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卷首语 1
第一章 尧舜一心为天下 后儒尊其为先祖 3
第二章 文王重贤得人心 儒家源头更丰富 11
第三章 周公摄政制礼乐 后世盛赞大儒效 18
第四章 孔子决心救衰世 畅论仁礼创儒家 24
第五章 周游列国屡碰壁 晚年归鲁理典籍 35
第六章 孔子赞《易》倾心血 删订《诗》《书》传文明 52
第七章 追定《礼》《乐》承周公 精撰《春秋》垂法典 68
第八章 众弟子集撰《论语》 子夏曾参传学统 79
第九章 子思继祖述《中庸》 孟轲立志学孔子 88
第十章 推行仁义气浩然 民贵君轻震古今 97
第十一章 孟轲力倡性本善 《孟子》七篇传千古 110
第十二章 荀子综合百家说 礼法兼治重天道 122
第十三章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刘邦初兴儒学 132
第十四章 董仲舒天人三策 汉武帝独尊儒术 148
第十五章 天人感应《春秋》学 今文古文交相映 157
第十六章 刘秀大兴谶纬学 桓谭王充相抵制 170
第十七章 熹平石经订错讹 何晏王弼倡玄学 179
第十八章 佛道两教乘机起 范缜力挫“神不灭” 190
第十九章 之推倾力撰《家训》 王通首倡三教合 199
第二十章 太宗兼取三教长 韩愈力谏迎佛骨 206
第二十一章 五代冯道雕“九经” 宋祖重儒兴文治 223
第二十二章 力主改革范仲淹 援道入儒周敦颐 236
第二十三章 二程创立天理说 理学体系初建立 247
第二十四章 元祐党碑压诸儒 理学传播向南移 258
第二十五章 朱熹出生在闽北 诸贤同心扶孤儿 269
第二十六章 朱熹倾力注“四书” 朱陆会辩鹅湖寺 275
第二十七章 朱熹兴儒修书院 朱子大讲理气学 287
第二十八章 “四书”“五经”相并立 朱熹理学集大成 298
第二十九章 力扶正学真德秀 两宋儒林多壮怀 304
第三十章 元初理学成国学 明代心学大流行 314
第三十一章 李卓吾痛批假儒 黄宗羲力斥君权 325
第三十二章 清初儒宗有顾王 颜戴并斥假理学 333
结语 340
后记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