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广州会议 1
1.毛泽东的不眠之夜,邓子恢喜接广州会议通知 1
2.毛泽东心情不错,邓子恢羊城会见老部下 11
3.毛泽东响亮的湘潭口音:“你们不要看不起邓子恢同志……他现在的主张是正确的……” 16
4.超前布置任务,两次晋见毛泽东 19
第二章 农村“统帅” 25
1.毛泽东说:“子恢同志,调你来做农村‘统帅’!” 25
2.部长的座椅还没有坐热,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就摆在眼前 32
3.随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毛泽东开始否定邓子恢的主张 37
4.邓子恢外出考察,两封急件告知:中央决定提前召开全国第三次互助合作会议 41
5.建国后第一次回乡,喜逢张鼎丞和刘亚楼 44
6.毛泽东告诫邓子恢不要重犯1953年的错误 55
7.就任国务院副总理,党内在合作化速度问题上产生分歧 60
8.邓子恢依然主张纠正急躁冒进,毛泽东议定“停、缩、发”方针 64
9.浙江问题十分典型,毛泽东、邓子恢等共下决心解决浙江问题 68
第三章 “小脚女人” 73
1.毛泽东南行,浙江问题引发的一场大争论 73
2.处长们为邓子恢担心:“邓老,这不是去冒险吗?” 78
3.毛泽东批评邓子恢是“小脚女人”、“你的思想要用大炮轰” 82
4.面对“炮轰”,邓子恢的会上检讨言不由衷 84
5.邓子恢地动山摇地开口了:“我这个人不是刘备,我是有主见的……” 89
6.七届六中全会上,邓子恢为了顾全大局,还是作了自我批评 94
7.农业合作化如此迅猛,出乎人们预料,更是出乎邓子恢意外 99
第四章 南方考察 106
1.邓子恢二回故园,往事峥嵘:后田暴动揭开了福建土地革命的序幕 106
2.发生在广州的“定时炸弹”,一个特殊的电话 113
3.中央有事不找部长却找一位副部长去办,这是个敏感的事儿,但邓子恢不在乎 116
4.面对浮夸风,邓子恢愤而上书杨尚昆 123
5.全国夏收分配会议上,一场看似温和却是激烈的交锋 127
6.农村形势再度紧张,邓子恢又一次提出恢复农民自留地的问题 132
第五章 三回故园 137
1.听说京城来了大官,正为生产队闹独立核算而焦头烂额的大队干部喜出望外 137
2.邓子恢出外这么多年,对家乡情况还了如指掌,令两位“父母官”感动 141
3.“龙岩的问题严重呐!”张鼎丞重重叹了一口气,许茂盛从齿缝挤出几个字来:“饿死人了。” 149
4.“现在真的吃这个?!”邓子恢悄悄溜进墟场,攥紧手中的金狗头叹道 156
5.邓子恢第一次拒看家乡山歌剧,汇报会上两组人马唇枪舌剑 160
6.魏金水一席话,使邓子恢愁苦满脸,“犯人”吴潮芳没想到邓子恢会亲自来看他 164
第六章 新的突破 171
1.山歌对到老接头户家,群众诉苦纷纷 171
2.别开生面的群众座谈会,邓子恢按捺不住了 181
3.两位不速之客看了副总理午餐吃什么,邓子恢唯一的一次特别要求。 187
4.一封封群众来信,邓子恢看得气急相加 192
5.泥脚们声泪俱下地诉说,公社负责人也痛哭起来 196
6.解决粮食问题,农村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204
7.秀嫂讲的“红皮白心”,引起邓子恢的莫大兴趣 207
8.邓子恢亲自种南瓜,公社社长提出不当了 214
9.邓子恢知道秘书的好意,但还是把牙齿咬得咯咯响:“国计民生,我们不能不管。” 220
10.邓子恢关于山林的讲话深得人心;食堂解散,群众身上的枷锁被砸开了 224
11.近200位面黄肌瘦的农民走进邓子恢的老家饱餐一顿 235
12.解决陈先洪问题之后,邓子恢说:“不管是办案还是其他工作,都应提倡调查研究……” 242
13.在社、队规模问题上,邓子恢有一套成熟的见解 245
14.全区县委书记会议前夕,叶飞来了,张鼎丞也回到龙岩,集中讨论龙岩问题,畅所欲言 254
15.邓子恢带张鼎丞刚刚在理发店坐下,立时有一大群人围了上来 264
16.回京路上,邓子恢特地经过合肥,听取安徽试行“责任田”情况的汇报 270
17.李雪峰情不自禁地说:…大包干’好得很!”,中共中央作了下放基本核算单位的决定 272
第七章 再赴农村 276
1.一路上,他想着农民的苦,想着多年来与毛泽东的风雨情结 276
2.“邓老前次带了《农村六十条》来变,这次带了‘大包干’来变,一次比一次好。” 281
3.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会不会退向单干?且听邓子恢娓娓说来 288
4.“大家应该看到好形势,不应悲观失望,要提高信心。” 297
5.农民自发为邓子恢送行,对邓子恢的报告,毛泽东欣赏有加 306
第八章 “包产到户” 309
1.在包产到户的问题上,邓子恢就像一只扑火的飞蛾,勇敢地向目标飞去 309
2.提倡包产到户,夫人陈兰婉转地说:“邓老,我劝你还是少讲为好,谨慎小心一些。” 318
3.北戴河会上风云突变,“包产到户”引发了一场著名的政治大风波 324
第九章 不是尾声 332
后记 334