 现代转化的诗学概观 68
B篇 中西文论对话比照的梅开三度 86
Ⅰ 一度对话比照观:《诗学》与《文心》的对话比照 86
Ⅱ 二度对话比照观:《体性》、《定势》与《文学风格论》的比照对话 88
Ⅲ 三度对话比照观:结构学、解释学与《丽辞》篇、《章句》篇及《附会》篇的对话比照 90
C篇 中西文论比较阐释的三元载体 97
Ⅰ 创作论的比较阐释 99
Ⅱ 文体论的比较阐释 104
Ⅲ 鉴赏评论的比较阐释 106
三 新理性精神解读编 115
A篇 理性意识历史衍变的同构异态 115
Ⅰ 西方理性意识的历史衍变 116
Ⅱ 中国理性意识的历史衍变 121
Ⅲ 现当代理性意识时序衍变 126
B篇 新理性精神新质基因的三大序列 132
Ⅰ 对经典唯物史观的大拓展 133
Ⅱ 对各类理性主义的大包容 134
Ⅲ 对物欲横流的大反思 136
C篇 新理性精神本体结构的四大因子 139
Ⅰ 弘扬人文精神 141
Ⅱ 倡导对话交流 144
Ⅲ 营造精神家园 148
Ⅳ 审美创造工程 151
D篇 理性意识:中西影像文化的磨合 158
Ⅰ 理性精神的历史流变与品格 158
Ⅱ 中国导演群族的新理性精神 163
Ⅲ 中国影视演员的诗学化品格 170
Ⅳ 西方电影学派的理性化意识 177
Ⅰ 历代反映论的衍化 185
A篇 反映论的新探索 185
四 新马文论的哲学编 185
Ⅱ 传统反映论的弊端 187
Ⅲ 新马反映论的品格 190
B篇 实践论的新思辨 197
Ⅰ 实践论的新解读 198
Ⅱ 知行关系异同说 204
Ⅲ 知行说中西比较 205
C篇 本体论的新拓展 211
Ⅰ 自然本体论 212
Ⅱ 人类本体论 216
Ⅲ 生命本体论 220
五 美学原则的学理编 227
A篇 新美学原则反思批判的当代契机 227
Ⅰ 对“美是生活”论的挑战 228
Ⅱ 对“生活决定”论的质疑 229
Ⅲ 对“政治一元”论的反拨 231
B篇 新美学原则反思批判的当代学理 234
Ⅰ 对机械反映论的非议 234
Ⅱ 对“二元对立”论的超越 237
Ⅲ 对非审美论的批判 238
C篇 新美学原则中西比照及其独创性 241
Ⅰ 整体结构比照的超越 241
Ⅱ 三维结构比照的拓展 244
Ⅲ 错位理论比照的独创 247
六 美学的认知结构编 255
A篇 审美学理的比照阐释 255
Ⅰ 《美的认知结构》的本位阐释 255
Ⅱ 康德两种美论的学理性阐释 263
Ⅲ 康德美学的贡献及局部超越 267
Ⅰ 意识形态的历史话语 271
B篇 意识形态的反思比照 271
Ⅱ 意识形态的流变话语 275
Ⅲ 意识形态的比照话语 280
七 学理治学方法论编 289
A篇 王元化运作经典式治学方法论 289
Ⅰ 考证推理方法论 290
Ⅱ 说明研究方法论 291
Ⅲ 分析综合方法论 293
Ⅳ 比较研究方法论 295
B篇 许明运作改良式治学方法论 297
Ⅰ 治学的发现方法论 298
Ⅱ 治学的溯因方法论 299
Ⅲ 治学的实验方法论 301
C篇 孙绍振运作开放式治学方法论 303
Ⅰ 二律背反的求证模式 304
Ⅱ 正、反、合的三一模式 305
Ⅲ 证伪证实的结合模式 307
Ⅳ 叙述话语的诉说模式 309
八 比较学理的“连横”编 317
A篇 美国学人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317
Ⅰ 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表现 317
Ⅱ 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 319
Ⅲ 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阐释 321
B篇 俄国学人看中国文化走向巅峰 323
Ⅰ 帝国的起源 323
Ⅱ 百年屈辱史 324
Ⅲ 伟大的胜利 325
C篇 中国学人看中西文化的对话融合 328
Ⅰ 对话交流的逻辑学理 328
Ⅱ 对话交流的游戏规则 329
Ⅲ 对话交流的历史景观 331
后记 我的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的独白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