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
(一)研究背景 1
(二)本研究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5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8
(一)会计稳健性的债务融资效应 9
(二)会计稳健性的股权融资效应 15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21
(一)研究思路 21
(二)研究方法 22
四、研究内容与基本约定 24
(一)研究内容 24
(二)基本概念约定 27
第二章 会计稳健性融资效应的理论基础 33
一、制度变迁理论 33
(一)制度变迁的动因与方式 34
(二)会计制度变迁与资本市场 37
二、信息经济学理论 38
(一)信息经济学创立阶段的理论形成 38
(二)信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41
(三)会计学领域的“信息观” 43
三、经济后果理论 44
(一)经济后果理论的形成 44
(二)会计准则制定的技术观与经济后果观 47
四、投资者保护理论 50
(一)投资者保护的契约观与法律观 51
(二)会计与投资者保护 56
五、本章小结 59
第三章 会计稳健性的历史考察 60
一、会计稳健性概念的界定 61
(一)来自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定义 61
(二)来自会计理论研究领域的定义 64
(三)两类定义的比较与启示 66
二、会计稳健性的起源与传播:非正式约束的形成 68
(一)会计稳健性的早期起源 69
(二)会计稳健性的传播与应用 72
三、会计稳健性的历史发展:非正式约束向正式约束的演进 74
(一)会计稳健性在法律制定和法庭判例中的体现 74
(二)会计准则中的讨论与应用:以美国为例 75
四、会计稳健性的时效检验:来自会计实务与准则的证据 82
(一)来自会计实务的证据 82
(二)来自会计准则的证据 84
五、会计稳健性历史考察的启示:稳健性存在经济效应的初步证据 91
(一)从会计实务中的竞争性发展考察 92
(二)从会计实务与会计理论的关系考察 94
(三)从非正式约束与正式约束的关系考察 96
六、本章小结 98
第四章 会计稳健性融资效应的形成机理 99
一、信息不对称与企业融资 99
(一)信息与资本市场配置效率 99
(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融资问题 104
二、会计稳健性对财务信息的影响 107
(一)会计稳健性对利润表的影响 108
(二)会计稳健性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110
三、会计稳健性融资效应的形成环境 113
(一)各类契约和规则对财务信息的依赖性 113
(二)会计计量与财务报告技术的局限性 116
(三)人的自利性与机会主义倾向 122
(四)信息的不对称性与契约的非完备性 124
四、会计稳健性在融资前的信号功能 127
(一)资本市场财务信息的信号传递功能 127
(二)会计稳健性的信号功能 128
五、会计稳健性在融资后的治理功能 135
(一)会计稳健性对债权人与股东代理冲突的影响 136
(二)会计稳健性对股东与管理者代理冲突的影响 144
(三)会计稳健性对中小股东与控股股东代理冲突的影响 150
六、本章小结 154
第五章 会计稳健性在我国会计制度与实务中的应用 156
一、会计稳健性在我国会计制度中的应用 156
(一)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初步引入 158
(二)会计稳健性原则的正式确立 159
(三)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全面贯彻 161
(四)会计稳健性原则的适度调整 162
二、会计稳健性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165
(一)会计稳健性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应用的研究回顾 165
(二)公司层面稳健性计量方法的发展 168
(三)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计量 176
三、本章小结 186
第六章 会计稳健性债务融资效应的实证检验 187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189
二、研究设计 197
(一)研究变量 197
(二)模型设计 200
(三)研究样本和研究区间 203
三、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203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203
(二)相关性分析 208
(三)多元回归分析 209
四、本章小结 218
第七章 会计稳健性股权融资效应的实证检验 220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221
(一)信息披露质量与股权融资成本的关系 221
(二)会计稳健性存在股东保护功能的案例 223
(三)结合我国制度背景的理论分析 226
二、研究设计 231
(一)研究变量 231
(二)模型设计 238
(三)研究样本和研究区间 239
三、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240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240
(二)相关性分析 245
(三)多元回归结果 245
四、本章小结 250
第八章 结语 252
一、研究结论 252
二、政策性建议 261
(一)完善会计准则制定的建议 261
(二)加强资本市场监管的建议 264
三、创新点、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269
(一)创新点 269
(二)研究局限 271
(三)未来研究方向 273
主要参考文献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