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造型材料 1
1.1 原材料 1
1.1.1 原砂 1
1.1.2 黏土 4
1.1.3 水玻璃 5
1.1.4 油类粘结剂 7
1.1.5 合成树脂粘结剂 8
1.1.6 其他粘结剂 12
1.1.7 辅助材料 13
1.2 黏土砂配制 14
1.2.1 湿型砂 14
1.2.2 干型(芯)砂和表面烘干型砂 18
1.3 化学粘结剂砂的配制 24
1.3.1 水玻璃砂 24
1.3.2 油类粘结剂砂 26
1.3.3 树脂粘结剂砂 27
1.4 涂料 32
1.4.1 涂料的主要性能 32
1.4.2 涂料的组成 33
1.4.3 涂料牌号的表示方法 35
1.4.4 涂料的配方 35
1.4.5 涂料的涂敷 45
第2章 砂型铸造工艺 47
2.1 通用工艺参数 47
2.1.1 铸造收缩率 47
2.1.2 机械加工余量(RMA) 48
2.1.3 起模斜度 49
2.1.4 最小铸出孔和槽 52
2.1.5 非加工壁厚的负余量 53
2.1.6 分型负数 54
2.1.7 铸件最小壁厚 54
2.1.8 工艺肋 54
2.1.9 反变形量 57
2.1.10 工艺补正量 58
2.1.11 砂芯负数 61
2.2 芯头尺寸和间隙 61
2.3 浇注系统 65
2.3.1 灰铸铁件浇注系统 65
2.3.2 可锻铸铁件浇注系统 75
2.3.3 球墨铸铁件浇注系统 77
2.3.4 铸钢件浇注系统 81
2.3.5 有色合金铸件的浇注系统 85
2.3.6 垂直分型浇注系统 87
2.4 冒口 92
2.4.1 铸钢件的冒口 92
2.4.2 灰铸铁件的冒口 98
2.4.3 球墨铸铁件的冒口 103
2.4.4 可锻铸铁件的冒口 106
2.4.5 铝合金铸件的冒口 108
2.4.6 铜合金铸件的冒口 111
第3章 铸铁及其熔炼 115
3.1 铸铁的基本知识 115
3.1.1 铁碳相图 115
3.1.2 铸铁的种类、代号及其牌号 116
3.2 灰铸铁 118
3.2.1 灰铸铁的牌号和力学性能 118
3.2.2 灰铸铁的金相组织 124
3.2.3 灰铸铁的化学成分 126
3.2.4 灰铸铁的孕育处理 128
3.2.5 灰铸铁的冶金质量指标 131
3.2.6 灰铸铁的热处理 132
3.2.7 灰铸铁的炉前控制与检测 133
3.3 球墨铸铁 134
3.3.1 球墨铸铁的牌号和力学性能 134
3.3.2 球墨铸铁的金相组织 142
3.3.3 球墨铸铁的化学成分 145
3.3.4 球化处理和孕育处理 146
3.3.5 球墨铸铁的热处理与表面强化 152
3.3.6 球墨铸铁的炉前检验 154
3.3.7 等温淬火球墨铸铁 154
3.4 蠕墨铸铁 159
3.4.1 蠕墨铸铁的牌号和力学性能 159
3.4.2 蠕墨铸铁的金相组织 160
3.4.3 蠕墨铸铁的化学成分 162
3.4.4 蠕化处理及孕育处理 163
3.4.5 蠕墨铸铁的热处理 166
3.4.6 蠕墨铸铁的炉前检验 166
3.5 可锻铸铁 167
3.5.1 可锻铸铁的牌号和力学性能 167
3.5.2 可锻铸铁的金相组织 170
3.5.3 可锻铸铁的化学成分 172
3.5.4 可锻铸铁的石墨化退火 173
3.5.5 可锻铸铁的孕育处理 175
3.5.6 可锻铸铁的炉前检验 177
3.6 特种性能铸铁 178
3.6.1 抗磨铸铁 178
3.6.2 冷硬铸铁 183
3.6.3 耐热铸铁 189
3.6.4 耐蚀铸铁 191
3.7 熔炼与浇注 195
3.7.1 冲天炉熔炼 195
3.7.2 感应电炉熔炼 207
3.7.3 铁液脱硫 210
3.7.4 铁液浇注 213
第4章 铸钢及其熔炼 215
4.1 铸钢牌号的表示方法及力学性能测试用试块 215
4.2 铸造碳钢 217
4.2.1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 217
4.2.2 焊接结构用铸造碳钢 218
4.3 铸造低合金钢 219
4.4 微量合金化铸钢 229
4.5 铸造不锈钢 230
4.5.1 一般用途耐蚀铸钢 230
4.5.2 工程结构用中、高强度马氏体不锈钢 233
4.6 铸造耐热钢 235
4.7 铸造耐磨钢 238
4.7.1 奥氏体锰钢 238
4.7.2 耐磨中铬钢 240
4.7.3 耐磨低合金钢 241
4.8 低温用铸钢 243
4.9 铸造工具钢 244
4.10 铸钢的熔炼与浇注 245
4.10.1 炼钢用原材料 245
4.10.2 电弧炉 264
4.10.3 碱性电弧炉炼钢 265
4.10.4 酸性电弧炉炼钢 268
4.10.5 感应电炉炼钢 269
4.10.6 铸钢的浇注 273
4.11 铸钢的热处理 274
4.11.1 碳钢铸件的热处理 274
4.11.2 中、低合金钢铸件的热处理 276
4.11.3 奥氏体锰钢铸件的热处理 279
4.11.4 不锈钢铸件的热处理 280
4.11.5 耐热钢铸件的热处理 281
4.11.6 铸造工、模具钢铸件的热处理 282
第5章 铸造有色合金及其熔炼 285
5.1 铸造有色金属和合金的牌号表示方法 285
5.2 铸造铝合金 288
5.2.1 铸造铝合金的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 288
5.2.2 铸造铝合金中外牌号对照 295
5.2.3 铸造铝合金的熔炼和浇注 297
5.2.4 铸造铝合金的变质处理和晶粒细化 302
5.2.5 铝合金铸件的热处理 304
5.3 铸造铜合金 310
5.3.1 铸造铜合金的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 310
5.3.2 铸造铜合金中外牌号对照 318
5.3.3 铸造铜合金的熔炼和浇注 321
5.3.4 铸造铜合金的热处理 324
5.4 铸造镁合金 325
5.4.1 铸造镁合金的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 325
5.4.2 铸造镁合金中外牌号对照 327
5.4.3 铸造镁合金的熔炼和浇注 329
5.4.4 铸造镁合金的热处理 333
5.5 铸造锌合金 333
5.5.1 铸造锌合金的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 333
5.5.2 铸造锌合金中外牌号对照 335
5.5.3 铸造锌合金的熔炼和浇注 336
5.5.4 铸造锌合金的热处理 337
5.6 铸造钛合金 337
5.6.1 铸造钛合金的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 338
5.6.2 铸造钛合金中外牌号对照 339
5.6.3 铸造钛合金的熔炼和浇注 343
5.6.4 铸造钛合金的热处理 343
5.7 铸造轴承合金 344
5.7.1 铸造轴承合金的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 344
5.7.2 铸造轴承合金中外牌号对照 348
5.7.3 铸造轴承合金的熔炼和浇注 349
5.8 铸造高温合金 350
5.8.1 铸造高温合金的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 350
5.8.2 铸造高温合金中外牌号对照 361
5.8.3 铸造高温合金的熔炼和浇注 361
5.8.4 铸造高温合金的热处理 363
第6章 特种铸造 366
6.1 特种铸造方法的比较 366
6.2 熔模铸造 367
6.2.1 模料与制模工艺 367
6.2.2 型壳材料与制壳工艺 371
6.2.3 熔模铸造工艺参数 380
6.3 金属型铸造 384
6.3.1 金属型设计 385
6.3.2 金属型铸造工艺 388
6.3.3 金属型铸造工艺参数 397
6.4 压力铸造 398
6.4.1 压铸合金 398
6.4.2 压铸机参数 408
6.4.3 压力铸造工艺 412
6.4.4 压力铸造工艺参数 415
6.5 离心铸造 418
6.5.1 离心铸造铸型 419
6.5.2 离心铸造工艺 420
6.5.3 离心铸造工艺参数 426
6.6 消失模铸造 428
6.6.1 模样材料及制模技术 428
6.6.2 消失模铸造工艺 429
6.6.3 消失模铸造工艺参数 431
6.7 挤压铸造 433
6.7.1 挤压铸造铸型 433
6.7.2 挤压铸造工艺 434
6.8 低压铸造 437
6.8.1 低压铸造机及铸型 437
6.8.2 低压铸造工艺 440
6.9 陶瓷型铸造 443
6.9.1 陶瓷型的制造 443
6.9.2 陶瓷型铸造工艺参数 445
6.10 石膏型铸造 446
6.10.1 石膏型的制造 446
6.10.2 石膏型铸造工艺参数 450
6.11 真空吸铸 451
6.11.1 水冷结晶器真空吸铸 451
6.11.2 熔模真空吸铸 453
6.12 连续铸造 456
6.12.1 水平连续铸造铸铁型材 456
6.12.2 垂直半连续铸造铸铁管 457
第7章 铸件质量 462
7.1 铸件的尺寸公差 462
7.2 铸件的重量公差 464
7.3 铸件的表面粗糙度 466
7.4 铸件缺陷的检测 467
7.5 铸件缺陷的修补 470
7.5.1 铸钢件的焊补 470
7.5.2 铸铁件的焊补 471
7.5.3 铸铝件的焊补 472
7.5.4 浸渗修补 473
7.6 铸件的质量等级 474
7.7 铸件的缺陷分析 478
附录 483
附录A 我国铸造行业相关标准目录 483
附录B 铸造生产中常用的有色合金相图 485
附录C 常用几何图形的计算公式 495
附录D 元素周期表 501
附录E 一些元素的物理性能 502
参考文献 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