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现代性:中国文学史由古典进入现代的显著特征 1
第一讲 “五四”文学革命与陈独秀“推倒”“古典文学”之辨析 11
文学革命的远因与近因 13
从语言形式革命发展到思想革命 18
陈独秀要“推倒”的“古典文学”究竟是什么? 23
第二讲 “五四”作家的文化背景与知识结构 31
“睁眼看世界”成为一代人的文化特征 34
文化程度较高,外语掌握较好 36
具有相对丰富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知识 38
人的个体本位价值观念的确立 40
对哲学表现出极大的关心和浓烈的兴趣 44
能否把“五四”一代作家估计成“西化的知识分子”? 48
第三讲 新体白话的起源、特征及其评价 51
一种被翻译逼出来的新体文 53
“五四”新体白话的特征 59
试析有关新体白话的三种不同看法 64
第四讲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的家族制度 73
家族制度的特征和形成的历史 76
家族制度的积极功能和消极作用 79
“五四”时期对家族制度的批判 85
第五讲 “五四”小说中的雅俗关系 95
礼拜六派小说的兴起及其实质 98
《新青年》和文学研究会成员对“黑幕派”、“鸳鸯蝴蝶派”的批判 102
礼拜六派通俗小说“罪状”辨析 105
雅俗对峙给小说发展带来什么? 109
第六讲 谈谈鲁迅的复调小说 115
奇异的复合音响 117
决定鲁迅小说成为复调小说的几个因素 121
鲁迅所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 132
第七讲 我看鲁迅的《铸剑》 137
一篇非常奇特的作品 139
两个意象和三首古歌 144
《铸剑》的审美旨趣与其他相关的问题 149
第八讲 徐志摩诗的艺术特色 153
袒露“性灵”的诗人 155
诗歌意象的苦心经营 162
和谐优美的音节和韵律 166
第九讲 彭家煌小说的成就 171
一位颇有成就的小说家 173
诚挚温厚、幽默诙谐的格调 177
精巧、隽妙的结构 182
第十讲 “五四”“全盘反传统”问题之考辨 187
“五四”新文化运动真是“全盘反传统”吗? 190
怎样看待“五四”的偏激? 195
“文革”与“五四”:背道而驰,南辕北辙 198
第十一讲 我对“五四”以后小说流派的理解 205
最早的小说流派,对立的文学思潮 207
从“左”倾幼稚病到社会剖析派的出现 210
新感觉派·京派·七月派:艺术上的不同发展与接近成熟 213
流派变迁与经验教训 219
第十二讲 论新感觉派小说 221
中国新感觉派的形成 223
新感觉派主要作家 228
创作特色之一——在快速的节奏中表现半殖民地都市的病态生活 236
创作特色之二——主观感觉印象的刻意追求与小说形式技巧的花样翻新 240
创作特色之三——潜意识、隐意识的开掘与心理分析小说的建立 246
新感觉派小说的某些倾向性问题 248
第十三讲 抗战与40年代小说艺术的多样开拓 257
严酷战争生活的非凡艺术表现 260
超常的心理探索兴趣与才能 262
借日常琐事,映时代一角 265
启蒙:“五四”写实主义的深入发展 267
两种喜剧与讽刺 270
写动物仍是为了写人 272
象征主义艺术的结晶 276
形形色色现代主义各逞其能 279
独特语言文化背景下的奇异果实 282
第十四讲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学研究随想 287
附录 文学史分期之我见 297
后记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